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些文化历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哪些文化历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4/12 5:06:12

谢邀!实不知道,恕难作答。

明玉珍,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生于元天历二年九月九日(1329年10月2日),世代务农为业,“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素有大志”,“以信义为乡党所服”。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称帝,使人招降明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明玉珍引众归降徐寿辉,任统兵征虏大元帅,隶属于倪文俊部,驻守沔阳。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伤愈后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称为“明眼子”。

至正十五年(1355年),倪文俊再次攻占沔阳,沔阳连年遭受洪涝灾害,军粮不济,于是命明玉珍率领万余人,船50艘,朔江而上,到巫峡一带筹粮。明玉珍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军功升奉国上将军、统兵都元帅。

巴蜀立业

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攻克峡州(今湖北宜昌),命明玉珍率领水军(船五十艘)劫掠粮川、峡间,准备引兵归还。时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在重庆募兵,义兵元帅杨汉率部五千人自西平寨(今湖北松滋)来投,屯兵江北,完者都假意置酒招待,却于席间杀之,欲兼并其部众。杨汉部下“将士皆怒,遂放船下峡”。杨汉所部出走峡区,向明玉珍进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明玉珍犹豫不决,部将戴寿建议机不可失,说“攻重庆,事济据蜀,不济归,无损也”,可将水军分为两队,一队贮粮归沔阳,一队汇合杨汉的部队攻取重庆,不成功则掠财物而还。

明玉珍听从了戴寿的建议,决定亲率大军从巫峡出发,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万州,进而袭击重庆,击败完者都,生擒哈麻秃献给徐寿辉。明玉珍首先在普州(今四川安岳)击溃李喜喜率领的青巾军,乘势占领泸州、叙南(今四川宜宾),徐寿辉先后任命他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陇蜀四川行省参政

至正十八年(1358年),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军队,会同四川行事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屯嘉定(今四川乐山)大佛寺,谋取重庆,明玉珍派部将万胜前往抵挡。万胜围攻嘉定,半年没有攻克,明玉珍于是亲自率军来打。明玉珍派万胜轻兵袭取四川成都,又分兵出击龙州(今四川江油)、兴元(今陕西汉中)、巩昌(今陕西陇西)。万胜在成都生擒元将朗革歹及赵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万胜将赵资妻子带到嘉定城下,想用来招降赵资,但赵资用箭将妻子射死。明玉珍将嘉定城攻破后,将完者都、朗革歹、赵资等押回重庆,囚禁在治平寺(今重庆罗汉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誓不投降,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于是四川诸郡县相继来附。[路过泸州,访得元进士刘祯,大喜说:“吾得一孔明也。”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命部将莫仁寿驻守夔门,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明玉珍黄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与大理总管段功合兵攻击万胜,万胜孤立无援,于是退还。同年三月三日(3月29日)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天统,都重庆。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上川西道、下川西道、上川北道、下川北道、上川东道、下川东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共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万胜从兴元(今陕西汉中)进兵剌踏坎,大败元军,俘获人马万余,击退元平章侯普颜达失。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万胜由叙南(今四川宜宾)界首,邹兴由建昌(今四川西昌),芝麻李从八番(贵州惠水)分三路进攻云南。万胜孤军深入,攻占云南首府中庆路(今云南昆明),迫使梁王逃到金马山。逾年,梁王挟大理兵击万胜,万胜以孤军无继引还。复遣邹兴取巴州(今四川巴中)。久之,复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司徒邹兴镇成都,司徒吴友仁镇保宁(今四川阆中),司寇莫仁寿镇夔关,平章邓元亨镇守通州(今四川通江),平章窦英镇守播州(今贵州遵义),宣慰使荆玉,镇守永宁(今四川叙永),宣慰使商希孟,镇守黔南。这年冬,原徐寿辉部下参政姜珏来重庆朝贡,明玉珍命他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

明玉珍派遣参政江俨与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孙养浩报聘,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孙权)、刘(刘备)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荀攸)、(荀),猛将如辽(张辽)、(张),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去世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享年38岁。遗嘱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同年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区宝盖山陵。子明升继位,年仅十岁,母彭氏同听政,改元开熙。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大夏国,夏军败溃。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朝户部统计,重庆和四川民户总共八万四千余户,其中二万三千余户被大夏官员占为庄户。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哪些靠传统文化创造财富的例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去年7月,专注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IP,“婷婷姐姐”。获得了由北极光与洪泰联合领投的2200万天使轮融资。这个月又获得了5000万的A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将用于内容矩阵打造和平台搭建。该IP具体的运营情况情况我不甚了解。但既然能获得投资机构的信任,起码证明其已具备成熟的获利模式。传统文化范围比较广

  • 我国3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一、昆曲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二、川剧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

  •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哪些传统文化才算是优秀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从古至今《四书五经》世代流传。四书不勤,五谷不分。五经更为流传,五种儒家经书,经久不衰。好的文化传统,不会因历史变迁而消失。反而更加受到重视。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

  • 国内从事非遗文化的企业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它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区别。近几年,国人的民族和文化自信,推动了非遗热升温,不少人产生了对非遗文化企业的好奇,有的渴望到非遗文化企业工作。热爱、传承非遗文化值得肯定,有志向到非遗文化企业发展,首先要知道非遗文化项目所涉及的领域,然后结合自己

  • 口碑最好的茶叶是什么茶?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很难说,因为每个人的囗味不同,所以口碑也不一样。以绿茶为例,中国十大绿茶品牌排行榜:八马、中茶、大益、君山、浙茶、竹叶青、吴裕泰、张一元、萧氏、白沙溪等。茶叶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红茶、乌龙茶、绿茶等等。以绿茶为例,中国十大绿茶品牌排行榜:八马、中茶、大益、君山、浙茶、竹叶青、吴裕泰、张一元、萧氏

  • 新年刚过,国足终于不负众望的惨败,国足到底怎么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为什么国足总输#最近足球篮球的问题那么多,我一直都没答,因为我觉得输其实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就算不是巧合输越南,也是输别人,而且不会往前走太远。而且别全赖到举国体制,没有这东西更完蛋。我先告诉你什么样的国家能赢。首先是富。之前有人问我说印度一亿人十三亿牲口是什么意思,我就是拿体育回答他的:为什么我

  • 武汉的地名来历及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武汉”的由来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

  • 如何评价《新京报》发长文痛批张云雷的行为,你认为《新京报》说的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针对张云雷不如是说针对德云社团队,各中原委,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德云社能传承中国古老艺术以不毁,能让年轻人接受相声,京剧,古曲,仅凭这一点,就值得身后留名了。试问,现代有几位大师,艺术家能做到?其实,德云社做到的才是真正的雅俗共赏,比那些就着大蒜喝咖啡,拿着报纸反三俗的艺人强过百倍。艺术

  • 孝感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孝感的第一个县名为“孝昌”,其来历不同寻常。据史记载,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454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今湖北黄冈东)。元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刘助杀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皇位。刘骏为了巩固皇权,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并

  • 包拯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包拯(俗称包公),字希仁,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他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包拯墓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关于包拯当时在开封逝世时的情况,墓志铭上记载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从以上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