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一种“官话”,四川话同样也是一种“官话”。
此前,有一部老电影《抓壮丁》,里面的人物有王保长、李老栓、三嫂子,他们说的就是一种四川官话。现在,四川散打平书创始人李伯清,说的也是四川官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也是四川官话。不仅如此,邓小平更是四川官话的大力推广者。因为,是他把四川官话说给了全世界的好人和坏人听了,谁敢说我们的四川话就不是一种官话呢。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吃的是“天府之国”的五谷杂粮;饮用的是“天府之国”的水;走的是“天府之国”的路;学说的当然也就是这一套四川官话了。
55年前,为了生活,我走向社会,先干了一年的赤脚医生。16进入县城,参加了工作,44年的正规工作单位的经历、生涯,与支援“三线建设”的多个单位那些南来北往的过客打了几十年的交道,遇到说普通官话的,也可以说上两句。但是,交流的时间一旦长了,说着说着,就容易跑偏,听者就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了,往往让自己都感到奇奇怪怪的。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就是普通官话存在弯弯绕的音调,实在是难于把握与掌控。下面我讲讲亲身经历的一个特例,话说大约在十年前吧,我客居北京一个月,就在某一天的一个早上,发现手机内存不足,即刻来到官庄路上一个营业厅,咨询购买一张内存卡的事件,由于夹杂着一些乡音,三句话之后,就露馅了。人家店老板说:你是四川人吧!我说:咋的,你怎么就一口认定我就是四川人呢?他告诉我,他有几个四川的朋友,说的就是川普,即四川“官话”。当时,我的面部肌肉开始向额头上方提升,嘴角上翘,牙齿都露出来了。虽然如此这般,还得用椒盐官话与人家交流,只得将就点,否则,没有杜康,何人能为我解忧?就为这一桩事之后,原本每年都去北京一趟,与家人团聚,含逸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到后来,隔一年,才去一趟了。
两种冠冕堂皇的官话,说白了,四川官话才是我的最爱,用乡音去交流,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圈子,张口就来,说四川官话,也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我是四川人,说说我的看法。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美食诱人;但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于是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说法;意思是说;四川是块封闭落后之地,年青人来四川,想干一番大事、名满天下的可能性很小。但人老了在四川养老环境优越,就没必要离开了。
成都宽窄巷子
在这种与外面世界缺少人文交流的特殊环境下,培育了四川的特殊地域文化,四川话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四川话的特点是;语速较快,缺乏抑扬顿挫;平舌音、翘舌音不分;
四川话本土约定俗成的特殊词句(土话)较多。例如,“茅室”(厕所)、踏踏(地方)、哪门起(什么)、瓜娃子(傻子)等。
请看下图;
我来“翻译”一下;“楼上哪个没有素质该死的(人)在往我阳台上扔垃圾,到处是瓜子壳和碎纸屑”。
四川人不愿意说普通话,我认为有两个原因;①,若四川人说普通话,它的发音差异和不经意夹杂几句“土话”,说出来很容易露馅,会被戏称为“四川普通话”。为了不被人闹笑话,干脆不说!
我就是例子,我去北方,与不熟的人初次见面,他会误认为我是山东人(我性格比较直、体型相对高大),但一开口说蹩脚普通话,就知道我是南方人,而且很容易猜到我是四川人。
②,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若放慢语速,与北方人沟通交流并不困难。这是它与典型的南方语言如广东粤语、福建客家话的最大区别。
“四川话”不是“四川的话”,它在临近省市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也有广泛应用,可轻松交流。
而近些年上演的历史《领袖剧》、《元帅戏》,给“四川话”打了广告;四川“打工大军”在全国驻扎,与说普通话群体有了密切沟通,有助于他们识别和听懂四川话。
既然四川人说普通话有障碍,说四川话又能够与外界交流,除了在特殊场合,索性就痛快的说四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