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山东棒槌花边都是国家级非遗啦,为什么知道的人不多呢?

山东棒槌花边都是国家级非遗啦,为什么知道的人不多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1/28 21:32:35

在山东烟台、淄博潍坊地区,有一种生产美的民间手工技艺,这就是棒槌花边。在过去农村,你会看到很多妇女在闲暇的时候就会编织棒槌花边,这种花边很精致,不像其他农村出品的民间工艺那样粗犷,但是农妇们虽然生产它们,却从不在自己家中使用。

棒槌花边是舶来货原来,棒槌花边是欧洲的舶来货,本不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传到山东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工艺源于古老的欧洲,那时欧洲民间用鱼骨为别针,以羊脚骨为绕管线,编织花边,称为“骨花边”。

到了15世纪左右,欧洲的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在“骨花边”基础上,对这种工艺进行发展,称为绕线管花边,到了18世纪,这种民间技艺流行于欧洲各地,制作的花边被缝制在手帕、内衣和衣袖上。

绕管花边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最先是欧洲传道士将花边传给烟台一带的妇女,当时最有名的传教士叫做詹姆士马茂兰,他在烟台创办从事花边商贸的商行和培养花边技艺的学校。

马茂兰创立的学校为半工半读式的女子学校,上午学生学习知识、写字等,下午教授花边制作,烟台周边的人都将自己的女儿送到这个学校来学习,最多的时候,这里的学生达到了五百多人。

贸易商行负责资本输出,从欧洲拿来样品,马茂兰的学生及周边农妇按要求加工,挣取糊口钱,商行将制作好的花边产品销往欧洲。

为什么叫做棒槌花边呢?这是因为在制造花边时,需要一种辅助工具绕线管。这种绕线管最早是羊脚骨,后来是特制的小木棒。由于这种木棒绕线管在山东被称为棒槌,所以这种洋货便有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中国名字。

棒槌花边还有一个美称叫做“抽纱之”。抽纱本来是一个工艺术语,就是按照已经做好的图样将经线或纬线抽走,最后形成一层薄纱,然后再用线把一些经纬线连起来,形成镂空图案。

具体工艺就是,在编织花边时,现将棉线绕在木槌一端,在另一端系上固定用的珠子,用来稳定和绞线。用大头针固定图纸和棉纱,将棒槌来回翻动,编织成需要的图案。

棒槌花边的编织技法棒槌花边技艺是一种技巧性工作,也是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体现。它主要是利用线与线之间的辫、绞、钩、拉形成图案。

用的编织技法有:平织、隔织、密龙、介花、方结、稀布、密布、双稀、介花关针、灯笼扣、苇竖花、六对抄等。以本色、灰色或漂白线等优质纯棉线为原料,编织出的花边精细匀称,光洁整齐。

棒槌花边流行区域棒槌花边在山东主要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烟台为中心,在栖霞、牟平等地广为流传。另一个地方是以青州为中心,过去青州是一个很大行政区域,青州风格影响着临淄、广饶一带。

青州等地生产台布、餐巾等成套的花边产品,也被称为青州花边大套。19世纪八十年代,青州周边农妇,很多都在从事棒槌花边生产,大约有十万人左右。而此时,烟台的花边从业人员也有十几万,栖霞一些镇几乎农闲时家家户户都在从事花边制作。

当时一般家庭按照订单和样式制作完了,然后交由村里或几个村共有的一个验货或收货的人。这个人再汇给专门购销公司或收购大户,这个模式被称为“公司+农户”。生产的花边,一小部分货品在国内销售,大部分货品都出口到了欧洲,成为赚取外汇的重要方式。但是,当时的农妇可能连什么是外汇都不知道,她们只知道要比着、赶着多出货,做出更多的花边来补贴家用。

现在农村里很少看到有会棒槌花边的了,主要的原因是花边生产都被机械代替,工厂里生产的花边精美并且产量高,花样也更繁杂。我在青州古城游玩时,看到过有人在制作棒槌花边。这不禁让人感慨,过去一种农妇谋生的手段,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勾起回忆的表演。

棒槌花边属于抽纱工艺,最早盛于欧洲,于十九世纪末由传教士传入中国,主要集中在烟台和潍坊地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烟台和潍坊地区有多家专门从事花边生产的企业,名称一般为“某某工艺品厂”。其生产工艺是取上等棉线,按设计的样稿布局,以数十个乃至数百个特制的木制小棒槌,采取手工编制而成,故名为“棒槌花边”。

