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故宫中和殿的用途是什么?原来是皇帝中途歇脚之地

故宫中和殿的用途是什么?原来是皇帝中途歇脚之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3/12/9 21:04:38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故宫中和殿的章,希望你们喜欢。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

殿名来源

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关系得到和顺,其意在于宣扬“中庸之道”。

建筑特征:

外部特征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字移至中间。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内部特征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中和殿正中设有宝座,两旁陈列着两个肩舆。所谓的肩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中的一种,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使用。

宫殿用途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标签: 故宫中和殿

更多文章

  • 雍和宫是什么地方?雍和宫与雍正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和宫,雍正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雍和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雍和宫原址为明太监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建,初为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遂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上院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曾停灵于此,宫中

  • 什么是牛舌案?包拯是怎么智断牛舌案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牛舌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智断“牛舌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景祐四年(1037),三十九岁的包拯时隔十年后再次回到京城,等候朝廷调任。而包拯的弃官十年奉亲尽孝,已使他名声在朝堂上广为流传。仁宗皇帝见包拯如此孝廉,自然而然联想到孝廉的另一面——忠义,所以对包拯有心栽培。即使包拯有如

  • 为什么包拯被称为阎罗包老?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阎罗包老

    包拯为什么被称为“阎罗包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东京开封府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成为开封知府后,便与那些显官贵族或是亲朋好友断绝了书信来往。而凡是因为私人关系拜托包拯徇私枉法的,包拯都一概拒绝,甚至当面羞辱一番。因而将东京治理得“令行禁止”

  • 称帝必须有玉玺?三国到底哪个国家有真正的玉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陈寿

    今天趣历史小编跟大家聊聊三国中,谁才是正统。当然,陈寿虽然把刘备孙权用传,看上去是人臣,又在刘备的汉前面乱加了一个蜀字,但东吴跟蜀汉单独列卷,实质是把三国当成三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而小说三国演义,则是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是因为南宋时期,王朝南迁,这跟蜀汉地处一偶有点相似。从心理上,大家对刘备的

  • 细数一下,诸葛亮的一生都有哪些重要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 元朝有哪些日常休闲活动?这些休闲活动的玩法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活动

    生活在元朝的汉人会面临很多束缚,总体来说,元朝并不算一个对汉人很友好的朝代。不过,生活在艰难,也要笑着活下去,那元朝人日常都有哪些娱乐休闲活动呢?其实元朝人的生活也并不算枯燥,逢年过节也还挺热闹的,元朝文人有一套自己的娱乐方式。普通百姓也能在投壶、蹴鞠、禽戏当中找到一些乐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介

  • 如何看待魏忠贤和东林党?是谁把明朝推向了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东林党

    魏忠贤掌权期间,残害东林党人,这一段历史被很多人看作是明朝灭亡的很大的推动因素,毕竟相比之下,东林党更能给明朝一个清明的政治格局,如果没有魏忠贤,政局不可能会变成后来的样子。然而也有人认为,崇祯帝时期,正是因为杀掉了魏忠贤,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因为魏忠贤虽然恶,却是有利于明朝的稳固。那究竟该如何看魏

  • 郎中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夫和郎中成为了医生的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夫,郎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很多影视剧里,古代的名著文献里,会把医生叫做“大夫”“郎中”,而有些时候又会看到,很多官职的名字也叫做大夫或者郎中。但是,医生和官职毕竟是两回事,一个治病救人,一个治理国家,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郎中在古代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来会演变成对医生的称呼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

  • 秦国为什么要帮助楚国这个敌国?秦国保住楚国有什么好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秦国的不断壮大,自然也就站在了各个国家的对立面,面对强大的楚国更是如此,秦国的目标是统一天下,楚国如果灭了,对于秦国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历史上却有一次,楚国被吴国打得差点灭亡,最后还是秦国出手相助,保住了楚国。这种做法其实是比较奇怪的,为什么秦国要帮助自己的敌国?秦国保住了楚国对

  • 清朝的一品官职有多大?一品大人出差死了有什么后果?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一品大人

    说到在古代一品大人这个头衔还是挺厉害的,因为都做到了一品了啊,感觉好像也到了权利的顶端了,但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品大人会经常性的出差了,那么有的网友有回问了,这一品大人出差的话如果遇到了意外也就是说如果死亡了要怎么办呢?下面趣历史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别错过了!起源于明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