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贾元春为什么要选择张道士作为此次还愿的主角?

贾元春为什么要选择张道士作为此次还愿的主角?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60 更新时间:2024/1/17 4:07:49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元春在省亲外的活动,为何要派这个老男人出任主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宁荣两府,贾元春几乎成为很多女孩一辈子羡慕的对象,本就是嫡女身份,还被选进宫中,最后还被选为贵妃,女人这一辈子的荣耀在贾元春身上是挨个实现了。

因着贾元春的这份功劳,在她完成了皇帝特许回家省亲的大型活动后,她派人回家传话了。

贾元春这次往贾府传话内容是让贾府众人参加清虚观打醮,并且把大家伙的端午节节礼给提前送到。

首先呢,贾元春这次的端午节节礼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给兄弟姐妹的节礼上,唯独薛宝钗和贾宝玉这个亲弟弟是一样的规格,而林黛玉和其他姐妹则是同等规格。

对于贾元春这次端午节节礼,最有异议的也就是贾宝玉了,贾宝玉得知只有薛宝钗和自己一样的节礼后,立马就把自己收到的节礼让丫头拿去给林黛玉挑选,让林黛玉看上的就留下。

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这个好意心领了,对于贾宝玉得到的节礼却一个没留。这中间的小插曲虽然不小,但却影响不了贾元春这次传话的宗旨,那就是五月初一的清虚观打醮。

清虚观打醮可以说是贾元春省亲之后的第二次大型活动,活动参与人员除了要在家防止贾元春有事要办的留守人员王夫人之外,其他的主角们都差不多出场了。

贾母牵头,王熙凤李纨,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一个不落的参与了,连贾珍贾蓉都被安排参与到了这次的活动中。

这乌压压的一群人,坐车骑马的终于到了清虚观,清虚观的老道长张道士早早率领一众道士前来迎接,把贾府这一群主角都给迎进了清虚观。

当贾母等人都进入清虚观时,张道士在贾珍面前说了怕自己唐突了姑娘们,就没好意思在里头伺候,准备在门口随时等待吩咐。

贾珍则是一句话就把张道士给说服了,自己人无须多礼,且清虚观是张道士的地盘,自然要有东道主的范。

张道士领命进去伺候,就开始和贾母忆起往昔,再看到解手归来的贾宝玉后,提到了当日国公爷,这话刚说完,自己就泪流满面,引得贾母也是泪水涟涟。

提及过去,引领将来,张道士很快把话题从昔日国公爷引到了贾宝玉身上,说贾宝玉如今年纪也大了,这婚姻大事也该提上日程,还说自己认识一个门第相当,年龄相符的女孩,还想给贾宝玉做媒呢?

对于张道士的建议,贾母一听就立马给了答案,说曾经有和尚说了,贾宝玉不适宜早早安排婚配,再等几年再说。

张道士也是豪门贵族的座上宾,贾母这话一出口,他心里就明白这个话题没有其他的可议性,也就选择闭口不提。

贾母带着一大帮子的人来清虚观打醮,这刚来张道士就想着给贾宝玉做媒?虽说张道士是昔日荣国公的替身,面子大着呢?可也不能一来就给贾宝玉做媒的事提出来吧?

张道士之所以敢如此张口,其实他是背后有靠山的,他的靠山就是贾元春。贾元春派人传话,让大家伙来清虚观打醮,一则肯定是给自己还愿,二则应该就是奔着贾宝玉的婚事。

贾元春自打被选到宫里,能有朝一日当上妃子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如今愿望达成,贾元春自然要还愿。可她现如今是贵妃娘娘,出行自然不易,只能让家里人替她完成这个事情。

贾母带领全家人来清虚观打醮,其实就有帮贾元春还愿的意味,这样贾元春的第一个心事就了了。

第二个心事就是贾宝玉的婚事,对于自己疼爱的弟弟,贾元春也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婚配,并且在她给的端午节礼上就有所表示了。

而这回让张道士作为清虚观的主人,担任这次活动的主角,把自己的第二个心事给了了,也是贾元春安排清虚观的主要目的。

可惜张道士这个主角虽然把话题都挑起来了,可贾母却用一句话轻飘飘的给顶了回去,不说是她本人不乐意张道士给贾宝玉做媒,而是利用和尚曾经说过的话作为借口。

张道士想为贾宝玉做媒的事,在贾母这儿行不通,贾母不支持也不乐意,即使贾元春让张道士作为主角,贾母这里也是行不通,办不到。

贾元春之所以选择张道士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角,其实早就是料想到贾母肯定不支持,可又想变相告诉贾母,贾元春她自己的想法,以及背后王夫人的想法。

要不然这次清虚观打醮可是要帮贾元春还愿的事,王夫人作为亲妈必须要参与的,可王夫人却独独缺席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让张道士当这个主角,防着贾母当场不乐意发火,会导致氛围很尴尬。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备起兵时一无所有,那他又是怎么拥有军队和粮草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是如何白手起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投机商人的资助。古代打战,打的就是粮草、国力,需要大量的金钱。而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却家

  • 如果东吴也像蜀汉那样评选五虎上将,有哪些能上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东吴也评选“五虎上将”,哪五位大将榜上有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五名:黄盖黄盖,字公覆,他和程普、韩当、祖茂并称孙坚的四大将,一

  • 徐庶加入刘备的阵营后,共参与了哪两次派兵?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庶能调动关张,为何诸葛亮调不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一个误会,徐庶从来没有单独派过兵,号令都是从刘备这发出去的。徐庶加入刘备的阵

  • 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为何却在短短数年就兵败身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公孙瓒坐拥三州之地,实力远超袁绍,为何短短数年便兵败身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三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恶,二人兵戎相见,结果,公孙瓒兵

  • 曹魏之所以不出兵东吴,主要是有哪几方面的因素?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蜀吴激烈交锋,乃魏国南下好时机,曹丕为何按兵不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内部原因:曹魏内部动荡不安,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建安二

  • 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真的像林黛玉口中的那么不堪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黄忠是五虎上将中战力最差的,他有可能被魏延取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打过哪一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虎上将中,关羽第一,张飞第二,赵云第三,马超第四,黄忠第五。关羽曾

  • 诸葛亮拒绝魏延子午谷的建议,是因为他有什么方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计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议,是因为他有一个更好的方案,这个方案风险小

  • 川剧起源于哪个朝代?发展的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那么川剧起源于哪个朝代?发展的怎么样?唐代起源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有资料显示,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川地区发生了一件令

  • 典韦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却排在了关羽和张飞前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典韦没斩杀一位名将,为何还能排第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典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被曹操称赞为“古之恶来”。他曾“逐虎过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