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嘉靖皇帝为什么差点死在宫女手上?皆因““元性纯红丹””

嘉靖皇帝为什么差点死在宫女手上?皆因““元性纯红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9:55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嘉靖皇帝差点死于宫女之手的故事。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朱祐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倡导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朱祐樘践行男女平等,在史上传为佳话,但这也直接造成了身后子嗣单薄,皇位后继乏人。

朱祐樘与张皇后共生子二人,长子为武宗朱厚照,次子朱厚炜早夭。

明武宗朱厚照死时只有31岁,身后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继承人的选择成了一大难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为巩固朱明皇权,曾主持编撰了一部典籍《皇明祖训》,意在对后世子孙训戒。在该典籍中有“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的训示。朝廷首辅杨廷和在武宗弥留之际,据此提议由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承继大统,该提议得到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的同意。

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异母弟,是武宗朱厚照的叔父。朱祐杬受封兴王,就藩湖广安陆州。

朱厚熜就出生于湖广安陆,是兴王朱祐杬的次子。因朱祐杬的长子早夭,朱祐杬在正德十四年逝后,12岁的朱厚熜就接管了兴王府。

因孝宗是宪宗的第三子,兴王朱祐杬是孝宗的第四子,按照长幼亲疏的礼法,兴王的独子朱厚熜被认为是与武宗朱厚照关系最为亲近的堂兄弟。所以,在武宗朱厚照离世五天之前,杨廷和等人以皇帝名义颁布赦令:缩短朱厚熜为父服丧期,承袭兴王爵位。

在武宗朱厚照逝后当天,张太后颁布懿旨,宣布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

这样,本来远在湖广安陆的藩王朱厚熜被金蛋砸中,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来到京城,登基成为嘉靖皇帝。

嘉靖帝即位后,通过与杨廷和等大臣的“大礼议”之争,牢牢将皇权掌控在手中。

在即位之初,嘉靖帝勤勉朝政、力革时弊、任用贤臣、减免田租,政治上一派清明景气,一度出现了“嘉靖新政”的局面。

国家的日久承平,让嘉靖帝渐失锐意进取之心。在他执政的中期,嘉靖帝开始迷信方士、尊崇道教,以求长生不老。为此,嘉靖帝甚至为自己取了好几个道号,每年大张旗鼓修设斋醮,造成财力的巨大浪费。

嘉靖帝非常宠信为他进献方术的道士,其中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就是他身边的大红人。

邵元节因向嘉靖帝进献邪方妖术,极得嘉靖帝欢心,官至礼部尚书,赐一品冠服。

邵元节死后,道士陶仲文又成了嘉靖帝的心腹。陶仲文原本就与邵元节私交甚深,邵元节病重时,就向嘉靖帝举荐了陶仲文。

嘉靖帝对陶仲文的宠信甚至超过了邵元节。陶仲文入宫后,就被嘉靖帝授礼部尚书衔,食一品俸禄。嘉靖帝干脆脱产,将朝政交给四岁的儿子监国,自己在后宫与陶仲文形影不离,专心钻研丹术。

陶仲文后来又被嘉靖帝加封少师兼少保、少傅,位列三孤,权势熏天。一时大臣争相以丹术谄媚皇帝,祷祀之风日盛。

嘉靖帝沉迷丹术,不理朝政,也遭到了诤臣的劝谏。但是嘉靖帝不是虚心纳谏,而是残酷打压这些诤臣。其中太仆寺卿杨最就因触怒嘉靖帝被杖死。

大约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时侯,陶仲文向嘉靖帝推荐丹药“元性纯红丹”,当嘉靖帝听说服用此药可长生不老后,立即命人采制此药。

此药必须采集少女的处女经血炼制。为此,朝廷征召了大量13、14岁的宫女。为保持经血的洁净,这些宫女在经期被禁食,只能吃点桑叶、喝得露水续命。而性情暴戾无常的嘉靖帝,也经常鞭打这些可怜的宫女。

这些生无可恋的宫女对嘉靖帝充满怨恨,遂产生了一个铤而走险的念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这天嘉靖帝就寝于爱妃曹妃的寝宫。

宫女杨金英等十几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机,企图用黄绫布勒死嘉靖帝。谁知慌乱之中,黄绫布打了死结,老是勒不紧,宫女们又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这时,一个胆小的宫女张金莲向方皇后报告了此事。

方皇后赶到时,嘉靖帝已吓得昏死过去。参与这场宫变的十六名宫女全部被擒,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

在方皇后的主导下,十六名宫女悉数被凌迟处死。而当晚侍寝的端妃曹氏和王宁嫔也一并被斩首。

端妃向来得宠于嘉靖帝,为方皇后所忌恨。所以在这次审理这次宫变中,方皇后借机构陷端妃为宫变主谋,从而除掉了端妃。

方皇后冤杀端妃,令清醒之后的嘉靖帝内心极为不爽。据传在嘉靖二十六年底宫内失火,方皇后身陷火海时,嘉靖帝故意拖延救援时机,以致方皇后葬身火海。

宫变的发生,并没有使嘉靖帝有反思之意。之后,他不敢宫内居住,搬到西苑旧居,更加专心地炼丹修道。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因丹药中毒,逝于乾清宫。

嘉靖帝是位虽然聪明的皇帝。他在位四十五年,执期初期也是雄心勃勃,政绩斐然。可是中后期沉迷道教,怠于朝政,多疑暴戾,最终还差点死于宫女之手。

嘉靖帝也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个差点被宫女谋杀的皇帝。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思想和言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他最著名的三句话分别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未经审查的生活不值得过和美是真理的光辉。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人类知识的谦逊态度,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世界是复杂的、无限的,因此人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他

  •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地千古一人的

  •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武则天杀了多少人?当一个女皇帝有多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是皇后,她也是皇帝,关于她的故事多了去了。这里只说她为了当上皇帝,杀了不少人,有亲人,政敌等。武则天入宫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宠幸了一回,唐太宗赐名“武媚娘”,后来封为才人。官不

  •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触皇帝

  •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军姜维闻

  • 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获得了哪些荣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高力士是唐玄宗时的宦官,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北燕皇室的后裔,“岭南圣母”冼夫人(一个很牛的女人)的六世孙,祖辈父辈世袭潘州刺史,可谓出身高门大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冯元一年仅15岁的时候,因受族人谋反案的牵连,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送往长安做太监。冯元

  • 李世民都已经当上太子了 李世民为何还要比老父亲退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对李渊退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当上太子后,为什么还要逼李渊退位呢?李世民当上太子后仍然逼迫李渊退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当上皇帝,才名正言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掌握了实权,并让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李世民离当皇帝只差一步之遥。但是,只要李世民还不是皇帝,

  • 樊哙的一生对刘邦有何作为?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临终前派陈平处死樊哙。樊哙为汉朝的建立与稳定立过大功,还是刘邦的连襟,更在鸿门宴救过刘邦。为何刘邦要杀他呢一,随刘反秦樊哙出身沛县平民,以卖

  •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所谓乱世出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我们知道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前期是非常具有政治号召力的,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像曹操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荀彧、郭嘉都曾短暂跟随过袁绍,不过他俩人最后明智的选择了离开。尽管如此袁绍手下还是有号称八大谋士,然而

  • 雍正和十四阿哥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和十三阿哥最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雍正和十三阿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