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谡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后,为什么立马就改变了主意?

马谡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后,为什么立马就改变了主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29 更新时间:2024/1/15 23:24:58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谡守街亭选择上山扎营,依据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马谡并非一无是处,他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在他的脑子里有许多兵法和经典的战例(包括汉末三国时期),他上山扎营是借鉴了几年前一个成功的战例。

马谡出发前诸葛亮并不放心(不怪诸葛亮太谨慎,马谡毕竟是第一次单独领兵,街亭又太过重要,多交代一下没坏处),又当着马谡的面给副将王平交代了一番:

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诸葛亮说得非常清楚“当道扎营”,马谡不可能没听见,以他的军事理论也不可能理解不了。但是马谡一到街亭,看了地形后立马就改变了主意,打算上山扎营。副将王平苦权不住,只能退而求其次分兵五千,在离山10里的地方下寨,互为掎角。

那么马谡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

后世有人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得出一个信息,街亭原来是有一座土城的,诸葛亮安排当道扎营实际就是让马谡守卫这个土城。但马谡赶到街亭的时候,土城因常年风沙侵蚀,再加上无人打理,早就破败不堪,想要稳妥的守住街亭需要重筑工事。

魏军来得很快,现筑工事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仅依靠临时打造的防御工事,几乎是挡不住魏军的,毕竟双方的兵力比是1:4,没有工事做依托和直接硬拼没有多大区别。与其费这个事冒这个险,还不如上山扎营。

用马谡的兵法论据就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马谡上山扎营也算不上异想天开,他是参照了蜀国名将黄忠夏侯渊的案例。

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他这个布局和黄忠、法正打定军山是一样的。黄忠也是占据一个山头,引夏侯渊来攻,黄忠帅军下到半山腰就是不打,等到夏侯渊懈怠之后,在山头观察的法正摇旗,黄忠就立马攻击,打了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并当场斩杀夏侯渊。这一战直接将黄忠推上了后将军的位置。

张郃的分量比夏侯渊还重(刘备的评价),马谡如果能效仿黄忠在街亭斩杀张郃,那马谡在蜀国阵营必将异军突起,不说能达到诸葛亮、陆逊的高度,做个蜀汉军事第二人那是绝对没跑的,将来接班诸葛亮也绝对没问题。

马谡的想法虽好,但他却忽略了两个致命的问题。

1、黄忠占领的山头不是一个空山头,山头原有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虽然只有几百号人,但毕竟是个完善的营寨,各种所需(包括水源和粮食)都不缺。黄忠就是不打算速战速决待上几天也没问题。而马谡占领的是个空山头,水源来不及储存,山就被包围了,没水就意味着断饮断炊。

2、马谡只能扮演摇旗指挥的法正,却没人能扮演率队冲杀的黄忠。勉强可以担当此任务的王平(比起黄忠要逊色太多)因和他意见不和,还分兵走了。

马谡摇旗的作用实现了,但没人帮他带兵冲杀,这些普通的士兵被十万严阵以待的魏军震慑住之后,就不敢冲了。

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

打仗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没冲杀起来,后面基本就没戏了,马谡的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等到魏国截断水路放火烧山,马谡只有溃败一途。

马谡空有理论,没有实战过缺乏实战经验。在执行中又没有得力之人帮衬,注定会走向失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花袭人为何会突然行径大变,不再伺候贾宝玉晚上睡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蓬岛瑶台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大气恢宏,那么四十景之一的蓬岛瑶台是什么样子的?此景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文物景观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

  • 王熙凤对尤氏一直都是平淡处理,为何会雪中送炭一回?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如果北伐曹魏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又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假如庞统不死替代诸葛亮北伐,两因素注定他的成就也好不到哪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决,很多时候都是占上风的,诸葛亮之所以

  • 为何说淮南势力可以和整个曹魏对抗,甚至清君侧?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时期淮南的实力究竟多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淮南袁术出生四世三公,曾僭越称帝,实力强大。东汉末年,淮南第一个割据势力就是出生

  • 为什么曹操指明曹丕来当皇帝的继承者,而不是曹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曹操要曹丕当皇帝,不让他比较看好的曹植当皇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就没有看好过曹植,曹植只是因为文采诗赋,让曹操喜爱,而剩下

  • 刘姥姥在温暖贾母一事上,出发点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为何说如果华佗真给曹操做了开颅手术,也是必死无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曹操当年不杀华佗,而是让他为自己开颅治病,结局会怎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和华佗,这两位大人物都是在古代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他

  • 为何说即使诸葛亮不投靠曹操,曹操也撬不走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四点原因使得诸葛亮不投曹操,曹操也撬不走诸葛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不投靠曹操,曹操也撬不走诸葛亮,原因有四点:一、政治立场不同

  • 同样是被俘,为什么曹操只招降了张辽却斩杀高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顺和张辽齐名,曹操为何只招降了张辽却杀了高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顺被杀是因为高顺不符合招降条例。一个俘将能不能招降,需要满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