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纪》中有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三凶者即浑沌,穷奇,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杌[逃务].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古代饕餮纹文化1、饕餮纹与宗教文化如商代象盖饕餮纹铜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与盖所组成。盖面饰有饕餮纹,以细云雷纹衬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饰纹。动物纹样具有宗教意义。商代时期的各类鼎上,均有饕餮纹饰样,鼎是先民用来祭祀的最常见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义浓厚。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纹铜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径7.5厘米,腹部饰以饕餮纹,上下饰以连珠纹,祭祀用。2、饕餮纹与酒文化《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径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状,高颈、鼓腹、圆足,因器首饰以饕餮纹而得名。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又如牛首饕餮纹铜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30.5厘米,口径28厘米,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出土,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纹爵,在商代是五候级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为饮酒器,前有饮酒的“流”,中有杯,后有尾,一侧有耳,下有三足,“流”与杯的之间有柱,除能装饰外,还有饮酒时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饮过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后逐渐消失。3、饕餮纹与建筑艺术在古代建筑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纹装饰。如饕餮纹半瓦当:系古代屋顶防水建筑构件,用泥土烧制而而。1957年,在广安门桥南约700米护城河西岸,发掘出纹半瓦当,经考古工作者鉴定,系战国时期燕国宫殿建筑特有的殿顶防水部件。饕餮纹半瓦当为揭开北京城建城的悠久历史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有力证明。1972年又在宣武区韩家胡同处,也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饕餮纹半瓦当和兽面瓦当各2件。另有战国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较大方,远视效果好,块面整体感明显。4、饕餮纹与家具装饰:现已出土的饕餮纹蝉纹俎,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形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饕餮纹等。我们可以从它的造型看到后世桌类家具造型及其装饰的身影。5、饕餮纹与音乐:商:饕餮纹大铙,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馆藏,此类单件大型铜饶,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鸣。古代还出现过饕餮纹祖乙爵,香炉,纹禅,纹首蟠,纹直内戈,纹花瓢等。可见饕餮纹与我们的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现代饕餮、饕餮纹文化1、广告饕餮之夜法国广告收藏家布尔西科先生,是“广告饕餮之夜”的创办者,是广告专业人士的盛会,它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业内人士可以从中看到,学到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圈外人士也从中得到愉悦与礼堂享受。它的成功重要的是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心情发泄的绝好场所,是一所欢快、理智的发泄,热而不狂。“广告饕餮之夜”为观众准备的就是一道广告大餐,就是要每位到场的观众吃饱。广告饕餮之夜环球展映进入第24个年头(1984年开始)。每到广告之夜,满街头戴面具,挥舞气球,连喊带唱的狂欢场面,饕餮在现代文化中也预示着心灵的放松,欲望的满足。2、饕餮纹与雕塑艺术《起舞》的原型北京市义安路与天桥北路交会上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雕塑,它远看像古代的酒器,但细看其三足鼎立的形象仿佛是三个抽象的人物在跳舞,雕塑的名字叫《起舞》。其渊源即是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两件青铜器商代前期的纹爵所受的启发,进行艺术设计而塑造。现代还有饕餮纹设计的室内建筑设计等。3、饕餮与教育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埂囤蝗塬豪剁通筏坤好题材。饕餮、饕餮纹文化在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久远,其文化影响在中国古代、现代乃至世界都十分深远。
更多文章
商族为何把玄鸟作为图腾?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商族起源是史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个课题,长期以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计其荦荦大者,有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等。先商文化分布的排列,由北而南,北早而南晚,呈由北向南发展势头[①]。这与商族南下入主中原灭夏建商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探索先商文化的源头,应向北寻找
商朝疆域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小方国。也就是说,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就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
殷商时期我们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的特征,事实上还是比较分散,那个时候各个文化之间的自我特征都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和其他文化融合的很明显的迹象,但是主要的文化还是在中原地区,其他地区的话还是有各自的文化体系,这个意思是到西周甚至到了两汉时期才逐步实现融合。颍上时期,我们中国的文化处于萌芽状态,还是很落后的,以手工业为
谁可以告诉我从商朝一直到明清的历史时间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呢,哪位学姐与学哥帮帮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老弟这个问题太大了……而且历史文化这种事,仁者见仁,哪有统一的说法。如果想要官方总结的答案那就翻课本教材喽~都是当官,老钱,装清官,写回忆录
急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兴起,铁器牛耕逐步推广,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相互兼并混战,“士”阶层兴起,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兴起,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封建制开始兴起士大夫阶层兴起诸侯不在尊周王朝为首诸侯内部也出现比如田
商朝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情况都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
商朝之前的中国无文明,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西方判断文明的四项标准: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由这四项标准来衡量,中华文明史只能从商朝盘庚迁殷开始,距今3300余年。原因很简单,西方学界认为,没有文字的出现,就不算走进了文明时代,而甲骨文才是中国文字的最早考古证据,甲骨文之前只有刻符。然而通过考古可知,商朝之前中国早有王朝存在,繁华的城市
商朝前的神仙概念跟后来的朝代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体系,但是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里都不可避免有着拥有超越凡人能力的神灵存在,只不过东西方的称呼不一样罢了。而我国古代人民也非常热衷神仙的文化,但是我们国家的商朝和周朝两个朝代发生更替的时候,神学体系也发生了改变,商朝前的神仙概念跟后来的朝代有什么区别?商朝之后的朝代
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分封制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内外服制度(服为服务天子的意思),即对商都及周围地区采取内服,直接统治。对臣服于商的部落采取外服,控制力有限。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随着秦一统,又被中央集权取代真要说影响,我觉得反倒是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