1、与双砣子二期文化的关系:包括了三种文化因素,即当地土著文化、对当地龙山文化因素的继承和来自胶东的岳石文化因素。2、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关系:是一支分布于辽西、内蒙古东南部和京津冀北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其时代约当夏代和早商,约略和岳石文化的时代相当。3、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以岳石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为主,典型的岳石文化因素不仅深入到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腹地,并且在墓葬内出现,当有深层上的原因。相反,二里头文化对岳石文化的影响,在地域仅限于豫东一带,似未进入鲁中南等岳石文化腹地,在影响趋向上处于次要地位。4、关于郑州南关外下层遗存:1955年,在郑州旧城南关发掘了一处包含有战国和商代文化的遗址。其中商代地层又分为上、中、下三层,上、中层分别与二里冈上、下层相当,下层则是一种时代较早的新类型。5、与湖熟文化的关系:岳石文化和湖熟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传播与影响也显而易见。湖熟文化中的岳石文化因素比较明显,在岳石文化中,也有少量湖熟文化的因素。以岳石文化对湖熟文化的影响为主。
商代,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4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5个阶段。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素断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②中期。包括商代至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此时期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③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