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国是怎么消失的?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国是怎么消失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95 更新时间:2024/1/8 3:30:1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中山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最早是由白狄建立。当时中山国位于河北一带,都城是定州市。而在中山国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了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中山国有着除七雄外,第八国的说法,那中山国在当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中山国初期曾长期和中原各国交战,后来被魏国占领,直到中山桓公复国,中山国的国力一度来到鼎盛期。

中山国的来源

春秋时期,白狄的一支鲜虞氏开始建立国家,把肥氏、鼓氏、仇由等氏族都统一起来。鲜虞人在山中地形险要的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而得名中山国。

中山国的来历非常特殊,国君姓姬,可能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的后裔,与周朝始祖后稷属于不同的分支。最早生活在北方,后来逐渐迁徙到太行山一带,中山国位于农耕区域和游牧区域的过渡带,同时具有农耕和游牧文化。

因为中山国不是周天子册封建立的国家,风俗习惯与其他中原诸侯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长期以来被视为异类,建国之后就成为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而鲜虞人也与周边各诸侯国十分不友好,时常想着攻打它们。

中山国是一个非常顽强的国家,它多次被灭又多次复国,甚至还曾经打败过强大的晋国。最终,在享国三百五十多年后,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所灭。

中山国的发展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同样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魏攻略中山和赵灭中山的事件。

邢侯搏戎

根据史料记载,邢国曾多次打败戎狄(中山国前身),有力的捍卫了周王室的国土与威严。

春秋早期,鲜虞尚且比较弱小,多次遭到邻国邢国的打击。后来邢国逐渐衰落,鲜虞在公元前652年出兵南下,击败邢国、卫国,迫使邢国国君出逃、卫国国君被杀。因为齐桓公崛起,联合了宋、曹、邢、卫等诸侯国才把鲜虞击败,阻止了鲜虞进一步扩张动作,然而这场战争也让各诸侯国意识到了鲜虞的巨大威胁。

晋侯抗鲜虞

春秋中后期,鲜虞又惹上了另一个国家晋国,两国长期交战。晋国采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鲜虞附属国,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

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又以荀吴统帅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

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兵行险招,打进晋国平中,大败晋军,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一年之后,鲜虞人在中人城建立国家,史称“中山国”。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机会,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公元前494年,中山国与齐国、鲁国等国家联合起来进攻晋国,打下晋国的棘蒲,这下两国彻底撕破了脸,彼此之间争斗不止,互有胜负。公元前489年,晋国大夫赵鞅率军击败中山,这次大战重创中山国。

接着,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附属国仇由,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遂新铸大钟一口,诡称送给仇由国君,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仇由身边重臣看透了荀瑶的诡计,多次劝说国君,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不听劝阻,七天后仇由被灭。

外围扫清后,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9年开始,晋国发动大军入侵中山国本土,一日之内连下两城,中山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以至于二十年间史书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此时晋国国内却迎来噩耗,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三家分晋之后,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基本形成,而中山国也在动荡中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开始了复兴之路。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部众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趁着中原内乱迅速崛起。

魏攻略中山

不久中山武公就去世了,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魏国抓住机会卷土重来,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率领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被灭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又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赵灭中山

经过二十年的卧薪尝胆,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将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但都遭到中山国的抵抗没有成功。

史书记载,中山国东迁后得到了齐国的支持,疆土扩展至五百里,并修筑长城抵御外侵。

鼎盛时期的中山国有兵“九千乘”,国力仅弱于七雄。一乘是多少人呢,有两种说法:“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即七十五人;“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即三十人。按少的来说,中山国有兵二十七万人!要知道战国后期长平之战时,赵国总兵力也就在四十万至六十万之间。

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史称“五国相王”,一时间中山国成了战国第八强。

中山国称王,失去了齐国支持,使自己陷入孤立。公元前314年,中山国趁齐国出兵干预燕国内乱之机,大举进攻燕国,占领了数百里领土。后来各国干涉,齐国撤兵,燕国又收回了领土,于是中山国和燕国又成了死敌。

赵国一直想灭掉中山国,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公元前307年开始,赵国先后5次攻击中山国。公元前296年,赵国终于吞并了中山国。中山国自春秋晚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回过头来看历史,中山国虽不是强国,却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书写了华丽的篇章。自从诞生起就不断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对抗,几次被占领灭国都死而复生,顽强的精神举世少见,在诸多强国的重重包围中不断发展自己,几次复兴国家,一度让人刮目相看。