棒槌花边具有工艺巧妙,编制细腻,玲玲剔透,花样新颖大方的特点。成品有圆有方,有台布及各种规格的盘垫,也有成套家具陈设用品,是当时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虽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手工编织加工生产生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外貌出口的需求。大多数生产加工花边的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由原来的手工编织改为机器编织,名称也由工艺品厂改为抽纱厂或刺绣厂,其生产流程大大压缩,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更高提升,花样品种比原来翻了不知道有多少倍。

现在已经没有人采用手工编织的工艺制作棒槌花边了,成为非物质化遗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是用什么方法编制棒槌花边的,这就是对设问者的回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苏州现在确诊的越来越多了,确诊后隔离是自费还是免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确诊不要钱,有责自花款,带毒到处走,法律法规办,保护好大家,听话别乱玩,疫情期间隔,支持政府管,尽量少出门,口罩离人远。确诊不管在哪个城市,隔离吃饭都应该免费的吧?在苏州被隔离了,有种不想走的感觉……苏州安排的隔离酒店是平时300多一晚的;吃饭也还好,大概参照老娘舅25--30元左右的盒饭标准。疫情

  • 钟院士在病毒研究和抗疫上有哪些突出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沈姑娘也就问几个不明之处。有人说,18线演员不能质疑医学大师,外行不能质疑内行。如此说来,白云山板蓝根不容质疑,我们不能质疑医学大师,也不能质疑国足,不能质疑马保国。对白云山板蓝根的疑惑,我也想弄明白,多亏沈姑娘大胆直言。钟院士在病毒研究方面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在抗疫上的贡献倒令人敬佩:1、大胆提出新

  • 历史上疫情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出的很有意义,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日子,有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等。疫情期间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钟南山和李文亮。中国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疫情有许多次,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名医们都做出重要贡献,对疫情的防治做出很大贡献,有名的就是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现代疫情期间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李文亮烈士

  • 《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人民日报等众多平台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人民日报等众多平台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众多平台,转发《做传统文化的秉烛人张云雷》,这篇正能量的文章,说明,国家文化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扬!张云雷,娃娃腿,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相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一直不遗

  • 大家对非遗了解多少呢?你身边有非遗继承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赞][赞][祈祷]非遗文化一般指民间艺术,我表弟姜世闻就是创作的一浮雕纸刻,清明上河图等巨大经典作品,获得最高奖励,大小作品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百度一下;姜世闻浮雕纸刻,值得推荐欣赏!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多数人并不了解。非遗的内容很广泛。目前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民间文学类,武当山的传

  • 疫情严重,人人不能随意外出,吃的,喝的,用的,没有了怎么办?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这超市天天都开门,天天都有新鲜疏菜,吃完带上防护面具(口罩)去买呀,让你防疫又不是不让出门买菜。谢邀请。现在大城市里面一般是没有封闭的,是可以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去超市购买的,今天我看到一个上海的主播还在直播上海的早市,虽然比平时人少,但就现在情况来说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带着口罩或者手套

  • 这次新冠疫情,中国的整体做法,提现了哪些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一、体现了儒家“仁爱”的思想:对本国感染者免费治疗,倍加珍爱,为了全面保护更多的人不被传染,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隔离防护措施,从上至下,严格执行党中央、各级政府下达的疫情措施,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效率,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二、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中国政府为全世界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

  • 你知道“非遗”这个词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今天所说的“非遗”或者说“手作”产品大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生动的背景故事,但在全球工业化浪潮下,这样好的非遗产品却被边缘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文创产品的消费升级,大街上越来越多人穿着汉服,就是文化自信最具象化的表现。在这样的时期,加快非遗产业化进程,刻不容缓。可究竟在非遗产业化路径中

  • 李子柒的成功给普通人怎样的人生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许可馨打卡第41天,坚持打卡!200,000粉丝,主播为你回答问题!我觉得他给了普通人的信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1.李子柒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她正好顺应了国家的大势。2.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回归精神的家园。李子柒中国古典话的生活,那里没有过多的加班,没有职场的尔虞我诈,追

  • 为什么现在都在扶持非遗,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原因有三:第一,传统文化关系到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很多人以为,扶持非遗是喜欢旧事物的一种行为和表现,对传统的守护和恢复是一种开倒车,其实这是一个很深的误解。我们民族有着千百年的文明和文化,这是一个事实,不可耻,也不必过分炫耀。这文明和文化是财富也是包袱,财富注定我们不能抛弃,包袱告诉我们任重而道远: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