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古代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远在夏、商、周王朝就已有着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就是铜(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或铜、锡、铅三种元素的合金。由于铜的冶炼和多种青铜制品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昭示了社会面貌质的飞跃,凝结了青铜时代,这时有了早期的城市,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文字和文化艺术。
请教商代青铜器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审美价值
1989年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随葬品1900余件。其中,青铜器即达484件,无论数量之多,品类之全,还是造型之异、纹饰之美,都为江南之冠,全国罕见川。作为中国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新干青铜器具有商代的艺术特征,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工匠们以其高超的技艺,在象生型中以形传神;在纹饰上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及平雕、浮雕、圆雕、镶嵌等表现手法,纹饰丰富多彩,神秘可怖,体现了狞厉之美;在风格上,则体现了崇尚自然、神人合一的时代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同时也促进了瓷器、玉器的发展,并对后世的造型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造型新干青铜器的时间跨度从商代早期到晚期,因而对研究商代的青铜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在中原商文化的影响、启发下产生的,因而其青铜礼器、兵器等在器物造型上,多学习、模仿商代中原青铜器。当地工匠在铸造青铜器时,大多以中原青铜器为模本。同时,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又加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造型和纹饰。新干青铜器的造型主要有几何型、象生型和创生型。几何型是新干青铜器最基本的造型。其中主要有球形、筒形、方形等。不同的器物常常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同一类器物在造型上也往往千差万别。其设计一方面基于作为器物的功能性,如容器大多设计为圆型,因为圆型容器的容量最大,制造和使用也较为方便;另一方面,器物主人的不同阶层和不同的使用场合,也决定和影响着造型的设计。以鼎为例,新干共出土鼎31件,其造型刃es月KX75万方数据江西社会科学2007.7有圆鼎、方鼎、扁足鼎、罐形鼎4种。根据鼎足的特征,圆鼎又分为柱足圆鼎和锥足圆鼎,其腹部曲线外弧度最凸点偏低,深腹微垂,重心下沉,圆中寓方,雄浑刚健,造型显得端庄、稳重。方形造型鼎中最具特色的是卧虎大方鼎,斜折沿,方唇,口近方形,外槽式直耳,耳上各卧一虎,凸目,口略张,露出三角利齿,展体,屈足,后有上卷尾,栩栩如生,平面底,圆柱足中空,给人一种威慑感。其造型别具匠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新干象生型器物神态飞扬,形象生动,形神兼备,最引人注目。中国器物的象生从石器开始,最初受到象形石块的启发。这些象形石块刺激了先民的摹仿的本能,也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了他们对象生加工石器的浓厚兴趣,逐步地形成了象生型。象生型不仅仅只是对动物、人物、植物形态的表面模拟,而是具有更深层的寓意。新干青铜器中象生型最典型的是伏鸟双尾虎和双面神人头铜像。伏鸟双尾虎形似虎尊,作前跃状,腹底不联,内空。张口裂毗,左右各露一撩牙,凸目粗眉,双耳竖立。虎背脊突出,后垂双尾,尾端上卷。背伏一鸟,尖咏圆睛。这与新干其它器物上的猛虎纹饰共同构成了新干青铜文化的主要特色。双面神人头铜像整体为一中空的扁平双面人首造型,额部宽,下颈部窄,形似倒置的等腰梯形。两面各有中空的圆突目,竖耳上部尖,鼻子肥大,有双孔,高颧骨,张口露齿,两侧口角上翘,下犬齿外卷类似撩牙,其余齿呈现铲形。头顶正中有圆管。两侧各有一角,角端外卷饰有阴线卷云纹。器下有方签。整体形象显得神秘、狰狞。这一形象与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面具具有相似的功用与性质,是一种用于神灵祟拜的偶像或“神器”,人们通过它与神灵沟通,具有神人合一的象征意蕴。这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沟通神人方式,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在讨论新干青铜器造型时,我们必须提及另一类奇特的器型:它们的基本形制与中原同类商代器物大体相似,但又经过当地先民的改造和创新,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创生型。创生型是一种具有江西新干独特审美观和艺术观的造型形式,是具有创新特点和生命象征形式的造型形式。创生型的成型,较之规则形态的成型技术难度要高。新干青铜器瓶形鼎,三足卤即为变异造型的代表。卤为三锥足提梁圆腹式,由圈足卤改造而来,通高37.5厘米。敛口,带套盖,颈肩腹连为一体,自上而下外张,形成下部鼓起的垂腹,然后又收为圆底,下支为三条空心锥足,外撇。肩部铸贯耳状小纽,上套一扁平的龙首环形提梁。三锥足“铆”接,内底部“铆”接明显,可以看出是去掉原来的圈足,然后改铸三锥足的,所以全器并非一次深铸而成,其工艺中仍可见改造的痕迹。这种工艺上的创新,更娴熟地用于瓶形鼎和提梁方卤之上。另外,象虎耳扁足鼎、卧虎方鼎和伏鸟扁足鼎的出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