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樊哙的一生对刘邦有何作为?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樊哙的一生对刘邦有何作为?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15 更新时间:2024/1/17 13:15:08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临终前派陈平处死樊哙。樊哙为汉朝的建立与稳定立过大功,还是刘邦的连襟,更在鸿门宴救过刘邦。为何刘邦要杀他呢

一,随刘反秦

樊哙出身沛县平民,以卖狗肉为生,与泗水亭长刘邦是好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樊哙随刘邦反秦,助他夺取沛县。随后刘邦自立为沛公,封樊哙为舍人。然后樊哙就先随刘邦攻克胡陵、方与二县,再接连击败前来平叛的泗水郡监、泗水郡守、泗水司马,夺取了整个泗水郡,因而获封国大夫。

此后樊哙继续跟随刘邦东征西讨,每战都不惧生死,抢先登城,助其打败章邯李由、杨熊等秦将,攻克濮阳、户牖(you)、宛城等地,为刘邦西进灭秦扫清了障碍。最后樊哙随刘邦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攻入咸阳灭秦,爵位也从列大夫一路晋升至贤成君。

二,力救刘邦

不久项羽因为不满刘邦先入关中灭秦而欲攻打沛公,幸好有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调解,刘邦得以前往项羽大营所在的鸿门向其赔罪。随后项羽听信刘邦的说辞,打消了攻打他的念头并设宴款待。范增不满义子项羽所为,便找来项庄,让他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项伯顾念与刘邦结亲及好友张良的安危,便挡在侄子项庄面前保护刘邦。

当时樊哙在营外等待刘邦,听说形势危急,急忙手持盾牌闯了进去,直达项羽面前。项羽突见有人闯入,便质问樊哙的身份。张良于是回答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听了,称赞樊哙为壮士,还赐予他酒肉。樊哙于是迅速喝掉酒,吃完肉。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史记·樊哙传)

项羽见樊哙如此迅速,心中更加赞许,便再要赏他酒。樊哙便趁机劝项羽说:“沛公先入咸阳灭秦,而后驻军灞上等待大王,可见其赤胆忠心。现在大王却听信谗言,猜忌沛公。我担心天下人会因此不安,害怕大王。”

项羽听了默不作声,刘邦便借机以上厕所的名义逃离鸿门,让张良留下周旋。随后刘邦就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从小道逃回大营,得以逃过一劫,由此可见樊哙视死如归,忠于刘邦,是大勇士。

三,楚汉战争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樊哙则被刘邦封为临武侯,随刘邦入蜀。然后楚汉战争爆发,樊哙便参与三秦战役。樊哙依旧像反秦战争时那样勇猛,每战率先登城,击败敌将章平、赵贲等人,攻克好畤(zhì)、咸阳、废丘等地,为刘邦平定三秦立了大功。

然后樊哙随刘邦东进,助其攻克邹县、鲁县、薛县等地,直取楚都彭城。随后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只得西逃。樊哙便随刘邦退往广武,与项羽长期对峙。然后楚汉鸿沟议和,项羽率兵东归。樊哙便随刘邦发动偷袭,在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接连击败项羽,灭掉了西楚。

四,效力汉朝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被众诸侯推举为皇帝,随后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铲除异姓王。樊哙便随刘邦除掉燕王臧涂、逮捕楚王韩信,替其铲除了两个隐患。然后刘邦就封樊哙为舞阳侯,以嘉奖他为汉朝建立的巨大贡献。

不久韩王信因为刘邦的猜忌而投降匈奴,樊哙便随刘邦前去平叛,与周勃共同平定代地。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相陈豨自称代王,起兵作乱。樊哙便率领汉军屡败叛军,再次平定代地,还斩杀了叛逃的韩王信,因而升任左丞相。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燕王卢绾因为刘邦猜忌自己与陈豨暗中联络而起兵反叛,刘邦便派相国樊哙前往平叛。很快汉军就在樊哙的指挥下多次击败卢绾,平定了燕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刘邦已经病入膏肓,有人担心吕后的妹夫樊哙会在刘邦死后助吕后除掉竞争对手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便建议刘邦除掉樊哙。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汉书·樊哙传)

