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解析: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会被列为中兴四将

解析:为什么张俊和刘光世会被列为中兴四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79 更新时间:2024/1/7 0:57:49

虽然是个奸臣,但是战功还是很大的。所以说奸臣不一定就无能,忠臣也不一定是良臣。

张俊(10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①,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000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000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①,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②。

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绍兴元年(1131)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30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绍兴八年,宋金首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奸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首先退回淮南。

绍兴十一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刘锜、杨沂中等出援淮西,刘锜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阵以待,杨沂中、王德等军相继到达与10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退。柘皋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①。张俊未直接参战,因王德为张俊部将,故只列张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终年69岁,追封循王。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生平简介 刘锜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锜,南宋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为吴

  • 抗金名将刘锜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刘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锜,南宋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为吴

  •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璘,宋朝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

  •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的墓地在哪 吴璘的纪念馆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璘,宋朝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

  • 契丹辽朝:是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开山鼻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耶律阿保机,质古公主,契丹,萧太后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一国两制”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说起千年前辽朝就已实行“一国两制”,恐怕很多人并不知情。有人认为,辽朝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它推行的“一国两制”,它为后来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朝代,如元朝、清朝等,提供了一个最早的成熟的参照样板。说起辽朝的“一国两制”,有一个名为韩知古的汉人不能不提。他是

  • 宋朝元宵节习俗简介 元宵节为何把花灯戴在头上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元宵节

    年年闹元宵,年年看灯展。在宋朝,元宵灯展绝对是全民狂欢。以北宋京城为例,每年冬至刚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开始为元宵节的灯展做准备了:在皇宫南侧搭建舞台(以便让皇帝和臣民共同观看各路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两旁安放栏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划定场地(供灯展和表演之用),并出资协助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进

  • 北宋宰相卢多逊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卢多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多逊,宰相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

  • 北宋宰相卢多逊有子孙吗 卢多逊的子孙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多逊,宰相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

  • 北宋名相李沆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沆,宰相,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

  • 北宋名相李沆的故事 李沆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沆,宰相,北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