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激烈。其实,真正和西方文化水火不容的,是法家文化;但是,人们往往都把炮火集中在儒家身上了。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战火可谓是连年不休,当此乱世,思想界,也迎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大繁荣。这场思想运动,可以说规模甚广,影响力相当庞大,纵观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都是无出其右者。
没错,这场运动,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家争鸣”了。当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些显学,都先后的涌现出来;而最终能够得到统治者青睐,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的主流思想的学派,只有“儒家学说”。
二零一七年修订的大英百科全书,将中国文化称之为“儒家文化”。可见,儒学的影响究竟有多么不可估量。不过,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自居了一千年的“天朝上国”;也让我们在近代,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当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种“冲突”到底有多么激烈呢?它们彼此之间,是不是“水火不容”呢?答案其实是否定的。新文化运动,林语堂,鲁迅,胡适等人,尽管都把儒学当成了最主要的敌人;
但是,它们的炮火,恐怕轰错了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政治思想,是“儒表法里,济之以道”。儒学,不过就是一个幌子而已;
原始儒家推崇君权民授,推崇统治者只有善待百姓才有治国的资格,这都和西方的民主主义不谋而合。那些“专制”和“打压百姓”的思想,其实,都是法家的主张罢了。
儒家和西方的冲突,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应该是秩序和混乱的冲突吧。儒家讲究礼法,有君臣、父子、长幼之别,建立了严谨的秩序,更重要的还是和谐进步;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自由,可以说是混乱的自由,他们所谓的平等,不过也是混乱的假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