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理宗的庙号为何是“理”?揭秘宋理宗与理学的故事

宋理宗的庙号为何是“理”?揭秘宋理宗与理学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35 更新时间:2024/1/17 21:54:24

宋理宗的庙号为何是“理”?揭秘宋理宗与理学的故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宋理宗赵昀是南宋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四十一年,在两宋历史上,也只少于北宋时期宋仁宗的四十二年,虽然他在后世的名声不怎么好,但当了这么长时间皇帝,总归还是做了些大事的,其中最值得书写的大事有两件。

第一件是制定了“联蒙灭金”的战略,公元1234年,宋军联合蒙古灭掉金国。且在当年,即南宋彻底放弃开封105年后(公元1129年,杜充率宋军退出开封),由宋臣全子才率领的宋军,还曾短暂进入过这座南宋一直念念不忘的国都。

虽然后来被蒙古军队赶了出来,但能大张旗鼓的在巩县拜祭和修复宋朝皇陵,又在灭金后用金哀宗的人头祭奠徽、钦二帝,这已经是南宋历代皇帝想做而没有做成的政绩了,遗憾的是,宋军进入开封让蒙古人找到了借口,第二年,宋、蒙即全面开战。

不过,此后的30年间,直到宋理宗去世,南宋虽然在蒙古军队的攻击下狼狈不堪,但却死死守住了核心防线,对于那个时代灭国无数的蒙古军队来说,用了30年还没能搞定南宋,已经很打脸了,宋理宗在位时,能抗住蒙古军队疯狂的进攻,并非是一无是处。

宋理宗在位时期办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全面承认和恢复理学的地位,并将其定为官学。这个举措意义更深远,直接影响到了后来明、清两朝的官方思想学说,宋理宗死后,庙号也因此被定为“理”,而宋理宗扶持理学的原因是,他得位不正。

在宋理宗之前的宋宁宗朝,理学被权臣韩侂胄定为伪学,极尽打压之事,朱熹、真德秀等理学派大佬全部被贬斥,理学门人几乎全部退出朝堂,朱熹到死也没能看到理学重振之日,直到另一个权臣史弥远在干掉韩侂胄后上台。

史弥远上台后,独掌南宋朝政大权,但他对金国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激起了民间的反对浪潮,为平息舆论,他不得不拉拢在民间和官场声望极高的理学派,恢复他们的地位,为朱熹等人平反,允许理学的传播和教学,而理学派会在政治上支持他。

史弥远在不利的政治局面下和理学派做了政治交换,并不是因为他多么欣赏理学,可宋理宗不同,他是实实在在的看到了理学能给自己的皇位带来的好处。宋理宗本为平民,是史弥远私自培养,并和宋宁宗的皇后合谋,用假遗诏捧上皇位的,在朝中毫无根基可言。

史弥远在他继位九年后病死,失去了最大也最强势的支持者,宋理宗的皇位不是很稳固,特别是在皇族中,觊觎者不少,史弥远能把一介平民出身的宋理宗送上皇位,别的朝臣同样也能照猫画虎,一堆皇族都乐意配合,谁不想当皇帝啊?

于是,宋理宗得想办法巩固自己的皇位,他盯上了理学,理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相当管用了,皇族想取代宋理宗的皇位就是“人欲”,宋理宗就希望理学派能帮助他把这些欲望给压制住。

理学派也非常聪明,明白了宋理宗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宋理宗用皇帝的名义给理学最崇高的地位,理学派开始从思想层面强调君父的概念,着重强调君权神授,任何人不得违背皇帝的意愿,随意颠覆和觊觎皇帝的位置,皇帝就是最大的道德和天理。

理学派的影响力在当时虽然还没有达到明、清两朝时期的地位,但依旧是很大的,这从“罪臣”朱熹病死时,上千理学的学子参加他的葬礼就能看出来。有了理学派的帮助,宋理宗的皇位基本就稳了,君权既然是神授了,他继位的合理性也就有了。

宋理宗投桃报李之下,将和理学派的这种政治交换进行得相当彻底,景定二年(1261年),他将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张栻、吕祖谦等人安排入祀孔庙,在这些人中,除司马光外,其余的全部是理学派大佬。

在宋理宗的全力支持下,各地的理学书院纷纷开办,朱熹在世时创办的部分书院,如“考亭书院”等,还得到了宋理宗御笔题名,理学的地位被无限拔高,有了这些铺垫以及官学的定位,理学才能在元朝时的不屑一顾后,于明朝时迅速的重新崛起,继续成为主流思想学说。

