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哪个制度更好?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哪个制度更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1/8 23:34:13

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有什么不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

对此,学者张飞燕在紫禁城杂志《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一文中进行了详细论述。

故宫

内阁最初在明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明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部分奏章,阁臣开始独立批答。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

为了适应内阁的这一变化,明宣宗宣德七年,翰林院新署落成然后翰林院迁出,文渊阁遂正式成为内阁官署。所以,史料中对于永乐时参预机务的地点皆云“东角门内”、“奉天门内”等而不言文渊阁,而后人记正统以后的内阁则直言“文渊阁”。

明宣宗 网络图片

内阁活动由御前移至文渊阁,一方面,内阁建置由临时性设施成为永久性机构,内阁拥有自己的官署,不在御前受命处理政务,反映了内阁由皇帝的侍从幕僚到明代政治中枢的演变。另一方面,这个表面看似内阁地位升级的变化,却为执掌“照阁票批朱”权力的宦官擅权创造了条件。

文渊阁 网络图片

文渊阁距乾清宫相去不过1000米。但是这1000米,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1000米。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交往差不多全部出于纸头书面。

清朝入关之后,恢复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拥有288人正规编制的、规模庞大的辅政机关。然而,这时的内阁不同于明代,只是办理一般事务,重大和机密的事务则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康熙新政后,皇帝直接处理各项政务,因此,同样需要机要秘书,而此时的内阁已经不再具有处理机要的功能。

隆宗门

雍正时因用兵西北而建立军机处,设于隆宗门内。办理机密要政,所以“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凡收发文移、登记档案及奉寄旨并饬封存之件,皆章京自料简”。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太监都不得在侧。他们办事的值房,都有严密的防范,即使是高级的王大臣,没有皇帝“特旨”,也不准到军机处值房去。其余官员更不得擅入,其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雍正帝 网络图片

军机处总的职掌是“掌军国大政,以参军务”。军机处不同于唐朝的翰林院,军机处在宫内办公,办公场所紧邻皇帝的居所乾清宫,以便军机大臣“常日直禁廷以备召见”。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不是有权威的宰相府,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军机处主管重大的机密事务,而内阁办理一般性日常事务,二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

军机处

明朝内阁办公地点先在御前,后来转为文渊阁;而清朝军机处办公地点在隆宗门内的军需房,更加靠近皇帝居所,便于皇帝随时召见。

明朝内阁票拟需要经过太监朱批,皇帝经常以内制外,甚至使太监共掌朝政;而清朝军机处被视为机密要地,王公和太监皆不得擅入。明朝内阁诸事都需要皇帝批朱,皇帝不胜其烦;而清朝军机处只掌军国机要,日常事务由内阁处理,皇帝仅对大政要务乾纲独断。设立军机处,清朝皇帝得以轻而易举控制中枢机要,不使皇权旁落,杜绝了明朝的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

这并不是说清朝的军机处就一定好于明朝的内阁制,明朝的内阁制如果不受皇权干涉,已经接近近代西方的内阁。而清朝是皇帝事事要乾纲独断,只要皇帝没想通的,就一概办不了。因此,清朝的覆亡在于决策体系的闭塞僵化,这种决策体系用于维持稳定尚且可以,但是用于创新以迎接全球工业化的挑战则一无是处。

慈禧照片

同治中兴”期间,朝廷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政权生存的需要,曾经被迫由曾国藩左宗棠等汉族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决策。此后康有为、梁超、袁世凯虽勉强进入决策中枢,但难以真正影响最高决策,一切重大机务需要当时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和皇族内阁乾纲独断才能实行。作为帝国振兴的唯一机会的“戊戌变法”,因为太后和老臣没有想通就无法进行,后来挽救帝国的唯一机会“清末新政”,因为皇族内阁没有想通就拖延不决,而当他们想通了就为时已晚了。

标签: 明朝清朝军机处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四大精锐分别是什么?最强的是哪个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吴起,魏武卒

    战国时期四大精锐分别是什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王朝之兴,总有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的建设日益腐化。然后有一天,被另一支军队消灭了,另一个王朝就兴起。虽说兵不在多贵在精,但这是说攻击的时候,而要防守广大的地盘,不得不先求多,兵一多质量就下滑,因为统治者的财政负担

  • 司马迁《史记》有哪些错误?今天就来纠正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史记》有哪些错误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也许在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仔细去看《史记》,其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出现了时间错误。历史如果出现时间错误,那么历史人物出场的顺序也跟着错了,那么哪些地方出现了错误呢?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纠正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个错误:张仪与苏秦的

  • 清朝的八旗子弟有哪些姓氏?清朝灭亡后该成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乾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八旗子弟姓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满族的姓氏不同于汉族,其实所谓的爱新觉罗或者是大家都所熟知的钮钴禄氏都是满族人氏族的名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姓氏。虽然说满族属于少数民族,但是人口并不处于劣势,可是如今还是很少听到关于满族人的姓氏,而我们所熟知的人物也皆是以汉族姓氏居

  • 清朝的存在究竟是功大还是过大?清朝对中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

    很多人都在考虑清朝的存在究竟是功大还是过大,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满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应该说是一个有功有过功小于过的时代。满清王朝最大的功劳就是所谓的带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确实,清王朝对于我国版图的奠定作用,不容否认。清王朝应该说成功的使得皇权渗透到了他们统治下的每一个地区

  • 礼部尚书的官职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礼部尚书的职责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礼部尚书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礼部尚书这个官职,那礼部尚书在古代究竟是负责做什么的呢?礼部尚书最早是从北周开始设立,到了隋唐属于六部之一,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朝。其实从官名就能大概猜到,礼部尚书主要是负责朝中礼仪这块内容的,还包括祭祀、科举、

  • 夏王朝是亡于天灾还是人祸?为什么一场地震就把夏朝震没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朝,夏桀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夏王朝是亡于天灾还是人祸?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在我国正史中记载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就是夏王朝了,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时间。对天下百姓有着巨大贡献的大禹获得了部落首领的位置。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夏启接替了首领的位子,家天下代替禅让制,夏王朝就这样建立了。如果算

  • 东周的地位为何一落千丈?东周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周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历史上,周朝有“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在前,是周武王伐商后建立的。东周则是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而建立的,这段时间内,周王室已经无力约束各分封诸侯国,于是诸侯争相称霸、相互征伐,开启了春秋、战国

  • 古代挂起“免战牌”真的可以免战吗?“免战牌”的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

    “免战牌”的作用是什么?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免战牌顾名思义就是在古代战争时期,向敌人表示停战的一种标志,当参战一方在战场上处于被动状态时,这块牌子就会被挂起来,便可以中止战斗,等到双方做好准备后,再取下免战牌,出来继续对战。免战牌的起源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能够追溯

  • “吴钩”到底是什么?“吴钩”原来不是打仗用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吴钩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吴钩”到底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会出现“吴钩”这种意象。比如唐人李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宋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样看来,“吴钩”应该就是一种兵器了。《封神演义

  • “钦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钦差大臣”一到当地官员都很害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钦差大臣”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钦差大臣,主要是由皇帝亲选到各地参与监督、管理的非正式、非常规任命的官职。在古代,钦差大臣在地方拥有非常大的权力,“钦”的意思就是“皇帝”,钦差就是“皇帝差遣”之意。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查之事,系临时差遣,但是,那时没有具体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