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该从小抓起,民间传承中医也该挖掘利用,中医药传承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中医不仅要从小抓起,而且国家应该出台一项中医学科知识的学习类科目从小学开始,就像语文和数理化一样。而从三年级开始英语就不需要了,理由是,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美国的堕落,很多国家都在转向我们国家的中文,不仅如此,人民币也逐渐代替美元,只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好身体,西医的费用居高不下和乱收费,中国目前最缺少的就是中医。让中国的中医发扬光大,服务人类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所以我认为,中医应该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一样重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应该配备一个资深的中医教师。一级一级往上抓直到毕业,此件好事多磨,任重而道远。
吴天明执导的《百鸟朝凤》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百鸟朝凤》讲述了以新一代唢呐匠接班人的视角,看老一代唢呐匠的人生和周遭人和物的变化。老一代唢呐匠的坚持、时代发展给唢呐带来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造就了一段冷暖心酸的人生路。
陶泽如饰演的老一代唢呐匠焦三爷,骨子里对于唢呐的热爱与坚持,是当代无数民间艺术人的代表形象。而李岷城饰演的新一代唢呐匠游天鸣,性子里的憨厚与坚持,则与当今许多年轻人形成鲜明反差。而正是这样一老一少,才有了一段催人泪下、感慨万分的师徒情。
其实,《百鸟朝凤》描述了不仅仅是黄河边上一个小镇里一把小小唢呐所经历的故事,更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缩影。
焦三爷骨子里的坚持和性子里的外冷内热自然是当今许多师傅的典型形象,既是严师又为慈父。虽然看游天鸣没成功吸水便跑回家,生气得不让多给饭吃,但是却在下雨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天鸣披上蓑衣,给带上自己的斗笠。特别是在天鸣第一次接活那个晚上,那个喝醉了酒、欢快吹奏着唢呐、甚至直接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的他,这样一个内心火热的唢呐匠顿时倍感可爱。
新一代唢呐匠游天鸣从小是个憨厚的孩子,在问起师傅为什么愿意传承他“百鸟朝凤”时,却是因为当初父亲拜师时摔倒在地他流下了泪水。而正如焦三爷说看到那样,虽然憨厚的游天鸣不及蓝玉那样聪慧,但是他却始终坚持着,片中几次当亲戚朋友相劝时,扔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对师傅发过誓的。憨厚的游天鸣从一个被动接受唢呐的孩子,到主动学习唢呐,后来始终对唢呐不离不弃,这样一份坚持的韧性是让人感动。天鸣的这份转变,恰恰因为一把小小的唢呐中所蕴含的情感。一把把传承而来的唢呐,见证的不仅仅是唢呐技艺的兴衰更迭,更是在其中留下了一代代唢呐匠深厚的情感。
《百鸟朝凤》给人很多思考,不仅仅是对一门民间传统技艺没落的反思,更有着对时代变化发展的反思。
影片后面,唢呐班人走茶凉,老班主不惜身家性命复出,啼血演奏那曲曾经万人渴望的“百鸟朝凤”。啼血,用啼血去维护这门技艺。正如当下,即便仅存不多的手艺人仍旧誓死捍卫着那一门门民间技艺。周围的人却对其不屑一顾。
时代,到底造就了进步,还是阻挡了步伐?
传统技艺与西方技艺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承诺与现实的碰撞,是这个愈发浮华的社会带给人们不可变的影响。但面对越来越被人们遗忘的民间传统技艺,何以继续传承它们?就像我们心中曾经的纯真何以留存一样,亦像我们曾经的快乐何以持续一样,这个答案只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
‘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品行’。这句话是电影的金句。
《百鸟朝凤》,豆辩8.2分,荣获第三届豆辩电影年度榜单、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二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电影讲述了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挑谁?培养谁?怎样培养?如何率先垂范?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陶泽如这个面冷内热的黑脸师父使尽招数。
学艺苦,学艺难,但这都不算什么,最痛苦的是好不容易学成了,这门艺术却没人欣赏了,这就会导致文化遗产的消逝,尽管中国的民间文化遗产诸多,但也在一点点的消失,唢呐就是这样,把唢呐吹到骨子里,才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宣传的是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没落的悲哀。所以这部电影我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