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探索元祐更化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索元祐更化的具体过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69 更新时间:2024/1/15 20:29:56

元祐更化又称元祐党争,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春,宋神宗赵顼病死,其子宋哲宗赵煦即位,年仅十岁,其祖母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政。元祐更化,发生在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折点。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具体过程

神宗病逝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其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当时曹太后已死,宋哲宗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宋神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宋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

从此,五十四岁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达八年之久。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对儿子宋神宗大力推行新政非常不满,不过,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成年的皇帝主政,即使是亲生母亲皇太后也不可以干政。但现在不同了,她跟当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曹太后一样,手中已经掌握了无上的权力。

新法废除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随后,高太后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

熙宁元丰年间,有一批重臣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罢官,包括文彦博、司马光、范纯仁等人。这些人被免职后,与在洛阳的一些士大夫往来十分密切。当时洛阳有名士邵雍程颢程颐等人,均以道学家自居,文彦博等人待之如上宾。富弼、司马光等人仿照白居易九老会的故事,经常集中在一起,赋诗取乐。他们只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不按官职高低来论资排辈。他们在经常聚会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房子,将他们十三人的像全部画在房子里面,当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这些“洛阳耆英”十分喜欢接纳宾客,经常召集士大夫在一起,谈论一些趣闻轶事或国家大事,然后喝几杯酒,吃一顿便饭,号称是“真率会”。洛阳人敬重这群人的学识和风度,也十分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每次“耆英”聚会之时,总有不少人围观,竟然由此成为洛阳的一大景观。

而这些“耆英”中,最为人瞩目的要数司马光。司马光作为旧党的领袖,声望极高,时人称之为”旧党赤帜“。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到京城开封吊唁宋神宗。刚到开封,宫廷卫士及京城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拥在司马光身边,对他说:“无归洛阳,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围观者多达数千人。由此可见司马光声誉之隆。然而,司马光却消受不起这般众星捧月般的拥戴。之后,司马光入朝拜相。

高太后一临政,便拜司马光为相,立即赢得了相当的人心。就连大宋的敌国契丹,听说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后,也大为敬畏,告诫己方的边关守将不要轻易挑起争端,要维持辽宋双方友好关系。

高太后垂帘后,“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尽量与民生息。她治下的九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高太后本人却崇尚节俭,以朴实著称,“恭勤俭度越前古”,常对皇帝比喻:“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尽量减少浪费,提倡节俭。”高太后衣饰除朝会典礼,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锦。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需用粮食。但牛因能耕田,严禁食用。高太后过生日的时候,御厨别出心裁地用羊乳房和羊羔肉做成两道美的菜肴,献给高太后。高太后得知后,说:“羔羊在吃乳时期,杀母羊取其乳房,羔羊就要断乳饿死,羔羊幼小,烹而食之有伤天道,”即命将菜撤去并下旨不得宰羊羔为膳。高太后还常到御房,视食器刷洗是否干净,并戒以节俭以不可奢侈浪费。

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时间很长,一直没有升迁。宋英宗都觉得过意不去了,想升内弟的官,高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后来宋神宗三番五次要提高母亲家族的待遇,打算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还是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由高家人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

高太后临朝不久,三省具前朝例,上奏章请“加恩高氏”,给高太后族人封官晋爵,高太后不仅坚辞罢去,而且还将先朝定给高太后族人封官家的私恩赏赐减去四之一。

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宋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高公绘问道:“你学识有限,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高公绘说出了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高太后虽然属于保守一派,但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这也是宋朝最后一个国势较强的时期: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宋史》记载说: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舜。”

新法恢复

高太后能被称为“女中尧舜”,足见其治下朝政清明,然而,宋朝历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党争也发生在这一时期,甚至从元祐时期一直延续到宋哲宗亲政后,在朝的大臣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都不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的党争。这其中,复杂微妙之处难以言表,既有保守派与变法派之间的政治之争,也有宋哲宗与高太后的冲突,还夹杂着许多无法说清的个人恩怨。

司马光上台后,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新法大部废除,旧法一一恢复。司马光在宋神宗变法时隐居洛阳达十五年之久,他废除新法之彻底,不能不说他受到了自己数年来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情绪的影响。

然而,高太后却不仅一味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病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保守派人物如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元祐更化”。

事件影响

因人易政的反覆变换使得民众与官员无所适从,对未来惶惶不安,使不管好与坏的法律都效果大减,北宋末年的党争进入不可收拾的馀地沦为意气与仇恨之争而非政策讨论,直至北宋灭亡。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作为官渡之战的头号功臣,许攸为什么会被曹操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为什么杀了官渡之战的头号功臣兼自己少年的好友许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进行了

  • 西华门在故宫的哪个方位?以前是用来做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西华门在故宫的哪个方位?以前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基本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门钉为纵九横九。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

  • 袁绍作为曹操最强大的对手,内部斗争为什么这么严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作为汉末最强的军阀势力,袁绍集团的内斗为什么特别严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朝廷名存实亡,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汉末群雄

  • 唐高宗想要和王皇后离婚,为何一定要长孙无忌批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武则天想当皇后为什么一定要长孙无忌批准的详

  • 在《水浒传》中,为什么说杨春属于昙花般的好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水浒传》中,他出场次数不多,是昙花般的好汉,他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位英雄好汉,他绰号白花蛇,听起来很威

  • 为何梁山十大刀将林冲只排名第五,石宝排名首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十大刀将林冲排名第五,排名首位的是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十位拼命三郎石秀。在《水浒传》中,石秀使用的兵器是柴枪和扑刀,曾与杨雄联手双

  • 马援曾为东汉统一立下大功,为何没有进入"云台二十八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中为什么没有伏波将军马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有过数次分裂、

  •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记载:“行至鄗,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于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更始三年六月,刘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

  • 火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么火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实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

  • 在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说文解字》记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荀子曾言,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为“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