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剪纸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它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在艺术上给人以美的感受。它的载体,多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等片状材料。
民间剪纸在山西孝义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群众艺术,无论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是那些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都会借助一把剪刀或刻刀,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各种花样,以此来装点着自己的生活。
剪纸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挂上春幡和贴窗花,从而显现出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也要贴上剪纸,从而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时节,祭品上也要摆放剪纸,以此来表达怀祖之情……由此不难看出,剪纸在不同的时节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极为普通的剪纸作品,虽然没有华贵辉煌之色,但是却牵动着每个喜欢它的人的心,并且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山西,山西剪纸看孝义。”曾有这样的说法,孝义被誉为“剪纸之乡”,是中华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
孝义剪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更是在2009年4月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时代变迁,孝义剪纸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时至今日,每个村社里都有能工巧匠的主妇。尤以郭润芝为代表的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她用灵巧的双手,不断传承与创新剪纸技艺。
在当地农村,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都要在门上、窗上贴满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纸。
孝义剪纸代表了山西人的一种朴实单纯的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百善孝为先,将这门艺术继承下去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也发扬起来才是真正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