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魏之所以不出兵东吴,主要是有哪几方面的因素?

曹魏之所以不出兵东吴,主要是有哪几方面的因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94 更新时间:2024/2/1 22:44:27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蜀吴激烈交锋,乃魏国南下好时机,曹丕为何按兵不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内部原因:曹魏内部动荡不安,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就在“夷陵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之位,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篡汉建魏,是为魏文帝。正如《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彼时曹魏政权可谓动荡不安。

首先,曹丕继位之后必然要进行一番清洗,毕竟他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曹昂、曹冲两大对手先后去世,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竞争仍然十分剧烈。彼时,曹丕和曹植身边均形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例如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丕,而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则拥护曹植。即使在曹丕已经成为世子之后,魏讽还曾密谋刺杀曹丕,可见当时之激烈。

其次,虽然东汉末年以来,汉献帝已经沦为傀儡,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但曹操名义上毕竟还是汉朝的臣子,天下名义上毕竟还是汉朝的天下,虽然曹操也曾大肆打压和捕杀过忠于汉室的大臣,但到曹丕称帝之时,朝中仍然不乏忠于汉室的重臣,这些人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现实,但心中却难免会有怨言,曹丕对此同样不能不予以重视。

此外,军方的动荡更为剧烈,臧霸所部和青州兵的擅自离开,便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此事虽得以顺利处置,但也可见当时曹魏内部的动荡。直到曹丕逐步夺取军权,将军中骨干替换成了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嫡系力量,这才算是真正坐稳了皇位。

然而,此时的曹魏堪称多事之秋,同样是在曹操病逝之后,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到了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又在河西作乱,虽然这两次叛乱均被曹真平定,但也可见曹魏当时的局势紧张程度。

因此,曹丕继位之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一方面改革官制,缓和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通过设立中书省,进一步加强皇权,并对曹氏宗族势力进行限制,再有便是对军队系统进行调整,从而确保自己坐稳皇位。如此情形下,曹魏自然无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外部原因:调集军队需要时间,插手时机稍纵即逝

大部分认为曹丕放弃攻打东吴乃是错失良机,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曹丕应该是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认真考量,这才决定“坐山观虎斗”,坐等双方交战的结果。而决定当时曹魏是否出兵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与蜀汉没有联手基础,对东吴没有出兵借口。古代打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然而此时曹魏想要插手,恰恰难以找到出兵借口。刘晔建议曹丕联合蜀汉攻打东吴,毕竟对于曹魏来说,蜀汉太过弱小,东吴才是大患,然而由于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虽然曹丕接受禅位名义上乃是正统,但刘备却拥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因而双方皆以汉室继承人自居,互相称对方为“反贼”,这种两帝并存的局面在三国之前从未出现过,这导致双方根本没有合作基础。

而东吴方面,早在曹操时期,孙权便已经向其称臣,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仍然主动称臣,在敌人进攻自己臣子之时,曹魏又如何对东吴动兵。然而,想要联合东吴进攻蜀国同样困难,刘备虽然发动了“夷陵之战”,但他对于曹魏仍然高度防范,不仅汉中军团根本没动,就连夷陵战场也派了黄权警惕曹魏南下,更何况联合较强的东吴瓜分弱小的蜀汉,也根本不符合曹魏的利益。

2、曹魏兵力多在西线,调集军队需要时间。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曹军主力便来回折返于孙权和马超两线,西凉马超平定之后,曹魏又接连与东吴和蜀汉交手,频繁的东西交替用兵,使得曹魏主力疲惫不堪。而就在曹操去世的前一年,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此时的曹魏主力尚驻扎在陈仓、长安一线,而在曹操发丧之后,夏侯尚又带着一部分兵力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安葬,这导致曹魏当时在中原的兵力较为空虚,这也是“襄樊之战”时,中原大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当“夷陵之战”爆发之后,由于“西兵东调、北师南来”需要一定时间,曹丕根本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插手。

3、南下时机难以掌控,插手时机稍纵即逝。作为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曹魏对于南方蜀汉和东吴的压力极大,虽然此时由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吴联盟已经崩溃,但那是在曹魏北部压力减弱的情况下,一旦曹魏大举南下,难保孙吴不会再度联手抗曹,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双方还是懂的。因此,曹军南下的时机就很重要,必须在双方开战之后,打的难解难分、短期内难以和解的情况下挥军南下,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然而,自“夷陵之战”爆发之后,除了蜀汉前期攻占了东吴外围防线之外,从章武二年(222年)正月至六月,双方始终处于对峙阶段,曹军根本没有插手的时机,而当陆逊“火烧连营”之时,蜀汉又是一败涂地,双方决战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根本没有给曹丕反应的时间。

如上所述,“夷陵之战”的爆发,虽然看似是曹魏南下的好时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曹魏想要插手极为困难,一个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这种情况下,反倒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更为合适的机会出手。

事实上,在曹魏短期内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曹丕最好的选择就是趁机夺取荆州重要地区,从而一定程度瓦解东吴长江防线,为将来南下打下基础。

因此,曹丕虽未直接插手,却也在长江中下游屯集了重兵,当“夷陵之战”结束、刘备惨败之后,趁着东吴主力尚未返回,且孙权再度反叛的情况下,立即兵分三路对东吴展开进攻,先后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若不是魏军突然爆发瘟疫,恐怕东吴的长江防线已经告破。不过,此举虽然未能给予东吴沉重打击,却也使得东吴不敢全力追击战败的蜀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后,真的像林黛玉口中的那么不堪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黄忠是五虎上将中战力最差的,他有可能被魏延取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打过哪一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五虎上将中,关羽第一,张飞第二,赵云第三,马超第四,黄忠第五。关羽曾

  • 诸葛亮拒绝魏延子午谷的建议,是因为他有什么方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计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议,是因为他有一个更好的方案,这个方案风险小

  • 川剧起源于哪个朝代?发展的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那么川剧起源于哪个朝代?发展的怎么样?唐代起源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有资料显示,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四川地区发生了一件令

  • 典韦没有斩杀过名将,为何却排在了关羽和张飞前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典韦没斩杀一位名将,为何还能排第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典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被曹操称赞为“古之恶来”。他曾“逐虎过涧”,

  • 孙悟空第一次借到的芭蕉扇,为什么能欺骗到他的眼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明十三陵裕陵的规模有多大?只花了4个月就建设完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就是“叫门天子”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朱祁镇的“功绩”大家都懂的,他的陵墓也建设的比较小,4个月就造好了,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立为皇太子,十年(14

  • 让刘姥姥好奇的东西是什么?它如何预示王熙凤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琏为何会对平儿调情?为何又是王熙凤人生悲剧的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晴雯会被定义为狐狸精,主因在于她的哪个大缺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