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的主要乐器演奏的音乐】,其中屈原的《离骚》里把风、雨、雷、电、云、月为侍从。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概述周代雅乐文化的发展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周朝的雅乐--------------------------------------------------------------------------------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建立各种贵族生活中的礼仪和典礼音乐,使音乐为其王权统治服务.这一部分乐舞就是所谓的“雅乐”.它包含了远古图腾及巫术等宗教活动中的乐舞及祭祀音乐,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乐.《周礼》所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各种贵族礼仪,其中与雅乐有关的有:郊杜:祭天地神明的祭典;尝:贵族祭其祖先的祭典;食飨:政治上外交上的宴会等;包括大飨、燕礼、大射、养老等等.乡射:乡里中官僚和地主们比射的集会;王师大献:战争胜利时举行的凯旋庆典;行军田役:用于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作为一种统治手段礼乐教化的工具,乐舞艺术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周朝的礼仪活动中,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场面使用不同的音乐.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受到伦礼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各种主要典礼音乐的歌词,大都载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少数属于「南」.随着周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步代替了雅乐.贵族们对雅乐渐感厌烦而去欣赏俗乐,如《乐记》所载,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因此孔子曾感叹地说:“礼崩乐坏”.相匹配典礼的雅乐,开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后逐渐变得庄严神秘而又沉闷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