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95后非遗传人捏面人还原春晚经典,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老手艺?

95后非遗传人捏面人还原春晚经典,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老手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4/3/2 9:37:16

近日,一段用面团还原春晚经典小品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里的主人公郎佳子是“面人郎”第三代传人。普通的面团在这位95后小伙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灵动的手指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我们在惊叹于他的手艺的同时不禁思考传:传统手艺去何从?倘若不是这一视频的爆火,我们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一传统手艺?又有多少传统手艺正在寂静中默默面临失传?近两年我们一直提倡“工匠精神”,在此号召下,总能激起些许浪花,体现着我们要珍惜传统手艺,重视非物质遗产,但到了实际操作中,却又如同浪花,转瞬即逝。

传承老手艺可谓任重道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产品的出现,使得许多传统手工工艺渐渐处于劣势,面临传承无人的局面,处在一个濒危的状态,很多化形式都默默伴随着时间消失。其次,传统手工工艺是非不稳定的,它的传承方式比较脆弱。例如,民间文化的传承大多都是靠口口相传、代代传承。如果传承人不在了,那么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消失了。民间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在传承的时候会“留一手”致使某些手艺没能尽数传承,还有“传男不传女”、传统手艺难以维持生计等缘由,使得传承难度加大。由此可见,传统手工工艺的抢救保护的急切性。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老手艺留给人们太多珍贵的回忆,同时作为先人的智慧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老手艺的传承势在必行,当然,单靠民间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加大对此类手艺、文化的支持力度、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传承活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挖掘其经济效益,合理开发,以经济带动文化,又以文化带动经济,形成文化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社会对该类手艺的支持力度,重视传统手艺。同时大力宣传传统手艺,激发年轻人的热情,鼓励学习。同时,手艺人也应该改变观点,切忌故步自封,传承又创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手艺不在藏一露十,改变以往的封闭的授艺观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有很多非文化遗产,比如捏面人皮影戏苏绣的这些都是古时候传下来的老手艺,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进很多人都引进了外国的文化,所以中国的文化慢慢的被淡忘也没有人传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老手艺传承下去并且捡回来呢?

1.关注老手艺

很多老手艺都被大并且失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利用现在有的发达网络,将这些老手艺,发在网上让所有人都可以关注到老手艺的动,这样的话,这些非遗纵然是被淡忘了,但是在不同的渠道当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啊。相信很多现在的年轻人,看到非遗这些捏面人的这些老手艺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会找到他们的出处并进行学习。

2.找到传承人

有绝大部分的老手艺,非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是因为古时候,就有讲究这些传下来的老手艺,只能传给自己的传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女儿都不可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希望这些手艺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分清楚主次不能因为自己的古老的想法而推迟了对手艺的传承,应该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只要找到珍惜学习的人,珍惜学习的传人,就可以将自己的手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将非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直到100年一千年以后,也可以看到被文化遗产的身影,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说传男传女不一样的这种想法,阻碍了他的传承。

3.让下一代人了解

我觉得除了以上比较重要的问题,还应该让小的下一代00后10后在课堂上也可以了解到非文化遗产。在特殊的山区学校有非文化遗产的地区,可以开设非文化遗产的课程,让下一代的00后10后了解非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传下去。不仅让他们了解,有条件还可以开设课程,让他们体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在以后的时代,都可以看见每一样的非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渴望在我们都老了的时代,可以看见非文化遗产的身影在中国呈现在外国呈现。让我们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可以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城市衣食无忧的农村人,乡愁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原创回答,与众不同,仅供阅览,侵权必究)!谢邀!我是词曲作者洪华(网名洪福齐华),抽空来回答“在城市衣食无忧的农村人,乡愁是什么样子的”?好!我就用我洪华作词作曲的原创歌曲《乡乡愁》,来作答吧!我创唱的歌曲都是词曲同步的哦!特别的歌,送给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人们!你们还好吗?我们一起看听歌吧!“当你

  • 吴桥杂技什么时候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2006年5月20日,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吴桥县的王保合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杯弓蛇影的历史故事(要简短一些,清楚一些)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

  • 要简短的抗击非典的感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

  •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是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请及时采纳民间文学部分包括以下:青浦田山歌是上海市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江浙沪交界地区劳作时传唱的一种民歌形式。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市级)王龙仙(王学红)出生年份:1939性别:女民族:汉类别:民间文学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市级)张文仙出生年份:1931性别:女民族:汉类别:

  •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14种、传统音乐16种、传统舞蹈10种、传统戏曲10种、曲艺6种、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15种、传统美术34种、传统技艺84种、传统医药15种、民俗18种。1、浙派古筝艺术浙派古筝艺术广泛流行于我国的江浙地区,即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地区。唐宋年间,筝已由中原传至浙

  • 谁有泥人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

  • "塌东京,涨崇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舟山民间传说“塌东京、涨崇明”《葛仙圣母纪念塔碑记》葛仙翁,名葛洪,字孝先,祖籍江苏勾容,其母葛门洪氏名翠凤,生于西晋太康(公历327年)四月初十,二十岁生葛洪,二十八岁丧偶,后与子及长子媳移居浙江舟山东湾,由于政权腐败,民心意乱,地壳运动,劫难来临,玉帝派吕仙下凡以卖油为名测试人心,大桶小壶只收分

  • 崇明南门最大集市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摘要崇明农夫集市”正式亮相为前来游玩的游客带来了别样的端午惊喜活动地点长兴岛郊野公园新鲜蔬菜、时令水果、本土特产、文玩手工……在欧洲,这样的农夫集市十分常见。在国内,也有北京有机农夫集市这样较为知名的农夫集市,让广大市民朋友即使不花一分钱,也能淘到不少乐趣。现在,既不用漂洋过海,也不用翻山越岭,上海

  • 知不知道哪些名人故事是有关绝处逢生的故事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刘备得知蔡瑁设计害他便骑上的卢马逃跑,眼看后面的追兵就要赶上了前面却是一片河水,无奈之下只好淌水而过,可谁知道河水越来越深眼看刘备就要被淹死了,正当刘备百愁莫展之时的卢一跃而起驼刘备飞上了百丈悬崖,刘备这才逃脱了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