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蓝耳翠鸟。中国境内三种翠鸟之一。蓝耳翠鸟属于翠鸟科,学名为Alcedomeninting。小型攀禽。全长约15厘米。头顶和颈黑色,具蓝紫色横斑;耳羽紫蓝色;喉部淡棕色;颈侧各有一黄白色斑点。蓝耳翠鸟有林栖的水栖两大类型。林栖类蓝耳翠鸟远离水域,以昆虫为主食。水栖的一类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泽、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上的树技上。蓝耳翠鸟仅分布于云南勐腊。它的生态生物学资料国内记载甚少,1960年,著名科学家郑作新教授等人曾在勐腊的一河沟边采获一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背暗蓝色,背中部、腰至尾上覆羽辉蓝色。翅上覆羽暗蓝色,有钴蓝色斑点。尾羽暗蓝色。下体栗色。嘴黑色,基部肉红色。脚红色。栖息于林间溪旁树上。以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产于云南。属于国中文学名:蓝耳翠鸟中文目名:佛法僧目中文科名:翠鸟科[1]中文属名:翠鸟属同物异名:AlcedomenintingHorsfield,1821蓝耳翠鸟拉丁文目名:CORACIIFORMES拉丁文科名:Alcedinidae拉丁文属名:Alcedo拉丁文种名:meninting物种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1821英文俗名:Blue-earedKingfisher蓝耳翠鸟有林栖的水栖两大类型。林栖类蓝耳翠鸟远离水域,以昆虫为主食。水栖的一类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泽[4]、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上的树技上。眼睛死盯着水面,一旦发现有食物,则以闪电式的速度直飞捕捉,而后再回到栖息地等待,有时像火箭一样在水面飞行,十分好看。蓝耳翠鸟常在水边的土崖或是堤岸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巢室为球状,巢内铺以鱼骨和鱼鳞等物,准备养儿育女。由于该鸟嗜食鱼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鱼虎”“水狗”和“鱼狗”。蓝耳翠鸟仅分布于云南勐腊。[5]它的生态生物学资料国内记载甚少,1960年,著名科学家郑作新教授等人曾在勐腊的一河沟边采获一只。蓝耳翠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上体深蓝,下体红棕,覆盖耳朵的羽毛也为暗蓝色。头顶和翅膀密布紫蓝色横斑。1960年采到的那只标本,全长只有165毫米。蓝耳翠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6]中河流岸边,尤其是森林茂密而水生动物丰富的林中溪流地带。常单独活动。喜欢栖息于岸边低树枝上。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为食。蓝耳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人工饲养的方法:成年蓝耳翠鸟的主食成年蓝耳翠鸟的主食为蛋黄米,有蛋黄小米两种:配料:大米250克,鸡蛋黄2个。制作:将洗净、晾干的大米放入预先滴过几滴的食油的锅内,用文火炒,同时加入蛋黄,不停的拌炒,待水汽渐失,蛋黄均匀地黏附在米[9]粒表面,达到米粒干燥、松散、香而不焦时,即可停火,蛋黄大米就炒成了。蛋黄大米具有较完善的营养成分,从蓝耳翠鸟能自己采食开始,就可用蛋黄大米作为主食。蛋黄小米配料:小米300克,鸡蛋黄2个。制作:蛋黄小米[10]的制作与蛋黄大米基本相同。以上两种暗黄米制作的数量,以一次能吃7~10天为宜。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气候较潮湿,保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霉变。雏蓝耳翠鸟的主食馒头糊或面包糊面包糊馒头糊或面包糊是雏鸟的常用主食。其加工方法是:将馒头[11]或面包用温开水泡软,然后饲喂。优点是易于消化。但因其营养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单纯用它喂雏鸟,不能满足雏鸟快速成长的需要,必须搭配其他饲料才行。混合湿料当饲养的雏鸟较多时,养鸟者为了方便,往往采用混合湿料,作为主食。配料:玉米粉3份,米粉1份,绿豆粉0。5份,鸡蛋黄1。5份。制作:将鸡蛋黄煮熟,取出蛋黄,加冷开水调成糊,然后将上述粉料按比例混合,加入蛋黄糊中调制成软面团,并搓成小条状。豆腐雏鸟的一种辅食。其优点是:质软,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易于消化吸收,可与馒头糊、面包糊搭配饲喂。黄鳝糜黄鳝糜是雏鸟理想的动物性辅食。制作方法:选活的小黄鳝,连骨、内脏一起用刀先切成小块,然后剁成肉糜。饲喂时要控制食量,刚开始喂时量宜少,以后随着雏鸟的日益长大而逐渐增加喂量。蛋黄糊蛋黄糊动物性蛋白质补充料。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加入部分馒头糊或面包糊中,混合饲喂,效果较好。开始喂量要控制,然后逐步增加。昆虫动物性辅食。昆虫主要有面包虫[12]、蝼蛄、油葫芦、蚯蚓等。喂量由少到多。混合辅食混合辅食由谷脱脂奶粉实类粉料(如米粉、面粉、玉米粉)、豆类粉料(如黄豆粉[13]、绿豆粉)、动物性粉料(如肉粉、鱼粉、蛋黄粉、脱脂奶粉)、矿物质类粉料(如碳酸钙、骨粉、蛋壳粉、贝壳粉)混合制作而成,营养全面,主要供成年蓝耳翠鸟食用。