刘邦最爱的孩子就是刘如意,最喜欢的女人就是戚夫人,自然担心自己死后妻子吕雉会杀害他们,便顾不得樊哙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派陈平与周勃去接替樊哙统军并除掉樊哙。

陈平足智多谋,知道刘邦活不了多久,吕后很快就会掌权,便违背刘邦的命令,没有杀掉樊哙而是押他入京。随后果如陈平预料,在他到达长安前刘邦就去世了,汉惠帝刘盈即位,由皇太后吕雉掌权。吕雉自然是释放妹夫樊哙,恢复他的爵位和封地。汉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病逝。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所谓乱世出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我们知道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前期是非常具有政治号召力的,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像曹操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荀彧、郭嘉都曾短暂跟随过袁绍,不过他俩人最后明智的选择了离开。尽管如此袁绍手下还是有号称八大谋士,然而

  • 雍正和十四阿哥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和十三阿哥最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雍正和十三阿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

  • 吕后身边也有一个情人 两人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和情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跟秦始皇母亲一样,吕后也有一个情人,为何吕后没给情人生孩子?最近,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这部以秦始皇为核心的电视剧,不可避免地要触及秦始皇母亲赵太后的一段往事,即与情人嫪毐偷情生子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像秦始皇母亲这样,有情

  • 马希范:南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在土家族民间具有极高的声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马希范(899年-947年5月30日),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第四子,衡阳王马希声异母弟,母陈氏,南楚第三位国君,在位16年(932-94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希范初任镇南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马希范继位。在位前期,与土家族首领彭士愁,歃血为盟,订定

  • 说说历史上诡异的巧合 王莽和刘邦斩的白蛇关系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王莽和白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斩白蛇后世被王莽篡权,历史上的几个诡异巧合,至今无法解释。我们曾经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我们常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很多佛门弟子在信仰之中都认为,世间是有轮回存在的,意思就是说,今生所遇到的人

  • 沮渠奚念: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之子,他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沮渠奚念,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国北凉将领。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健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401年,沮渠蒙逊把沮渠奚念送给南凉秃发利鹿孤做*,求援于秃发利鹿孤。秃发利鹿孤不接受:“沮渠奚念年纪太小,可以派沮渠如子来。”十月,沮渠蒙逊派使节上疏秃发利鹿

  • 刘琮为何会投降曹操?背后有何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刘琮是汉末的时期的人物,是荆州牧刘表的次子,在刘表死后继承刘表的位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当即率军出战,双方相持一个多月不分胜负。曹操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句

  • “扶风武王”司马骏:司马懿的儿子,一生战功赫赫得善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他是司马懿的儿子,从镇西大将军到拜征西大将军,一生战功赫赫,活到五十四岁得善终,他就是司马骏,今天小编来说说此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伙伴一起来看看吧!司马骏是司马懿的第七子,母亲是伏夫人。他年幼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五六岁时便能独自写信,流畅的朗读书籍,见过这个孩子的人都感到很惊奇。司马骏渐渐长大,

  • 姜维和陆逊都被称为“社稷之臣” 两人谁的才能更高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和陆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陆逊和姜维都是三国名将,两人的才能相比,谁更加厉害一些?姜维是蜀汉名将,陆逊不仅是东吴的名将,更是东吴的名臣,被称为“社稷之臣”,所以二者比较才能,肯定是陆逊更高一筹。如果真的把这两个人拿出来进行对比,恐怕我们只能比较两人的军事才能了,

  • 秦始皇赢政为什么放弃了“朕”而自称“真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秦始皇到了晚年开始自称为“真人”,那么秦始皇赢政为什么放弃了“朕”而自称“真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