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为什么要用“髡型”来惩罚儿子?

朱元璋为什么要用“髡型”来惩罚儿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3/12/11 9:06:33

朱元璋为什么要用“髡型”来惩罚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髡型是一种在生理上“不痛不痒”,但心理上却让人感到“备受侮辱”的奇葩刑法。

髡(kun),上半部为“髟”(biao)字,在古代特指头发,下班不为“兀”(wu)字,特指秃头,所谓髡刑就是将受刑者的头发、胡子全部剃光。

古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之所以不削发、不剃须,正是因为他们对于“孝道与尊严”有着特殊的认知,“骨、肉、血、发”都是由父母赐予,亦不敢随意损毁。另外,头发乃人之精血所化,是头颅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削发”是折损“尊严”的行为,是对生身父母的侮辱,汉人宁死不削发!

比如曹操打仗时,自己的马受惊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曹操“割发代首”作了自我惩罚。满清入关后,为了贬低汉人的尊严,勒令所有治下的汉人男子削去发髻,“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很大程度是因为汉人男子不愿削发才酿成屠城的惨剧,可见古人对“头发”是多么看重。

古代男子除了将头发看重之外,对于胡子也非常看重。古代有些帝王或胜利者往往喜欢用拔掉对方胡须的事情来羞辱人,对于一个胡子被拔光的男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还不如死了算了。

那么朱元璋的儿子究竟犯下了怎样“罪大恶极”罪孽,要遭受髡刑的侮辱呢?

朱元璋除了太子朱标之外,还有一个最为疼爱的皇子叫做朱檀。他是朱元璋第十子,被封鲁王。

有道是:“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朱元璋除了喜欢长子朱标外,再就是喜欢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朱檀的母亲是老朱喜欢的郭宁妃。郭宁妃是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功勋”郭兴、郭英的妹妹。当初她的父亲郭山甫善相,在朱元璋还没有发迹时,看出老朱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儿子追寻老朱而去,并把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

有以上这层关系,老朱能不喜欢第十子朱檀吗?

此外,朱檀老婆是开国功臣,朱元璋发小汤和的女儿。当然这个倒是比较正常,老朱的儿子大多是和“淮西功勋”的女儿联姻的,这是老朱巩固权利的一种办法。

比如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妃;太子朱标娶了常遇春之女为妃,五子朱橚娶了冯胜的女儿为妃,第十子朱檀也不例外,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檀治理国家的能力,派遣朱檀到山东的兖州去作蕃王,管理一方水土。起初,朱檀还算勤政,封地的百姓安居乐业,一副太平盛世,他的诗文不错,经常与文人雅士

吟诗作对切磋交流,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但是后来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二十岁出头的朱檀居然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开始痴迷于炼丹,并且炼丹的原材料竟然是36名童男童女身上的血肉!

朱檀听从一个道士之言,要炼仙丹必须用36名童男童女的肉做原料,朱檀为此而发愁。也确实,谁家能舍得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他炼丹呢?朱檀虽富甲一方,但有钱买不来。

这时候她夫人汤氏出了个“好主意”,兖州这么多人,既然买不来童男童女,那就偷呗。

于是走火入魔的朱檀,让夫人派府上的家丁去到处偷孩子,不出个半月兖州便丢了十几个五六岁大的童男童女,百姓们纷纷炸开了锅,恐慌的老百姓四处告状。朱元璋耳目众多,很快便知道了“丢孩子”的事,所以特别派钦差到兖州调查。钦差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朱檀夫妇的头上。

朱元璋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作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但是钦差在朱檀的府上搜出了许多儿童的白骨,朱檀夫妇见证据确凿已经无法抵赖,便承认了罪行。

雷霆震怒的朱元璋舍不得杀这个荒唐的儿子,但为了平民愤,下令对朱檀实施髡刑,以发代首,向天下万民谢罪。反正因为服用丹药的缘故,朱檀头发已经稀少,干脆髡刑得了,既有了象征性的惩罚,又免得他头发稀少难看。至于那个出主意的鲁王妃,自然是享受不了这等待遇,为了平息民愤,朱元璋便将其砍了。

不过话说回啦,有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老朱饶过了儿子,但老天却没有把他饶过。4年过后,即1389年12月,朱檀因服食金丹毒发身亡,终年20岁。朱元璋怒其不争,赐给他一个恶谥“荒”,及“鲁荒王”,意思是说他行事荒唐。

这便是历史上“髡刑”的一个经典案例。

建国后仍然有髡刑存在,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思想意识的进步,以及对旧社会那些繁文缛节的抛弃,髡刑已经随着逝去的历史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姒启:夏朝第二任帝王,开启“世袭制”的先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启,姒姓,夏朝第二任帝王,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葬于安邑附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姒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

  • 少康:夏朝第六任帝王,开创了"少康中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少康,姒姓,又名杜康,夏朝第六任帝王,他是姒相之子,姒杼的父亲,病逝后葬于阳夏附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姒少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传说寒浞派人杀了相后,相的妃子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任姓,今山东济宁任城),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掌厨),有

  • 汉景帝刘启:与汉文帝共创“文景之治”,也开启了中废黜皇后的先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刘启,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之子,母亲是窦氏(即窦太后),他与汉文帝统治时期被后世合称为“文景之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窦太后是刘恒后来封的皇后,最开始刘恒在代王时期有一个王后和四个嫡子,在刘恒登基后不久四个嫡子就不明不白相继病死,王后也去世了。刘启是第五个儿子,窦氏

  • 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曹操邀请刘备一同商讨大事,结果曹操却把刘备提升到和自己一个档次,着实吓了刘备一跳。实际上曹操只是在试探刘备,不过当时刘备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曹操究竟是想干嘛呢?如果他怀疑刘备的话,完全可以

  • 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西晋经历八王之乱以后,终至晋愍帝遇害而灭亡。随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在王导与王敦的帮助之下,于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在司马睿决定来建康建立东晋时,江东的各大家族是看不起他这个落寞皇室宗亲的,是王

  • 王绩为何被叫做“斗酒学士”?他是如何讽刺玄武门之变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时期诗人,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初唐诗人王绩的名气不大,但他在唐诗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王绩是公认的五言律诗的鼻祖,他的诗扭转了文辞艳丽的六朝余风,以古朴自然,意境浑厚的田园诗为代表,

  • 爱新觉罗·济度:清朝第一位简亲王,却英年早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他出身显赫,是清朝第一位简亲王,曾四处征战、平定海寇,却在28岁那年去世,令人惋惜,此人就是爱新觉罗·济度!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爱新觉罗·济度,清朝宗室,满洲镶蓝旗人,身份尊贵。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孙,舒尔哈齐的孙子,济尔哈朗之子。济度是皇亲宗室,自然会得到重用。

  • 东周第十二任君主周景王姬贵,“数典忘祖”的来历和他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姬贵,即周景王,他是周灵王之子,东周第十二任君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

  • 蔡伦对后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是如何制造“蔡侯纸”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蔡伦,东汉时期宦官,他改造了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贫寒苦一贫洗,朝来冷风夜来雨,自断香火生机现,韶华一去朝中立”,宦官又名太监,在封建社会统治下的工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

  • 赵方:数次吊打金军,金人呼其为“赵爷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赵方,南宋名臣、文学家,他在宋金议和后,依旧力主抗金,积极备战,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靖康之耻后,金朝一直认为大宋是一个软柿子,尤其到了南宋,金朝会用各种借口向南宋要好处,如果不给的话随时都会发动战争。公元1217年,完颜珣又在督促南宋缴纳岁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