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将“仁”贯彻到底的宋仁宗,为什么能在众多皇帝中脱颖而出呢?

将“仁”贯彻到底的宋仁宗,为什么能在众多皇帝中脱颖而出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4/1/8 20:35:41

赵祯,即宋仁宗,宋朝第四位皇帝,以“仁”闻名于世,他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中,后代人们对于各朝的皇帝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偏见”。这种“偏见”来自于后人对他们的在政治上功绩的褒贬,情感上的复杂程度,以及他们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等方面的判断,这种“偏见”往往会延伸到后世很久。

而一个朝代给后人留下何种印象,取决于朝代中的皇帝们仁与不仁相关“属性”的比例。如果朝代中“仁君”居多,那么这一朝的好评也就多一点,而反之亦然。不然也不会出现“汉朝无昏君,宋朝无仁帝”的言论出来。

当然上面的言论就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宋朝的皇帝似乎“风评”都并不是非常好,这是很多人默认的。

那么宋朝就真的没有仁君了吗?当然不是,相反还真就出了一个被冠以国内历史中四百位皇帝中唯一一个明君的宋仁宗,也是千古第一仁君。如果只是说宋朝中的唯一一个明君的话还好理解,可是宋仁宗凭借什么能够从四百位皇帝中脱颖而出?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称之为仁君的皇帝并没有多少,每一位皇帝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让后人诟病的缺点,可能是在政治上的,也有可能情感上的,总之或多或少会有点小瑕疵。

但是这位宋仁宗无论是在情感还是政治方面,都仿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然在为人处世方面亦是。

作为历史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男主角,无论是传说还是现实,宋仁宗的童年经历都不太美好。虽然亲生母亲李氏是太后身边的侍女,但改变不了自己低贱的身份,所以宋仁宗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父亲抱离了母亲的身边,并过继到了皇后膝下。

虽然并不知道仁宗赵祯在过继给皇后后有没有受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从小就离开亲生母亲的怀抱,赵祯平常所听所闻的都会不太一样。

也许是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让赵祯对于任何人以及任何事情都不常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但也正是因为他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后来的执政的时候他也不太会发脾气。

而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因素也使赵祯养成了谨小慎微、心底柔软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特点简直就是为他以后成为一代明君而量身定制的。

赵祯在明孝皇后刘娥的手下当了十几年的木偶皇帝,而在真正掌握政权以后,他就将当时宋朝送上了一个新的顶峰。那它算“千古一帝”吗?答案是算。

赵祯在执政过程中,也将自己庙号中的“仁”贯彻到底。说到皇帝的“仁”,那么必然要说到在“用人”和“用政”方面的功绩。在用人这方面,个人觉得历史上应该没有几个人能够和宋仁宗赵祯相比,毕竟人家可是被大臣一口口水吐脸上,也能擦一擦然后接着听大臣“吐槽”的皇帝。

这要换其他任何皇帝身上,贬官还乡是小,脾气不好一点的诛九族都是有可能的,那怕吐口水的大臣是广受好评的包拯。而赵祯用人和采纳意见的时候方面的“仁”也就体现在这个方面,他能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听取各个阶层的官吏所提出的意见,并且从中选取有用的建议加以利用。

那怕在言论上真的有所冒犯,他最多也只会将那人贬职。但是如果那人真的是个人才可以重用,赵祯也会再次提拔。不仅如此,在一年雨水少得可怜的季节,赵祯作为皇帝的话必然要为百姓的生活着想,于是举办求雨典礼。在回去的路上,赵祯口渴难耐,但是并没有找侍从要水喝,而是选择回宫喝。

他给出来的理由是,侍卫并没有准备水,如果自己开口要水喝,那么这些侍卫回去后一定会因为对皇帝照顾不周而受到惩罚。对于这种事赵祯做得并不少,也不觉得所谓的“丢人”。

在用政方面,他也将“仁”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宋仁宗赵祯对于国土扩张方面的欲望并不强烈。这也致使当时的宋朝人民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战乱以及帝无休止的扩张国土之心,而导致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家实力不允,贸然的扩张只会得不偿失。但在历史上,那怕国家已经外强中干但是依旧无休止的常年征战的皇帝并不少见,所以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赵祯不想。

为什么不想?赵祯温润宽厚的性格是一部分,更大一部分还是因为他的追求百姓安居乐业的想法。可能在更多人看来赵祯的“仁”并不是因为仁政,要归功于他的软弱,胆小怕事。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为当时的宋朝带来了“仁宗盛治”,而那段时间的宋朝百姓也度过宋朝难得的安稳时光。

对于历史任务无法多加评价,但是能够看出来的是能让人民过好日子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仁君,所以赵祯“明君”和千古一帝之称名副其实。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如今的许多影视剧中,“刺客”这一职业被描绘成刺杀目标后通过一连串伪装逃出生天的形象,他们往往西装革履、身手不凡,而且风度翩翩,极具魅力。然而,在没有枪械、没有高科技设备规划逃

  • 杨延和有哪些功绩?他为何被叫做“杨六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北宋时期名将,是大名鼎鼎保家卫国的军事家族“杨家将”中的主要人物——“杨六郎”。在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实际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身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而且变成了排行老六的小

  •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北宋“圣相”李沆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

  • 朱瞻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强皇叔”?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朱瞻墡是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他虽然一辈子没当过皇帝,但却干了不少皇帝干的事情。在他的晚年,明英宗对其礼遇有加,就连明英宗都不再自持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侄子的身份面对朱瞻墡,不少人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瞻墡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弟弟,不是什么同父异

  • 司马师作为西晋的皇帝 这个身份为什么会成为西晋灭亡的“蝴蝶效应”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了解:司马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师作为西晋的皇帝,西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事情和他有关系吗?汉末三国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兄终弟及”:一是孙策传位于孙权;二是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不过两个弟弟给哥哥的身后待遇却大为不同,孙权称帝后仅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而孙策的

  • 曹植“七步成诗”,但历史上还有“三步成诗”的诗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大家都有听过吧,他的才华确实令人佩服。但在历史上,这两个“三步成诗”的诗人却鲜有人知。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这两个诗人大家也并不陌生,而且应该说是如雷贯耳的两个名字,一个叫柳公权,一个叫寇准。那为什么又说“少有人知”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三步成诗”的故事少有人知。

  •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下面小编带来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注释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

  • “蟋蟀皇帝”朱瞻基,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历史上谜一样的皇帝——大明第五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有个特别有趣的绰号,叫“蟋蟀皇帝”,因为这个皇帝特别热衷于玩蛐蛐、斗蟋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除开这个爱好之外,朱瞻基还痴迷于房中术,当时宫中有一个医术非常高明的老太医,朱瞻基曾私下向他索取房中术,这个老太医回答

  • 曹操身边的“赵云”,历史中大智大勇的名将韩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上赵云被称为最完美的武将,他常年陪伴刘备,虽然没有什么机会外出领兵作战但无论从功劳、胆识、武艺还是人品都是值得称道的。三国时期在曹操身边也有这这样一个人,以忠勇著称文武双全最后也没能成为领兵大将,这个便是韩浩。说起韩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物,东汉末年时期,贼寇流行,韩浩自

  • 武则天发明了一种叫“玉女登梯”的刑罚,这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武则天发明的一种叫做“玉女登梯”的刑罚,到底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药。——《吕刑》在现代社会当中,一些案件很容易便通过网络发酵,人们对于凶手大部分都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认为这些凶手应当被处以非常严重的惩罚,因为人们对于这些人所做出的事情十分的愤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