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雍正乾隆为何要打压皇族宗亲?打压效果怎么样?

雍正乾隆为何要打压皇族宗亲?打压效果怎么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1/20 9:04:53

雍正乾隆为何要打压皇族宗亲?打压效果怎么样?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末年,慈禧专权朝政,签下了一件件丧权辱国之条约,给近代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这种为历朝历代深恶痛绝的后宫干政之举,却大张旗鼓的在晚晴的朝堂上演,不论是满汉朝臣还是皇族宗亲都未能有效制衡。如果说朝臣不言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那么号称铁帽子王的皇室宗亲却又是何原因闭口不言的呢?

原来清朝中后期的皇族贵胄早已不复清朝开朝时的威风了,长期的中央集权不仅泯灭了百姓的尚武风气,也早已扼杀了宗亲们的威风。而清朝中央打压宗亲的故事要从康熙朝后期发生的那场夺嫡之争说起。

九子夺嫡,是康熙在位期间后期,他的九位皇子围绕储君之位所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夺嫡政治斗争。夺嫡之争基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皇长子胤禔与皇嫡子胤礽之间展开,后期则主要集中在八王党与四王党之间。

早期的围绕储君之位的嫡长之争,引发了朝堂之上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朋党争斗,将众多满清朝臣卷入其中。中期为推翻皇太子,八王党同样聚集了以佟国维为代表的大批朝臣造势。八阿哥有九阿哥、十阿哥助阵,后期崛起的四阿哥同样有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扶持。当这场波及甚广的风波最终尘埃落定的时候,太多的皇族宗亲被牵扯其中了。

最终皇四子胤禛获胜,是为雍正皇帝。雍正一词本就是为了向天下表明其得位正统的意思,亦反应出胤禛对天下民口的忌惮之意。总之,除了始终站在自己身后的几位兄弟,其余曾参与夺嫡的康熙朝皇子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仅是与雍正斗争激烈的八王党成员和被先皇软禁的皇长子,就连后期退出夺嫡争斗的三阿哥同样没能逃过贬斥。雍正皇帝对宗亲的打压开了清朝打压宗亲的先头,此前虽皇族内部偶尔争斗,但却从未出现过在剥夺世袭权力的事例。

随着清朝统治时日的增加,皇族内部之间的血亲关系也日渐疏远。另外由于采用儒家统治模式,草原上那种熟人治理体制日益无法延续下去了。倚重官僚体系而非血亲亦可将天下治理的有声有色,还不用担心被篡权。不过纵使雍正不断加深对宗亲反对自己势力的打压,却还是放过了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前太子的长子弘皙。那么雍正为何要特别优待自己的这位侄儿呢?

由于雍正上位后,四面反对势力此起彼伏,不得不用重典以镇压各方,然而如此行径难免落得一个残暴不仁的评价。前太子生前与雍正并无冲突,雍正在位仅仅两年后这位曾经的太子便因病去世。所以为了美化自己重视情义的形象,雍正对待弘皙一直很优厚。弘皙也是雍正子侄辈中第一个获封亲卫爵位之人。

雍正想演一出叔侄和睦的大戏给天下人看,弘皙也愿意配合他。二人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和谐共处,在血雨腥风的朝局变动中始终保持一种难得一见的温情。这不仅感动了不少朝臣,也同样感动了雍正自己。雍正显然以为这位称自己为皇父的侄子早已认同了自己皇帝之位的正当性,可弘皙并不这样看待。当雍正前期高压治国之时,这位曾被祖父康熙看重的亲王收拢了所有羽翼和光芒。但当雍正逐步放缓对内部敌人的监管姿态之时,这位前东宫太子的长子便开始蠢蠢欲动。

不过终究在雍正一朝,弘皙并未妄动。而是等到了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方才敢于张开手脚,大肆网络党羽。此时的朝臣之中大多雍正功勋,但在八旗家族之中却有许多人仍然响应前太子遗留给弘皙的身份光环。而包括怡贤亲王胤祥的嫡长子和庶长子在内的众多失意宗亲更纷纷加入了弘皙的集团之中。

怡贤亲王胤祥的嫡长子弘皎本来都有望继承亲王爵位,可父王胤祥担心他继位之后使得怡贤亲王的招牌树大招风,所以改立九岁幼子为王储,而庶长子弘昌自幼调皮,故而被父亲刻意圈禁。总之一大批皇族宗亲在九子夺嫡的风波过去仅仅十几年后,再一次走上了威胁皇权的道路。

