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赫赫威名,孙权真的这么厉害吗?

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赫赫威名,孙权真的这么厉害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60 更新时间:2024/1/13 19:18:00

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很高,那么孙权真的有那么厉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中,有这样的两句名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这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更早地出现在三国时期。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在濡须口,两军对垒之时,曹操远远地看到孙权治下的吴军整齐严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原来,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因而在小说里描写的中心一直是魏蜀争霸,而东吴基本上被放在了陪衬的地位,所以,作为东吴之主的孙权,也相应地没有太多表演的机会。

当初,打下江东基业的孙策在遭到仇人暗杀后,临死前把江东的大权交给弟弟孙权,并且留言:“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他秉承其父孙坚的遗志,冲锋陷阵,几年的时间就占有了江东,可以说,能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的东吴这半壁江山,就是在孙策的手里打下来的。

孙策这番话说明了他的本领是在开疆扩土方面,而孙权却是在保守疆域方面。

果然,孙权没有辜负兄长的重托,他在开拓疆域方面没有多大的作为,但却能在曹操与刘备这两大枭雄面前保住了东吴政权,还与其三足鼎立,成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这也说明孙权丝毫不差该二人!

因此,在当时,人们对孙权也是赞誉不已,陈寿在《三国志·吴主传》中也评论他“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立之业。”

除了曹操发出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外,诸葛亮亦称他为“聪明之主”。在后人心目中,孙权仍然是一位卓有建树、功勋彪炳、令人欲仰的英雄人物。

那么,孙权究竟厉害在了哪里?简单来说,孙权打仗不行,但是会识人用人就行了,正如汉高祖刘邦一样,让他带兵上前线打仗不行,但是,能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地方就行了。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80万大军南下攻吴,形势对东吴来说十分危急。究竟是战还是和?当时在东吴内部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主张投降曹操;而以程普为首的一班武将坚决主战。

此时的孙权也只才27岁,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他的内心斗争也很激烈。从内心来讲,他肯定不愿意投降曹操,因为,一旦投降,他就从吴主变成了曹臣。

但是,如果坚决与曹操对抗的话,打输的结果不堪设想,自己也许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面对两派的激烈斗争,孙权一时也是“寝食不安”、“犹豫不决”。等到周瑜归来后,表达了强烈的率军抵抗曹操的愿望后,孙权作出了最后的决策:联刘抗曹。

并且,孙权完美地诠释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当即将东吴的全国军权全权托付给周瑜,自己则甘当后勤。正是因为孙权决策果断,用人得当,因此上下一心,最后取得了赤壁大战的彻底胜利。

后来,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时,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亲率70余万蜀汉大军东进灭吴,其声势之浩大不亚于当年的赤壁大战,孙权一再要求讲和,刘备却执意不肯。欲和不能,欲战不胜,孙权又一次陷入困境。

在这关键时刻,孙权再一次显示出了过人的识人之明和决策的果断。他当即拜书生陆逊为都督,全盘主持抗蜀之事,东吴再次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辉煌战绩。

其实,单就个人的智力和才能相比,孙权实在无法与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抗衡,从孙权自己亲自领兵出征的成绩来看,基本是输了又输。

但是,孙权超出别人的是善于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他曾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的善于决策与他的善于识人、用人紧密相联。孙权敢于不断地起用一批年轻有为的将领,并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干。

最初委周瑜以大任,后纳鲁肃于凡品,提拨吕蒙于行伍,起用陆逊于危时,这都是孙权远见卓识的表现。

周瑜是与孙策一起打天下奠定江东基业的年轻将领,而鲁肃又是周瑜推荐的,鲁肃第一次见孙权时也就20多岁,两人一见面就很投缘,终日谈论,即使是晚上也是同榻抵足而卧。

鲁肃向孙权分析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形势,提出了“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的战略决策。后来又提出了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正是有了鲁肃和周瑜的辅佐,有了孙刘联盟,才能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巩固了江东基业。

提拔吕蒙于行伍,更是显现出孙权的胆识。吕蒙本是一个低级武官,因有勇有谋,治兵很严,27岁就被孙权提拔为横野中郎将。由于吕蒙文化不高,孙权就劝他多读书,从而给后世留下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

后来,吕蒙设计白衣渡江,智取荆州,解除了孙权的心腹之患,为东吴实现全据长江的目标立了大功。

在那三位名将相继去世后,孙权更是大胆地重用一介书生陆逊,表现出了超高的识人用人之术。

陆逊先是与吕蒙联合设计了关羽,并在“夷陵之战”中,一把火把刘备辛辛苦苦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老本烧了个精光。后来,陆逊又在“石亭之战”击败魏国大将曹休,兵败后的曹休不久竟然气死了!这一仗,确保魏国二十多年没敢南下攻吴。

被孙权提拔的东吴四英将,简直是一代胜一代,他们都为东吴的发展、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孙权,也就给后人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赫赫威名。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鲁肃为什么能位列“东吴四英将”?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曾为孙权策划《榻上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能人志士纷纷涌出,登上我国历史上最绚丽精彩夺目的三国舞台,并且,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与宣传,三国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

  • 诸葛亮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是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打仗时总坐着“轮椅”,这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要说三国时期最有名的谋士,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有着卧龙先生之称的诸葛亮,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诸葛亮可谓是忠肝义胆,一心为蜀国效力,甚至可以说蜀国的建立有一半都是他的功劳,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不仅有治国安邦之才

  • 盘点唐朝四位获得“帝谥”的皇帝,他们为何能得到追封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字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立国共289年,历二十一帝。除了正统皇帝外,还有4位获得“帝谥”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李弘(孝敬皇帝)李弘(653年—675年),高宗(李治)嫡长子,母亲是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显庆元年被册

  • 宋英宗赵曙高滔滔,真的担当起“女中尧舜”的美誉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宗赵曙高滔滔,真的担当起“女中尧舜”的美誉吗?她在儿子神宗赵顼死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辅佐时年仅十岁的孙子哲宗赵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以上

  • 嘉靖皇帝为什么差点死在宫女手上?皆因““元性纯红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嘉靖皇帝差点死于宫女之手的故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朱祐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倡导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朱祐樘践行男女平等,在史

  •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思想和言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他最著名的三句话分别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未经审查的生活不值得过和美是真理的光辉。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人类知识的谦逊态度,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世界是复杂的、无限的,因此人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他

  •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地千古一人的

  •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武则天杀了多少人?当一个女皇帝有多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是皇后,她也是皇帝,关于她的故事多了去了。这里只说她为了当上皇帝,杀了不少人,有亲人,政敌等。武则天入宫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宠幸了一回,唐太宗赐名“武媚娘”,后来封为才人。官不

  •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触皇帝

  •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军姜维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