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服"是什么?和"九族"有什么关系?

"五服"是什么?和"九族"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3/12/19 8:09:54

众所周知近亲不能结婚,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么所谓的“五服”是什么?“九族”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历史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初的五服是在帝国统治中,以国都为中心的五个同心圆范围,分为侯、甸、绥、要、荒,每圈相隔五百里。以侯服为最近,荒为最远,所以在古代,通以蛮荒代指距离遥远的地方。

这些地方,也通常因为距离明社会遥远,所以被冠以野蛮落后的观感,也是流放犯人的指定地区。当然,划分范围除了加以区分以外,还包含着进贡的规矩,距离都越近,朝奉的频次越频繁。

比如,位于侯服区域的要求每日朝奉,而在第四层的要服,只要一年一次就可以了。这是最早的王权划分范围,也因为上古时期,对于数字“五”的重视,随之出现了很多跟五相关的等级划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服”也成为了,以服饰来划分阶层的一种方法。当然,这个阶层并不包括平民以及地位更低的奴隶等,只是统治阶层排序的规则。这种“五服”从上至下分为: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和士。

其中,最高等级的是最高统治者,然后是王权的维护者和既得利益者们。排在末尾的是官员和读书人,他们只是被选中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些人群。因为读过书有了名望,才得到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地位。

从五服的前两种解释来看,无论是地域划分还是阶级划分,都奠定了儒家思想统治的结构基础。作为强调阶级感的一门统治哲学,儒家对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每一个人,都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刻,就为他们安排好了各自的角色。

而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只要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阶层,那么就是儒家眼中,最完美的社会状态。这样的理论依据,也是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很多国家的原始统治模型。

有一句被读书人奉为圭臬的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很多儒家教育者,公认的理论实践过程。那么按照这样的联系,把治国方针用于家庭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五服很快也被应用在家庭中。

如果以一家之主指代君王的话,如衡量亲属的远近,就可以使用“五服”看出来。在现代的很多地区,用“五服”代指亲戚关系,仍然被广泛使用着。

在家庭中,“五服”的一个特征也和服饰有关,但这里的服饰却略显特殊,指代丧服。也就是如果有人去世,可以根据身穿丧服的款式、质地,来确定此人和死者的亲属关系。

根据古籍中的记载,以前的丧服分为五类,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从繁复程度上来讲,斩衰最重,缌麻最轻,而越繁复,说明和死者的血缘越密切。比如第一等的斩衰,只有纯粹的直系亲属可以着装。

而子女为父母,长子长孙为祖父,妻子为丈夫等等,不但要穿生麻的丧服,而且还要服丧三年。除了服装以外,包括发型、冠冕、鞋履和手杖等都要符合规矩。而且,在服丧期间不得饮酒作乐,不得婚丧嫁娶,甚至当官的都要辞官回家,谓之“丁忧”。

而到了“缌麻”这一层,不但衣服换成舒适的细麻布,服丧的时间也变成了三个月。至于亲戚关系再疏离一点的其他人,随着时代的演变,渐渐的已经不需要服丧了。

不过,因为亲人过世是小概率事件,在平时还是需要用一个概念来划分亲属的,于是,“九族”概念就开始被发明出来了。

很多人对于“九族”的概念,基本来自于影视剧作品中,关于祸事来临时被牵连的桥段。因为一人犯法,如果罪大恶极,常常在制罪的时候有“诛九族”的罪责。那么这个“九族”指什么呢?

关于“九族”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认为指从高祖到玄孙,用现代语境解释就是“曾曾祖父”到“重重孙”;还有一种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犯罪,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侄子外甥、叔叔姨等人外,就连妻子和岳父岳母也难逃一死。按照刑法的严苛角度来看,后一种明显更加可信。

这样严格的连坐制度,创造之初也确实抱着震慑宵小的初衷。至于实行到后来的效果如何,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九族可以看作五服的一个发展,是以父族体系为主的“五服”说法的一种补充。

民间常用“出五服”表述,血缘和亲戚关系的疏远。在婚配的时候,也通常以是否出五服,来判断近亲关系是否确切,是否具有生育健康后代的可能性。从九族和五服的对比可以看出,五服用于统治,而九族用于量刑。

九大于五,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犯罪,可能来往不多的人们都会受到牵连。对于无辜的人们,这也算是飞来横祸了。

治国之时用之以宽,惩戒之时从重从严。这恐怕就是,古往今来君王们帝王之术的核心要义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婚服是如何演变的?详解古代婚服的演变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婚礼的习俗和文化从古代演变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婚服的变化是非常大的,那么古代婚服是如何演变的?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制婚服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婚礼古称“昏礼”,由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的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昏礼可见一斑,基调

  • 《诗经》里总是提到的"簧"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诗经》有云:“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那么《诗经》里总是提到的“簧”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其实这所谓的“簧”,就是现如今大家所说的口弦琴。现如今的口弦琴,虽然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我们都不了解它,口弦琴可以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它体型虽小,但是却能够发

  • "结发"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美好的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夫妻“结发”的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其实“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

  • 为什么说吕布启用陈宫,是徐州大战中最大的败笔?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州之战:吕布身死,三国第一战将的生命终结之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布自从被曹操赶出兖州之后,与当时的两大阵营的刘备,袁术关系时好时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养生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呢?今天历史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养生”这个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甚至发展为一个产业的词语,本来出自《庄子》。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已经很难得了。所以提倡养

  • 贾探春为何会对林黛玉从不待见到待见的本质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云冈石窟中最早的双窟石窟是哪一座?雕刻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石窟绝大部分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那么云冈石窟中最早的双窟石窟是哪一座?雕刻了什么?下面历史吧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七窟(西来第一佛洞)公元471-494年第七、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是什么样子的?此景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天然图画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竹薖楼、五福堂、竹深荷静,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朗吟阁和竹薖楼为临湖所建,登楼可远眺西山群岚,中观玉泉万寿塔影,近看后湖四岸风光,景象万千,宛如天然图画一般。文物景

  • 被贬下凡的神仙中,为什么只有猪八戒投错了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唐三彩收藏品时间久数量少,应该怎么保养比较好?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唐三彩收藏品时间久数量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那么应该怎么保养比较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吧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类收藏品,收藏者可自己动手加固处理。处理前要先观察器物的损坏程度,不要盲目使用各种化学材料,要先制定修复保养方案。釉色没有酥松脱落只是表面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