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样红紫斗芳菲上一句:草树知春不久归
晚春⑴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⑵,各样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没有才情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正文:
⑴晚春:秋季的最初一段工夫。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来了。
⑶各样红紫:即姹紫嫣红,色调绚丽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仲春杨花满路飞。”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早春时先于叶而生,连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承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平易近月令》:“仲春榆荚成者,收乾认为酱。”才情:才华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端才情。”
⑸惟解:只晓得。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飘动占清明。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回去,花卉树木千方百计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世间姹紫嫣红。
不幸杨花榆钱,无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飘动,宛如彷佛片片雪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画暮春风光的七绝。尽管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患上工细奇异,别出机杼。墨客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谢,却写草木留春而呈姹紫嫣红的感人情形。墨客体物入微,发后人未患上之秘,反普通墨客晚春迟暮之感,摹花卉璀璨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范。寥寥几笔,便展现出满眼景色,使人线人一新的现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风物刻画中包含着人生哲理:墨客经过“草木”有“知”、惜春斗丽的场景刻画,反映的实际上是本人对春天大好景色的爱护保重之情。面临晚春现象,墨客一变态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触为客观参加,情绪悲观向上,颇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没有才情”而藏拙,不畏“布鼓雷门”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恰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论桃飘与李飞”(《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这勇气十分可恶。这就给人以启发:一集体“没有才情”其实不可骇,要紧的是爱护保重时光,不失机机,“春景春色”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此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野所见。仅就刻画暮春风光而言,此诗堪称无情风趣,亦不落窠臼。墨客全用拟人手段,糅人与花于一体,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此百花斗丽,各呈芳菲。凑繁华的另有奢侈没有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普通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有情,诗偏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并且另有“才情”高低有没有之分。设想之奇,实为诗中所稀有。这是此诗明确风趣的地方,可谓平中创新,颇富奇趣。
但是“没有才情”三字颇怪异,遂惹起前人诸多猜想。或曰劝人好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没有成;或曰隐喻人之没有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叹杨花虽没有青春,却无情趣和勇气。假如说此诗真有寄意,就该当是此中所含的一种生存哲理。从韩愈平生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隐士物,颇具胆力。他能观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不是居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飘动而忽有所感受,随寄一点幽默的情味。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寄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