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电视剧中的“员外”是个什么官?“员外”有实权吗?

电视剧中的“员外”是个什么官?“员外”有实权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37 更新时间:2024/1/7 2:29:02

电视剧中的“员外”是个什么官?“员外”有实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看过《西游记》、《水浒传》的,应该对“员外”这个词不陌生。在很多古装剧中,员外的形象基本就是穿着华丽的长胡子老头,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官?在古代有多大权力?

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成为显赫之位。

《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陈员外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唐代,这个岗位设置非常多,几乎达到了冗官的地步。

唐代的员外官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唐六典》

《通典·职官典》等虽都说员外官不是正员官,但员外官在任命问题上与所谓摄官、检校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比如有些员外官是朝廷的贬官,有些员外官是朝廷笼络少数民族的封官,这些都不是地方长官所授官,但无论如何,员外官是非正员官却是可以肯定的。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可见,甚至在西州地方政府和车府中都存在员外官,而且军府中员外官所见较早。

唐置员外官虽然最早在永徽五年(654年),但那时有种类数额的限制,真正大置员外官是在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之后。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六载,

"神功元年(697年),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同书卷二百八又载: “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大置员外官,自京司及诸州凡二千余人。”

而西州地区约早神功元年十年即有员外官了,这些员外官分别姓沙钵、康、何,分属突厥和昭武九姓。

西州早于内地设置这些少数民族员外官,自有用意。垂拱年间西域形势紧张,东突厥骨咄禄强盛起来,威胁唐王朝边境;九姓回纥同罗、仆固等部叛唐入东突厥;吐蕃乘机侵扰河西;而与唐朝比较亲近的西突厥十姓部落时常受到东突厥的袭击,内部混乱,散亡略尽。安西四镇处境危急,唐朝迫于军力不济,垂拱二年十一月,武则天不得已下令废弃四镇。

为了安抚西突厥,稳定西域局势,当时委任西突厥可汗后裔阿史那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兼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押五咄禄部落,委任阿史那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兼都护,袭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此时又在西州设沙钵那员外果毅,大概也是为了安抚西突厥,稳定西域局势。之后又设康延、何某为员外官,其做法与任用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相一致,都是为了笼络西突厥、昭武九姓人,借用他们的力量稳定西域的局势。

地方上员外官出现较晚,大约与中原情况相当。肃宗乾元二年八月曾经对州县员外官问题下达专门敕令,谓:

“今员外之官,所在甚众,既不厘务,空效驱驰。将适乡闾,复拒职守。念其旅寓,良可优矜。应州县见任员外郎官,并任其所适,计考秩满后,各与成资,仍于本色内减一两选,与留。其先缘罪累者,不在此限。如员外官中,材识干济,曾经任使州县所资者,亦任量留。每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不得过四人,下州不得过三人。上县已上不得过一人。”说明乾元二年地方员外官已经众多,朝廷不得不限定每州数额。

《清明上河图》中的“王员外家”客栈

总得来说,主要是武则天在统治时期,为了广揽人才,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后,员外才开始泛滥起来。据《唐要》记载:“员外及检校试官斜封官,皆神龙以后有之。”

唐玄宗继位以后,对于祖母这种做法很不喜欢。下诏罢除所有的员外官、试官和检校官,并对以后这三种官的任命作出了明确规定。“员外及检校试官斜封官开元大革前事,多已除去,唯皇亲战功之外,不复除授。今则贬责者,然后以员外官处之。”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从唐玄宗以后,担任员外官的就主要是那些被贬的官员了。

而这种情况到了明代以后则出现了另一种局面,即员外彻底通俗化了。

明代员外郎作为六部属官,从初建到定制有一定的变化过程。明初沿袭元朝旧制,设置中书省统领六部,下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都隶属于中书省。吏部初置,设总部、司勋、考功三属部,每部设员外郎一人。兵部设置同于吏部。礼部则初设就为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四属部,部设员外郎一人。户部下设五科,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每科设员外郎一人,总科员外郎二人。刑部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四属部,部设员外郎各二人。初置工部及官属,设总部、部、水部并屯田为四属部,总部设员外郎各二人,其余三部各一人,共31名。

洪武八年,中书省上奏称户、刑、工三部事务繁杂,要求增加人员,因此户部五科员外郎都变成二人,刑部和工部则增设四科,科设员外郎二人,六部员外郎员额增加为38名。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随着六部品秩的提高,所属机构人员设置也越来越完善。

这一时期,六部每部都分设四属部,每属部设员外郎一人,比较统一。吏部礼部兵部工部员外郎,在此之后所属的部名字有所变化,称为清吏司,但人员设置成为定制。而户部和刑部在洪武二十三年,分四部为十二部,部设员外郎各一人。宣德十年增加为十三清吏司,各有员外郎一人。刑部各设官,如户部之制,这一时期六部员外郎共计42名。户部后期虽增设四川、云南司员外郎各一人,但也是时设时除,并非定制。

到了明中后期,民间也开始有了员外,但与官职员外郎有别。世俗化员外不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世俗化员外既非朝廷官员,自然没有官职员外郎的权利与义务。世俗化员外非官职员外郎,同时也非官员。虽然称呼为员外,可是在平民百姓看来并非官员,其与真正的官宦还是有门第尊卑之别的。