宋理宗在位时,因为前有史弥远、后有丁大全、贾似道等权臣和奸臣主政,又因为跟蒙古的战争,使得南宋的形势岌岌可危,所以,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怎么好,修史的史官估计对他也很矛盾,历史定位应该是个昏庸之君,可他却偏偏对理学有恩德。

宋朝以后的史官,谁还不是个理学弟子?写史书时,只能在最终的定论中,把责任尽量往史弥远、贾似道等臣子身上推,而宋理宗对理学的功劳当然不能忘记,于是有了“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的评论结语,宋理宗的“理”还是当之无愧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穿“黑色龙袍”,背后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秦始皇穿“黑色龙袍”,背后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穿的衣服都是黑色的,但是其他王朝的皇帝穿的都是黄色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们还有一个称号,叫天子,而代表的是龙,因此才把穿的衣服称作是龙袍,以至于后来的皇帝也会穿黄色的龙袍。可是秦朝的皇帝却与众不同,偏偏不穿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里了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里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想必大家都听过杨门虎将的故事,在北宋时期杨家将可是出了很大的力,可是到了后期,杨家将没落了,而且更惨的是其后辈居然还落草为寇了,昔日的威风一点也不存在,所以还是挺可惜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与宋朝的制度有关,都知道北宋最重文抑武,所以

  • 乾隆的十五阿哥名字里为什么没有“永”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乾隆的十五阿哥名字里为什么没有“永”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隆是清朝的一位很有能力很了不起的皇帝,而这样一位帝王却也有一些自己的爱好,那就是他非常喜欢玉,可以说已经是到了非常痴迷的地步了。而现在博物馆的那么多的玉器大部分都是他当时收藏的。就因为他爱玉,对玉的痴迷,也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

  • 汉殇帝刘隆为何被称为“百日皇帝”?他创下了哪两项记录?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封建社会时期的帝王们都渴望长生不老,企图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但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历代帝王早殇、疲于政事或纵情声色,短命的皇帝居多,超过60岁的帝王少之又少,其中最长寿的是乾隆皇帝,享年89岁。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是谁吗?他就是汉殇帝刘隆,去世时不满周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说说刘

  • “牢骚文人”应该怎么对付?宋仁宗有妙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文人自古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影响,都有个“通病”,那就是热心政治。即便“在野”,对政治的热情亦丝毫不减。那么宋仁宗是如何对付这些文人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何看待在野文人的“政治言论”?在不开明的皇帝看来,那是“妖言惑众”,而在开明的皇帝看来,那不就是“发牢骚”。文人为什么

  • 吴藻满怀着对天意的不解与不满的情绪,写下《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吴藻,字蘋香,号玉岑子,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自幼接受到较为全面的文学艺术教育,能识谱,会弹琴,善于吹箫和绘画,并能写得一手好词曲。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藻身虽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气概,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当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来吴家求亲的

  • 盘点先秦时期的三大“红颜祸水”,她们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小编要盘点的是先秦时期的三大“红颜祸水”。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她们都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夏王朝的妹喜算的上一位,她便是与商纣王齐名的暴君夏桀的宠妃,施国战败后,选出了国家中最美丽的女子妹喜献给了夏桀,夏桀被容貌艳丽的妹喜给深深的迷住了。于是,本来就对国家政务不上心的夏桀变

  • “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历史原型是谁?与影视剧中有何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影视剧中威猛的“混世魔王”程咬金,是否有历史原型?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等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塑造了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过程中,出现的一大批救世英雄的光辉形象,比如程咬金、秦琼、罗成、徐茂公等传奇英雄,他们虽然出身各不相同,所处境况也不

  • 杜牧的一首七言律诗,“尘世难逢开口笑”一句是作者的心酸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晚唐时期官员、杰出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杜牧生活的时代正是大唐王朝后期的多事之秋,他的最高理想就是恢复大唐帝国昔日的繁荣与昌盛,自

  • 褒姒:周幽王第二任王后,“烽火戏诸侯”的主人公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历朝历代有不少著名美女,她们大多都和“红颜祸水”联系在了有一起,因女色而误国的帝王很多,到底是美色还是帝王本色的原因导致帝国覆灭,这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话题。西周末期就有一位美女,她被普遍认为是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她就是“烽火戏诸侯”的主人公——褒姒。褒姒与夏桀时的妹喜、殷纣王时的妲己、晋献公夫人骊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