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逆城市化”的出现,依托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等开展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蔚然成风。例如,中国汝瓷小镇在河南汝州规划建设,以文物保护、生态旅游、非遗传承、艺术创新为指导原则。小镇内,中国汝瓷博物馆将成为一大亮点。浙江龙泉以青瓷和宝剑制作为依托,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汝窑兴盛于北宋,龙泉窑兴盛于南宋。二者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阵痛,如今都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发达的环太湖生态圈等地区,非遗正重新形成合乎自然规律的聚集,生态农业、手工业、文化地产与创意产业携手并进。一些原本不如江浙一带繁荣的地区,这几年也获得了文化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云南、贵州等一些相对偏远的省份,也因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有志于振兴乡村的青年,再加上政府的合理规划,目前在非遗传承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好的形势。这一过程中,民众的幸福感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非遗,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活态文化、特色文化。人民创造的文化,归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非遗作为富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活态文化资源,开始在繁荣区域文化经济、提升民众获得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才能保持活力。多彩非遗,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让人民的家园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