中山国本有机会成为战国群雄当中的一个,“战国七雄”之一,可惜最终还是被它国所灭。中山国的灭亡不仅仅因国土面积狭小,还在生于忧患,却在发展过程中丢了忧患意识。

自桓公复起之后,继任者并没有吸取教训,盲目树敌、目光短浅,且在各国的挑拨下,贪图虚名执意称王,最终招来祸患。两千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山国的兴衰也一直影响着后人: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忧患意识,以史为镜知兴替,牢记历史。

标签: 春秋战国中山国

更多文章

  • 富察氏家族在清朝的地位怎么样?富察氏家族是怎么发迹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孝贤皇后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富察氏家族在清朝的地位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有人说富察氏是清朝除爱新觉罗氏之外最有权势的家族,如果真是这样,那置佟佳氏、赫舍里氏、钮祜禄氏这些家族于何地。佟佳氏出过4位皇后,康熙的生母就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赫舍里氏出过1位皇后,数位宰辅之臣,如索尼、索额

  • “汉地十八省”是哪些地方?为什么“辽宁省”不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现代

    为什么“辽宁省”没有被划入“汉地十八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清朝末年,革命党在主张驱逐满清政权的时候,曾有过这样的主张:收复传统的汉地十八省。而北洋集团意识到革命党的这个主张存在着巨大弊端,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在“五族共和”的划分中,辽宁被划入到了“满洲”的范围内,而在历

  • 有哪些姓氏没进百家姓?这些姓氏中最好听的是哪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现代

    有哪些姓氏没进百家姓?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姓氏有多少?很多人会认为上百个——理由是“百家姓”。但实际上,根据相关部门的户籍统计,有很多姓氏并没有被收录在百家姓里面,实际上,中国有数千个姓氏,很多姓氏,大多数人平日里都未曾听说。那么,在这些姓氏中,最好听的四大姓氏是哪四个?小

  • 朱棣组建的“三大营”是哪三大?“三大营”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棣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棣组建的“三大营”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在明朝皇帝中,打仗能力排行绝对靠前,估计仅次于他的老爸朱和尚。朱棣在位十多年,单是亲征就多达五次,要知道这亲征可不是儿戏,更不是像后来乾隆皇帝那样下江南观光旅游,朱棣亲征那是去塞外苦寒之地一

  • 田陈篡齐为什么不改国号?田和在齐国的地位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田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田陈篡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王朝更替,国号也会随之改变,纵观历史上的历代王朝,它们大多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不过,事有例外,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却没有那么做,它在代替原有国家的时候并没有改变国号的名称,而是继续沿用了旧的国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战国时期沿用前代国号

  • 为什么古装剧中古人的衣服都拖地?历史上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古装剧中古人的衣服都拖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影视剧里,很多江湖中的女豪杰或者皇宫中的后妃、公主,穿着的衣服都很长,长到有很大一部分拖到地上了。这时候,女子的走路姿态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古人穿这种衣服,难道不担心会弄脏衣服吗?其

  • “四大家鱼”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现在没人养青鱼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现代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四大家鱼”的来历是什么?四大家鱼的来历不论是文明族群还是野蛮部族,整日的奔忙,大多为生活。而生活的基本需求,无非就是果腹。于是,人类最初的农业文明里,养殖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四大家鱼,就是古代中国先民在养殖鱼类过程中,主要养殖的四种鱼类,故名“四大家鱼”。

  • 清朝的“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什么职位?“八分”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不入八分辅国公”是什么职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宗室爵位基本上是延续明制的,但是有别于明朝的是,清朝的宗室爵位中有“不入八分”这样奇特的爵位,那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呢?据《大清会典.宗人府》载:“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四,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

  • 清朝时期的“伯爵”地位怎么样?什么样的人能封“伯爵”?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什么样的人能封“伯爵”?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伯爵这一爵位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完整的爵位制度包括王、公、侯、伯、子、男等几个等级,经历两千多年的演化,在清代乾隆时期形成了清朝独有二十七等爵制。二十七等爵制是清代针对异姓功臣的爵位封赏制度。在二十七等爵制中,伯爵爵位的品级为超品爵位,

  • 宋代写三国的词作有什么特点?哪些名人上榜率最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代写三国的词作有什么特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词”作为“诗”的一种新型文学表现形式,起始于隋唐,发展至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而将三国文化引入词的创作之中,则是宋代文人雅士们作出的一种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在宋代的词作之中,以三国题材创作的词作共有二百二十首,所涉及到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