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初年满汉不能通婚吗?这项规定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清朝初年满汉不能通婚吗?这项规定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3/12/17 6:50:16

清朝初年满汉不能通婚吗?这项规定是什么时候废除的?其实清朝的祖制是旗民不得交产和通婚,在清朝社会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身份,即有旗籍在身的人,也就是旗人,而旗人之中包括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的三族人群,所以其实满汉是可以通婚的。

这些还得从清朝的八旗制度说起,清朝的八旗制度始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努尔哈赤所设立,最初努尔哈赤只设立了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时,随着努尔哈赤所统领的建州女真势力越来越强,因此努尔哈赤在四旗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旗,这也就是八旗的形成。

在努尔哈赤晚年他征服了蒙古,又收编了不少蒙古人,所以努尔哈赤又增设了蒙古旗,到了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满洲人势力越来越强大,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已经在关外可以与明朝对峙,还征服了蒙古各部和朝鲜,因此清朝当时吸引了不少汉人和蒙古人归附,皇太极在原有的八旗基础上取消了蒙古旗,把八旗细分为满洲八旗、汉人八旗和蒙古八旗,也就是每一旗下分管满、蒙、汉三族,当然,其中还有少部分朝鲜族人被编入到汉八旗之中,这就形成了后来的八旗制度。

清朝的八旗制度规定八旗的旗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但是由于清朝入关之后统治了大多数的汉人,旗人地位提高,因此实际上在和平时期旗人在清朝社会中享有很多特权,其实是属于特权阶层,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平民。

看似旗人在社会上属于特权阶层,其实在清朝初期,八旗制度还有些类似于奴隶制,旗人的婚姻、经济以及社会纠纷都需要依靠旗主裁决和管控,后来随着清朝统一天下,效仿明朝的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旗主的权力和影响力才被淡化,但是在清朝时期,旗人与普通民众之间是不能进行贸易往来。

在清朝旗人有旗人的约束法则,旗人居住的地方和普通民众都是分开的,上好的良田都归旗人所有,而旗人想交易这些,不能卖给普通的民众,必须只能在旗人内部交易,而且地方官府是没有权力审判旗人,由专门的旗署机构管理,这也就是所谓旗民不交产,也就是说旗人和普通民众在经济和法律上是有区分的。

由于旗人和普通民众在法律地位上是有区分的,那么也就因此注定了旗人和普通民众是不可能通婚的,居住都严格区分区域,所以怎么能通婚。

但是顺治入关之后,顺治皇帝当时年幼,由他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摄政,在顺治五年(1648年)时,多尔衮曾以顺治的名义发布谕旨,其大意就是满汉一家,爱新觉罗氏乃天下共主,满汉官员旗民皆为大清子民,应该和睦相亲,因此取消了旗民不得通婚的八旗规矩。

不过多尔衮规定,朝廷官员如果满臣和汉臣联姻,必须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婚姻登记,民间的话就无所谓了。因此多尔衮算是取消了清初时期的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

但多尔衮去世后,他遭到了侄子顺治的政治清算,他生前所制定的政策大多被推翻,也包括了取消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取消了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都成为了多尔衮的罪状之一,可是顺治并没有再恢复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一直到顺治去世,清朝都是不限制旗人与普通民众的婚姻自由。

顺治去世之后,由于他的儿子康熙年幼,由顾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后来鳌拜专权,鳌拜这个人专门与多尔衮对着干,他是属于思想保守派的满人,因此鳌拜又以康熙的名义恢复了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由此旗民不得通婚几乎成了清朝的天条。

旗民不得通婚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汉八旗的汉人,即便是汉人,但是由于有旗籍在身,他想娶不在旗的汉人女子当嫡妻也不行,当然,他要想娶汉民女子,只能走纳妾的路。这条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在后来也被民间演变成了满汉不得通婚,实际上肯定不是满汉不得通婚,毕竟汉八旗中都是汉人,只是规定旗人不得和没有旗籍的汉人民众通婚。

但是随着康熙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基本被汉化了,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在康熙晚年之后基本就执行得很松散了,只是有官职在身的人和王公贵族被查得很严,在民间这条规矩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了。

后来到了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为了顺应民心,直接废除了这条规矩,此后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实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在康熙中后期就基本属于名存实亡了,王公贵族都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如果看中了哪个不在旗的普通汉民女子,只需要说句话就能让这些女子获得旗籍身份。

像康熙的后宫妃嫔中就有很多是汉民女子出身,就像康熙最小的二十四子胤祕的生母穆嫔陈氏就属于江南出身的汉民女子,康熙巡幸江南时被纳入后宫,康熙直接赐予她的家族旗籍身份就把她纳入后宫了。

因此清朝的祖制不是满汉不能通婚,而是旗民不能通婚。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禁军为什么会被宦官控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太监)为什么能够控制

  • 为何王熙凤对于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是一点也不想放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党争起源竟然只是出于私人恩怨。今天历史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宪宗元和三年春,朝廷举行贤良方正科考试。当时已获得进士功名的牛僧孺、李宗闵同时进京赴考。牛、李二人在自己的策论文中痛斥朝政积弊,观

  • 散曲的体制有哪些?风格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散曲是元朝文艺史上的明珠,那么散曲的体制有哪些?风格是什么样的?其实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

  • 在吕布和刘备之间,陈宫为什么没有选择辅佐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宫这样聪明的人为何看不上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了解一下陈宫的事迹,你就会发现陈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往往做了一个大的决定之后,

  • 渡渡鸟是什么时候灭绝的?渡渡鸟为什么会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渡渡鸟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已经灭绝了。那么,渡渡鸟什么时候灭绝的呢?首先,渡渡鸟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这导致了渡渡鸟的栖息地越来越少。此外,一些人类活动也会

  • 在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为什么不是渡江而是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一定要在乌江边自刎而不是渡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

  • 京剧板式中的板眼指的是什么?京剧板眼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京剧板式中的板眼指的是什么?其实在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板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节拍形式的通称。其种类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

  • 历史上黄皓肆意弄权,姜维为什么除不了他?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黄皓是刘禅的宦官,蜀国后主无能,导致了宦官弄权。那么面对黄皓肆意弄权,忠臣姜维为什么除不了他?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对皇帝来说,宦官比任何势力都值得信赖,原因很简单,太监政治上可靠。何以见得?太监没有生育能力!第一,动机上,没有子孙就没有野心。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没有孩

  • 周瑜为什么不是孙坚部下,还曾经离开孙策而辅佐袁术?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从小亲如兄弟,周瑜为什么不是孙策之父孙坚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