配料谷实类粉料2份,豆类粉料1份,动物性粉料1。5份,矿物质类粉料0。5份。配制:将以上粉料按比例混合,加水调成糊状,但不能太稀,放在辅食罐中,任蓝耳翠鸟自由啄食。颗粒饲料颗粒饲料营养全面,且水分含量低,只要保持干燥,一般不易霉变,保持时间较长。具一些养鸟者放映,饲养效果较好。保温暖出壳不久、尚未出窝的绒毛雏,[14]身体幼嫩,绒毛又薄,御寒能力弱,加上每年5月下旬的天气天气乍暖乍寒,故需要特别注意绒毛雏的保温暖工作。保温暖方法:根据雏鸟的数量,用布和棉花做一保温的鸟窝,进行整窝喂养。如突然遇到低温天气,雏鸟自身的体热不能达到其需要的温度时,可在窝外加一热水袋,以补充一定的热量,保证雏鸟所需温度。也可用布将鸟窝掩盖,但要注意透气,不可过热,以免发生闷死、热死大现象。喂食面包虫绒毛雏的消化器官比较稚嫩,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开始喂食时,应喂些易消化的食料,如馒头糊、面包糊、湿粉料、豆腐[15]等。随着雏鸟日龄的增加,身体逐渐长大,消化能力日益增强,食量也开始增加,此时可开始加为些动物性饲料,如黄鳝糜、面包虫等。雏鸟由于身体和羽毛生长较快,饲喂食料要充足,但也不能一次喂得太多,喂饱后让其充分休息,不要经常惊动它。要求喂食间隔时间2小时左右。注意卫生1、食料卫生:所有食料均要现配现喂。如果保存几天,要注意不得变质。动物性饲料一定要新鲜,昆虫要活的。2、鸟窝卫生:保持鸟窝的清洁干燥,每天都要换去窝内的垫布和清除便粪。饲养要点齐毛幼鸟经过亲鸟哺育到长齐羽毛,身体比较健壮,食欲也好,对温度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其饲养要点如下:1、人工喂食到自行采食要逐渐过渡:刚长齐羽毛球的幼鸟,开始尚不会自蓝耳翠鸟--水浴训练由采食,还需要人工喂养一段时间。饲喂的食料与绒毛雏基本相同,可以湿粉料为主。为让它学着自由采食,可在笼内食罐中加一些湿粉料,以引诱它啄食。随着日龄的增大,可在笼内食罐中加一些蛋黄大米、水罐中加水,人为地引导它采食和饮水,即逐步由人工喂食过渡到齐毛幼鸟自己采食和饮水,当齐毛幼鸟能自己吃饱喝足时,就可停止人工饲喂。这时齐毛幼鸟的饲喂方法,基本与成年鸟相同。2、从齐毛幼鸟开始,可选用小长方形笼,每只笼放一只鸟。到了炎热的夏天,可以开始训练其水浴。训练方法:在阴凉处,将蓝耳翠鸟笼放在水盆中,水位开始不要太高。因刚开始时,齐毛幼鸟叫胆小,不肯下水洗澡,应耐心等待,不可操之过急,应让其习惯一下,约10分钟后将鸟笼提出,如此反复进行几次,水量可逐渐加大。试几次后,它就基本上能学会水浴。
【中普通翠鸟文名称】普通翠鸟[1]【中文别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秦椒嘴【拉丁学名】Alcedoatthis【命名时间】Linnaeus,1758[2]【英文名称】CommonKingfisher[3]【科属分类】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编辑本段外形特征普通翠鸟人们最熟悉的种类。身长16-17cm,翼展24-26cm,普通翠鸟体重40-45g,寿命15年。[3]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眼下和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雄鸟上嘴黑色,下嘴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3]编辑本段分布范围普通翠鸟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普通翠鸟分布图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为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海南、台湾的常见留鸟。[1]编辑本段生活习性常见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普通翠鸟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3]编辑本段生长繁殖普通翠鸟(卵)繁殖期4~7月,雌鸟和雏鸟营巢于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窝产卵6~7枚。卵色纯白,辉亮,稍具斑点,大小约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3]编辑本段亚种分布普通翠鸟(七个亚种)[2]1.分布于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伊拉克。2.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保加利亚、阿富汗、印度,西伯利亚、中国、西班牙、埃及,苏丹、阿曼和巴基斯坦。3.分布于印度、中国、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摩鹿加群岛和菲律宾。4.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5.分布于巴厘岛、东帝汶。6分布于苏拉威西、摩鹿加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7.分布于所罗门群岛。编辑本段保护名录普通翠鸟(1)(40张)该物种普通翠鸟(2)(40张)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