不过宗亲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早年支持雍正登位的十六弟,也就是托孤大臣庄亲王胤禄加入弘皙集团后又反悔。四面漏风的弘皙集团在乾隆眼里形同透明一般,不过正是因为知晓太多宗亲的卷入,乾隆决定抢先下手快刀斩乱麻,避免了更大的政治风波。不过在处置这些宗亲的时候,意图效法自己圣祖爷爷的乾隆选择的宽大处置,而处理此事之时的乾隆年岁尚不足三十,而立之年未至。

经过了这一番事情,年轻有为的乾隆皇帝开始有意识的打压宗亲贵胄的权力了。明朝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和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促使乾隆明白皇家之内无亲情,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必然要对威胁自己和皇权之人镇压到底。

在古代历史中,曾出现过多次君上宗族被严厉打压的朝代。商朝经历了宗室频繁篡权的九世之乱后开始压制宗亲势力、曹丕面临宗亲掣肘后也走向了相同的道路。然而不论是殷商还是曹魏,在面临方国叛乱(凤鸣岐山,武王伐纣)或权臣篡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时,皆因没有宗亲拱卫而亡。但清朝并不存在以上朝代的问题。

清朝政治制度是以八旗为国本的,这种源自草原部落联盟的体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宗亲藩王对中央的拱卫职责。所以乾隆皇帝终其一生都在极力限制宗室的权力,并留下了“亲王不得入军机”的祖制。

正是在雍正、乾隆两朝的打压之下,晚清时期的宗室依然衰败不堪,这也为慈禧后宫干政提供了便利条件。

标签: 清朝雍正乾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哪些犯人不被释放?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赦天下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哪些犯人不被释放?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可以掌控一个王国中的所有人和物,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那在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大赦天下呢?大赦天下指的是什么?

  • ”倭寇“是什么?早期倭寇活动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倭寇

    ”倭寇“是什么?倭寇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元朝统治者征日失败后,日中两国邦交迄末正式恢复,但民间贸易从未中断,甚至足利尊氏为筹措天龙寺建筑经费,还曾于公元1341年派天龙寺船赴元贸易。后来两国民间贸易受到倭寇的严重干扰。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

  •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

    姓与氏有什么区别?“氏”用于区别贵贱!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先秦时期,姓氏有别。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其王室究竟是那种“氏”呢?“氏”相比“姓”来说,要复杂得多。在先秦时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姓”代表着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明末大儒顾炎

  • 古时候衙役抢着押送流放犯人,这是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

    古时候衙役抢着押送流放犯人,这是为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中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在古代,皇帝一言九鼎,如果谁要是触犯了皇帝,无非就是三种结局,第一种情况皇帝纳谏如流,你提的意见皇帝会听,第二种情况皇帝非常生气,把你拉下去砍了,第三种情况皇帝心里不爽,把你革职查办流放边疆,“

  •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一半欢喜一半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韩信,刘邦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是忧?一半欢喜一半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曾经无限感慨的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布衣

  • 真正的贵族“上古八大姓”是哪八个?如今还剩下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上古

    真正的贵族“上古八大姓”是哪八个?如今还剩下几个?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在上古时期不是每个人都有姓的,只有贵族才能拥有,有八个姓氏是最为尊贵的,这八个姓被称之为“上古八大姓”。同时这些姓氏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

  • 大唐陌刀阵的威力有多大?陌刀最后为什么消失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陌刀

    大唐陌刀阵的威力有多大?陌刀最后为什么消失了?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陌刀是中国唐代长柄刀的一种。开始流行于高宗至开元十年之间。其最早的原型可能是西汉时的斩马剑,因为两者都是双刃、狭长、锋利异常,可刺可坎,专为对付骑兵。由于唐代禁止陪葬,也不许民间持有,至今无出土文物,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 古代的时候有零食吗?古人的零食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古代的时候有零食吗?古人的零食是怎么样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代人的生活中,除了每天必须要吃的主食之外,偶尔也会吃一些小零食,而且市面上各种零食层出不穷。不过,零食可不是现代人的特产,古代人同样也有零食,只不过因为古代并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用来调味,所以古人的零食大部分都是真正的原

  • 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赵佶

    靖康之耻是怎么发生的?靖康之耻对宋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宋朝是历史的经济强国,但是由于当时崇文抑武,所以导致当时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在北方人逐渐强大起来之后,终于对软弱的宋朝给予了重击,发生了靖康之耻。在当皇帝之前,赵佶是一位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的有为青年,朝野上下的口

  •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

    “烽火狼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烽火”为什么叫“狼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狼烟”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里说的是“烽火”,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烟火,等到诸侯率领大军前来护驾,才发现自己是被耍了。而烽火狼烟,都是代表“战争”的意思,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