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都是有机的传承的...比如你看到周朝的很多遗迹和古董,很多都是传承和改进商朝的遗留....比如在商朝就开始有玉器的存在..所以到现在中华民族到现在都喜欢收集玉器,玉如其人啊....又比如著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方口,大沿,长颈,高圈足。颈饰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肩部四隅是四个卷角羊头,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所以中国的青铜器发展之早另我们这些后人感叹啊......还就是我们汉字.最早的汉字雏形就在骨头乌龟壳上刻出来的..经历漫漫5000千最后演化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汉字...商朝的文明奠定中华名族后世泱泱5000年文化的基础一点都不为过啊!
更多文章
商朝有几个都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大规模迁都是前八后五,但是在这之外还有几次迁都。祖乙就有是个都城,相-耿-邢-庇;而盘庚有两个,亳-殷;最后是帝乙迁都到朝歌
上蔡县是古代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豫北是指河南省内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5个地级市及济源1个省管县级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是河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较发达区域。以新乡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本地区北靠河北省,南面黄河,与豫中相接;东连山东省,西接山西省,地理交通位置优越。古代这里有名的地方有:【
商朝文字是什么文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
殷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殷商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个层面,如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成汤都商。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于中原,是全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殷商文化重贾而周人重农,这是殷周文化之根本
列举商朝时青铜文化的特点三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青铜除平底
商朝主要历史遗存有哪些?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商族起源于晋南,以玄鸟为图腾。居住在古代山西的部族,都是以鸟为图腾。《左传》说“商汤有景亳之命”。孟子说“汤居亳,与墓为邻”。今山西闻喜东南15公里处有景山(即中条山之主峰,一名汤寨山,又一名汤王山),上有汤庙,下有葛寨村。闻喜与垣曲为邻县。垣曲县古城的亳村北处,相传汤王居亳即此。元致和二年(132
殷商_战国青铜器的主要遗址和代表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殷商文化地理上以今安阳殷墟为中心,殷商文化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古代文明,不仅相当进步而且日臻成熟。殷人重贾而周人重农,这是殷周文化之根本区别李少坤为你解答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目的:拱卫周王室的统治分封制: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前代帝王的后代封国:齐鲁燕卫晋宋权利:周王将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王义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有什么总的特点或者说是时代特征? 综合政治经济文化,不要分开了。简短点儿。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只举些主要演变朝代】:政治上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一人集中(焦点是皇权和相权之争)具体表现在周的封分制和宗法制,此时地方权力很大(地方王位可世袭,后期即春秋战国时完全脱离中央控制)秦,吸取教训,建立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令由皇帝亲自任命且不可世袭,这样皇帝工作量过大,所以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