这一时期的员外既已没有官职员外郎性质,那对其这样的称呼只是作为一种尊称。《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程朝奉单遇无头妇

王通判双雪不明冤》篇有这样的记载,直隶徽州府有一个富人姓程,由于其地方习俗,习惯将家财丰厚的人称呼为朝奉。“就象称呼富人为员外一般,总是尊他”。

而在《龙阳逸史》中有更为明确的记载,“说的是庐陵地方,有个员外,姓钱名坤。这个员外不是吏户礼兵刑大部中的员外,只为有了两分钱钞,人上过誉他的美名”。《连城璧》中妇人挣起一分绝大的家私,封赠丈夫做了个有名的员外。

明清时期的员外多家产丰厚生活富足,在笔记小说中的记载往往用“家财万贯”“家资殷富”“大富”“豪富”等字眼来突出其家财之多。例如《连城璧》中的杨员外“因他家资有百万之富,人都称他为杨百万”。

关于这些民间员外,明清小说中的记载有很多,通过这些我们也可得知,在当时,员外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市镇之中,在农村则很少有员外之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财富集中于市镇地区,而员外郎世俗化的就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我们所见到被称为员外的人,无不是家财雄厚,富庶一方,而这些员外也大多从事工商业。

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高员外可以说很符合那个年代员外的样子了

不过这些员外有时也是朝廷控制百姓的一种手段。明代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稳定,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实行里甲制度,同时以老人制作为辅助,对乡村社会进行有效管理。明初政府以丁粮多者或豪门大户担任粮长和里长,这些人也就是被称为员外的一群人。除了想通过将他们纳入由官府主导的组织框架,以加强对他们的制约和控制,同时还试图通过这部分人实现其社会控制的目标。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乡村基层组织也在不断变化。

员外作为朝廷的控制手段,也会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比如社会救济等。《醒世恒言》卷三十一记载张员外一向乐善好施,适逢腊月初大雪,张员外便叫人开仓库,散钱粮给贫户。

明代时,一些员外祖上还是官宦出身,可到了清代,特别是清代中后期,员外基本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了,一些富商大户基本都被称作“员外”,这个词也彻底烂大街了。

标签: 唐朝员外

更多文章

  •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在哪儿?四川发现一处古城遗址疑似女儿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游记,女儿国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在哪儿?四川发现一处古城遗址疑似女儿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游记》中把唐僧取经路过的女儿国写的让人神往。但女儿国到底是否存?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也曾记载过女儿国,但千年来,关于哪里才是女儿国?如今什么样?一直是一个谜团。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金川县发现了

  • 竖亥是谁?华夏民族量度制作的鼻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上古,竖亥

    竖亥是谁?华夏民族量度制作的鼻祖!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淮南子•墬形训》:“使竖亥步自北极,至於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高诱注:“太章、竖亥,善行人,皆禹臣也。”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竖亥健步,寻源于三岛。”清龚自珍《送徐铁孙序》:“大海际南斗,竖亥

  • “牛李党争”和“朋党之争”有什么区别?造成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宋朝,牛李党争,朋党之争

    “牛李党争”和“朋党之争”有什么区别?造成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宋代的朋党之争和唐代的牛李党争有何不同?最大区别,就是一条:唐朝人比宋朝人更负责。唐朝牛李党争双方,虽说各有私怨利益,但国家大事面前,都是负责任的政治家,关键时刻常能顾大局。而宋朝的朋党之争,与之一

  • 隋唐远征高句丽的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为什么临死都没征服高句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高句丽

    隋唐远征高句丽的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为什么临死都没征服高句丽?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征战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未能使高句丽臣服,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

  • 雍正乾隆为何要打压皇族宗亲?打压效果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雍正,乾隆

    雍正乾隆为何要打压皇族宗亲?打压效果怎么样?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末年,慈禧专权朝政,签下了一件件丧权辱国之条约,给近代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这种为历朝历代深恶痛绝的后宫干政之举,却大张旗鼓的在晚晴的朝堂上演,不论是满汉朝臣还是皇族宗亲都未能有效制衡。如果说朝臣不言是因为身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哪些犯人不被释放?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赦天下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哪些犯人不被释放?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可以掌控一个王国中的所有人和物,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那在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呢?大赦天下指的是什么?

  • ”倭寇“是什么?早期倭寇活动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倭寇

    ”倭寇“是什么?倭寇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元朝统治者征日失败后,日中两国邦交迄末正式恢复,但民间贸易从未中断,甚至足利尊氏为筹措天龙寺建筑经费,还曾于公元1341年派天龙寺船赴元贸易。后来两国民间贸易受到倭寇的严重干扰。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

  •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先秦时期,姓氏有别。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其王室究竟是那种“氏”呢?“氏”相比“姓”来说,要复杂得多。在先秦时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姓”代表着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明末大儒顾炎

  • 古时候衙役抢着押送流放犯人,这是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古时候衙役抢着押送流放犯人,这是为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中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在古代,皇帝一言九鼎,如果谁要是触犯了皇帝,无非就是三种结局,第一种情况皇帝纳谏如流,你提的意见皇帝会听,第二种情况皇帝非常生气,把你拉下去砍了,第三种情况皇帝心里不爽,把你革职查办流放边疆,“

  •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一半欢喜一半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韩信,刘邦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一半欢喜一半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曾经无限感慨的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