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已受理木兰传说申遗
据黄陂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木兰传说只限于民间流传。近几年,该区政府开始介入,采取了政府主导、打造木兰文化品牌、加大木兰文化研究挖掘、让木兰文化走出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策略。“木兰文化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名负责人说。
黄陂区已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发行以木兰传说为内容的邮票四枚,近日即可上市。据了解,“木兰传说”申遗工作进展顺利,湖北省文化厅已批准木兰传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向国家文化部申
报。文化部已正式受理,今年年底有望批准。
湖北省已有20项目入选
记者了解到,在“木兰传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湖北省已有20个项目于去年5月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项目分别是:
民间文学类:董永传说(孝感市)、伍家沟民间故事(丹江口市)、下堡坪民间故事(宜昌市夷陵区)、青林寺谜语(宜都市)。
民间音乐类:兴山民歌(兴山县)、宜昌丝竹(宜昌市夷陵区)、枝江民间吹打乐(枝江市)、武当山宫观道乐(十堰市)。
民间舞蹈类: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传统戏剧类:汉剧(武汉市)、楚剧(湖北省)、荆州花鼓戏(潜江市)、黄梅戏(黄梅县)、皮影戏(潜江市)。
曲艺类:鼓盆歌(荆州市)、汉川善书(汉川市)。
杂技与竞技类:武当武术(十堰市)。
民间美术类:挑花(黄梅县)。
民俗:端午节(宜昌市、秭归县、黄石市)、西塞神舟会(黄石市)。
精包装才能形成品牌
昨日举行的黄陂木兰文化研讨会上,易中天、余秋雨、李学勤等100多名名人、学者讨论木兰文化价值的发掘、推介,提出应做大传统文化产业,“不能停留在纸上,必须要走出去,精包装,才能形成品牌”。
昨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也认为,只有让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并且让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更为集中。吴汉东称,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史诗《木兰辞》,其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是体现男女平等、妇女的典范。《木兰辞》后来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改编并拍摄成动画片,票房收入达3亿美元,“演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但中国人去看电影还得掏钱”。
湖北是中国中部大省、文化大省,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吴汉东认为,从目前情形来看,利用好“八艺节”这个平台,对传统文化配以电视制作、动漫设计、软件开发以及曲艺等项目,都有条件可以开发,进行产业化发展,让湖北的文化瑰宝得到最大价值利用。
■相关链接
木兰传说
“木兰传说”主要有9个情节: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征战、立功凯旋、皇上封赏、辞官回乡、悲剧情爱、终老故里。
据传,黄陂木兰湖是她练箭之地,双龙镇是她出生的地方,木兰山是凯旋之处,山下至今还建有木兰庙。
“木兰传说”突出了“忠孝”这个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最动人心魄的“家国情怀”。
相关新闻:百学者聚木兰湖木兰传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家喻户晓。但是,木兰谁家女,何处是故乡?湖北人说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河南人说木兰故里在虞城,有木兰祠为证。昨日,记者从黄陂政府举办的“中国武汉第三届木兰文化研讨会”了解到,文化部在全国
征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武汉黄陂“木兰传说”将与河南虞城“木兰诗”一争高低。
据悉,“木兰家乡说”除了黄陂说之外,安徽说认为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还有陕西延安说、河北完县说等多种。长期以来,国内文化界一直对木兰故里存在诸多争端。
昨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北大教授段宝林、武大教授刘良明等多位专家学者就“木兰是谁家女,何处是故乡”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