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1】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3】,能见百步以外而不克不及自见其睫【4】。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5】为盗于境内,而吏不克不及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6】。”
正文
1.之:助词,没有义。用于主谓之间,勾销句子自力性。
2.愚:自谦之词。
3.患:担心
4.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同样。
5.睫:眼毛
6.庄跻:楚国的暴徒,实为群众叛逆首领,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7.明:眼睛亮堂,引伸为理智
译文
楚庄王想攻击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何要攻击越国呢?”楚庄王说:“由于越国政事凌乱,部队脆弱。”庄子说:“我虽然说很蒙昧,但深为此事担心。见识好像眼睛,能看到百步以外,却看不到本人的睫毛。大王的部队被秦、晋战胜后,损失土地数百里,这阐明楚国部队脆弱;有人在境内作乱,仕宦能干为力,这阐明楚国政事凌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其实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击越国。这样的智慧好像眼睛看不见眼睫毛同样。”楚庄王便撤销了攻击越的动机。因而要想意识到艰难,不在于是否看清他人,而在于是否看清本人。以是《老子》上说:“本人意识到本人才叫做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