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有二十四节气,现在刚过小暑,从老辈那传承下来的民间习俗或食疗禁忌有哪些?请说下地区?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现在刚过小暑,从老辈那传承下来的民间习俗或食疗禁忌有哪些?请说下地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40 更新时间:2023/12/14 21:05:42

吃伏面

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这时天气炎热,人们都会吃一些清凉开胃的东西。记得小时候入伏后,人吃东西容易没味口,妈妈会做手擀面,浇上丝瓜鸡蛋,清凉又解暑。

吃藕

小暑时民间有吃藕的习俗,藕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熟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非适合在炎食用。新藕还没出来的话,人们就会吃藕带。

喝红豆汤

小暑重在养心,而红豆富含铁质,不仅利水消肿祛湿,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气补血之功效。绿豆属寒凉之物,少吃为好,吃多伤脾胃。

夏季养生禁忌有:

1.少吃饮。

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喝冰饮料冰啤酒,吃冰淇淋冰西瓜,直接导致寒湿之气入身。记住,越热,越要喝温水。

2.不洗冷水澡。

人们出汗多,身上黏黏糊糊的,有人图凉快,冲凉水澡,当时很舒服,时间久了,埋下各种风湿病的病根。

3.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小暑属长夏,阳热下降,水气上升,湿邪易困脾胃。此时要注意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饮食以淡补为主。

4.提倡“少动多静”。

尤其是老人与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都应该避免在伏天中做剧烈的运动。汗为心之液,夏天出汗太多也不好,所以运动要适量。

5.不坐木。

夏不坐木,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太阳一晒,会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风湿等。

小暑已过。

今日7月12日,三侯与民间已进入初伏天,今天是入伏第一天。

暑到了,伏来了,知了歌声又重了。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闭户人高卧,归林鸟却回。

阳光烈烈,暑气腾腾,外界难以安身,是以人归屋,鸟归林,寻找一些微风与荫凉便是最理想的去处了。

伏天了,标志着一年真正最热的时间开始了,潮湿闷热的日子临了。

伏日,不在二十四节气之内,它时反映三候在人间运动的变化规律,是佐证热象的根本。它在民间作为节日是始于秦时,是当时先民在天热人闲,麦收秋种后的一种欢乐的庆祝丰收与顺意的活动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人们有聚会饮酒的热闹场面。

入伏后,地表湿度加大,每天吸收太阳的热能增多,而日夜散发的热量较少,地表热能不断积累,到了伏天,达到热的极至。

入伏时间不固定,从夏至节后的一天算起,寻找庚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查到第三个庚日则进入初伏。四庚入中伏,五庚入末伏。有些年份五庚也在中伏中。因为有些年份中伏是二十天,今年就是如此。

今年三伏时间:7月12入初伏,7月22入中伏,中伏20天,8月11日交末伏。伏共40天。

暑天了,人们不要在烈日下苦力劳作,要趁早晚出工,以适应人体的需要,注意避暑与降温。

人们不要熬夜,作息要有规律,饮食要随季节自然,家庭要勤开窗,衣被要勤晒勤换洗,人要少动怒,要静心安养,避免不良情绪。

伏天里,人活动,锻炼不要过外,尽量少出汗。出汗后不可猛饮凉水,猛吹凉风快速洗澡。

早晚要多饮白开水以补充水份和新陈代谢。饮食要以清凉开胃为主,以清淡稀为上,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减,稍甜偏苦为宜。

伏天有三瓜:苦瓜祛痱子,丝瓜平痰喘,冬瓜增食欲。

古有一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这些食物有补增营养和驱病败心火之功。

防暑降温,清火败毒:多进绿豆汤,多喝金银花茶,清热解毒。菊花茶,散风消炎。百合花茶润肺安神。

三伏天,风扇,空调和户外凉风不可直吹脚底板,不可直吹前后胸,不可直吹后脑穴。

伏天,冷饮不可过量,热空腹不可进寒凉。

伏天人以忍耐为主,彰显的是历暑的心志与气质。待到流火慢退,秋风,则又是一个宜人的时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我国民间艺术有哪些,有什么传承下来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的民间艺术有很多,并且基本上都被完整的传承下来了。比如皮影戏;泥塑艺术;编织工艺;木偶;杂技;风筝;舞狮舞龙;剪纸等。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叫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个大类。它之所以叫民间艺术,是因为它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并且艺术性很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独有的瑰宝。目前这些传统的民间

  • 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一直备受关注,普通人应该怎么参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从去年开始,每年的6月9日被确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题主问普通人怎么参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我觉得应该从熟知和热爱开始。我们婺源非遗项目很多,有“徽剧”“三雕”“甲路伞”“抬阁”“傩舞”等等。今天上午央视在婺源瑶湾直播了非遗展示,这是第二次直播了,可以看出瑶湾

  • 应该如何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秦腔遍及大西北,古老的剧种一直在民间传承,西北作为秦腔的发源地,老年人干活累了吼几声秦腔,力气倍增。干活之余秦腔解乏,过年之时秦腔热闹,开业大典秦腔助兴庆贺。老年人离不开秦腔,年青人由于使用手机,流行歌曲影响淡化了秦腔,使传统剧目有疑忘的可能,应在青年中普及宣传应用。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近年来,为什么我国越来越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近年来,为什么我国越来越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是厉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人民群众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我们国家是厉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连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

  •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转型正是传统非遗发展的机会,当务之急不仅仅是解决“活”下来的基本需求,更需要规划和创新,从看清现状才知道怎么活、再去创新创造,走向传承。1.“活“下来(看清现状)2.建立知识体系结构(怎么活?跟着走)3.商业模式新生态(走向市场)4.服务升级(创新)5.

  • 关于知错就改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知错就改的故事:1.沈从文知错就改的故事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

  • 古人有这么一句话,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元朝末年,有两个风水师,寻龙找穴。这天来到一处,走累了,在歇息,其中一个人环顾四周,然后起身又看看刚坐的地方,然后神秘地向另一个人笑笑,问道:老兄,你看出什么没有?另一个人也起身左右看看,说道:灵倒是有,气嘛,就少几分,非上佳之地。这人说:非也,有灵有气,还要配得上天意啊!我自忖一生行善累德,教化乡

  • 印度六次申遗象棋,只因有大象,你说气不气?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棋师提出的问题,谢谢悟空小秘书通知邀答!……很高兴聊一聊这话题!……印度六次申遗象棋,只因有大象,你说气不气?站在棋师行家一角看,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古象棋出自中国,并还延申发展了国际象棋!印度眼红,象是我国神物,岂容中国拥有象棋?于是奇趣发生了……印度:朝着世界超级大国迈进,让世界人们开心见到印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1、传承项目永丰农民画:解振辉著名的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吉安美术家协会会员、永丰农民画研究会副会长、吉安索艺农民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民间精品艺术《永丰农民画》的传承及主要传播者。作品曾在省市乃至全国农民画展览中屡获大奖,并且多次接受中央、省、市、县电视台以及相关媒体的专题采访。

  • 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了去了,简直可以用浩若星辰来形容。既然是简单的介绍,我这是就挑最重要最重要的来谈一谈!在众多文化遗产中的重中之重,应该首推汉字!它虽然经历了由甲骨文(夏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魏晋)→草书(唐宋)→简体字(新中国)的长期历史变迁,但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