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宵节竟然起源于古印度

元宵节竟然起源于古印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1/11 3:54:00

《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

春节与元宵本无关联

元宵节和春节只差十五天,从春节到元宵,节日的气氛持续不衰,所以现在的人们甚至都把元宵视为的春节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元宵跟春节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们有截然不同的来源,春节是华夏民族古老的节日,而元宵则是来自印度的异域节日,春节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元旦(又称元日),而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元旦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是旧历结束新历开始的日子。每个民族都过元旦节,但不同民族由于历法不同,过元旦节的时间各有不同。中国的周代曾经以冬至为元旦,因为那时候的历法把太阳回到南回归线的日子即冬至作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但后来的历法把立春作为全年的第一个节气,于是离立春节气最近那个月的初一就成了元旦,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日子也就成了中国传统的过年日。中国根据立春日确定元旦的做法,体现了地处温带的中原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元宵节在古印度如诞生的呢?

原来,东汉以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起源于印度的节日风俗也随佛教流行中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元宵节。印度地处热带,不像中国这样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那里一年到头的气温变化不大,四季鲜花盛开,树木绿不凋,很难看出春华秋实的四时变化,因降水量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旱季和雨季的更迭倒很明显。因此,印度历法就将一年分为两季,从一月到六月是雨季,六月到十二月是旱季。此外,印度历法是将一个月分为两个半月分别计数,上半月,从初一新月初见到十五月圆之日,称为白月,下半月,从十五月圆到月末的月晦之日,则称为黑月。

由于印度气候炎热,因此,他们喜欢在夜间举行节日庆祝活动,而十五日月圆之日,皓月当空,澄照大地,因此,印度人就把一月十五日作为雨季半年的开始之日,并在这天的夜间灯结彩,彻夜狂欢,欢度新年,这就是印度的元旦。同时,他们把七月十五日作为旱季半年的开始之日,在这天夜里同样也要张灯结彩进行庆祝。由于中国有自己的元旦,因此印度的元旦风俗随佛教风俗传入中国后,就只能改称元宵了。尽管名字变了,但时间没变,基本的过节风俗也没变,这就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闹元宵的来历。——而印度七月十五的节日到了中国则成了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节因为是雨季的结束,所以就改悬灯为放河灯。盂兰盆节在佛教又叫解夏,因为炎热多雨的夏天过去,僧人们终于结束了长达三个月坐夏安居的苦修生涯,从此可以出门游方化缘了。

元宵节又如何传入中国呢?

佛教是东汉汉明帝时期才传入中国,因此,中国人过元宵灯节也是始于此时。在已经散失的《僧史略》一书中就记载说,汉明帝命令臣民在正月十五这天夜间高悬明灯,以宣扬佛法。但一开始,过元宵节的主要是佛教徒。直到隋代,元宵灯会才成为一种盛大热烈的民间游乐活动,燃灯赏灯的同时,还伴随着五花八门的社火百戏表演。隋炀帝喜欢铺张,铁树银花、灯火辉煌的元宵节恰好投其所好,所以,元宵节在隋炀帝时代盛极一时,隋炀帝自己就有一篇《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就道出了当时京城元宵灯会的盛况:“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到了唐代,由于大唐帝国国力强盛,热闹红火的元宵灯会正可用来点缀升平,因此,唐代的元宵灯会更是盛况空前。唐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就是咏元宵的名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丽,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历代人诗词笔记中不乏对元宵之夜的记载,不过,古人笔下真正能够将元宵胜景描写得历历在目的,当属《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中的描绘。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师徒们先在佛殿上看了献佛的灯,又随寺中的和尚们去城中赏灯。

文人骚客们对元宵节情有独钟

旧时城市中没有电灯,更没有路灯,平日夜晚的街市,只有孤月清,疏星点点,无月的夜晚,更是漆黑无边。每年只有到了元宵之夜,无论是大道通衢,还是穷街委巷,皆彩灯高悬,烛光照地,其时又正值正月望夜,明月高悬,繁星满天,月光星辉与灯华烛光交相辉映,再加之欢舞的龙灯,璀璨的焰火,缤纷的社戏,喧天的锣鼓,那无边的欢乐,旖旎的风情,繁盛的光景,怎能不让刚刚经历过严冬见惯了漫漫黑夜的人们心花怒放,意乱情迷。自从有了电灯,现代城市就成了不夜城,大街上路灯彻夜不熄,大厦里通宵灯火辉煌,闹市区更是霓虹斑斓,置身于华灯迷离的不夜城中,元宵灯火尽管依然是火树银花,争奇斗艳,但已经难以像旧时那样激起人们的惊异和欢喜了。

像辛稼轩《青玉案•元夕》中的那种惊异和欢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元宵的火树银花渐渐迷失于现代城市的万家灯火之中,历尽千秋万代依然能够让人依依相思的,或许只有灯火阑珊之时那惊鸿一瞥。

标签: 元宵节古印度

更多文章

  • 陈文帝陈蒨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陈文帝陈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陈蒨,南北朝,皇帝

    陈文帝陈蒨(522—566年),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 ,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6年在位。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陈霸先去世,陈蒨即位

  • 萧渊明的父亲是谁 萧渊明父亲萧懿的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渊明,皇帝,南北朝

    萧渊明(?―556年6月2日),又作萧明、萧深明,字靖通,南梁皇帝,梁文帝萧顺之之孙,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初封贞阳侯。太清年间(547年—549年),任豫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萧渊明的堂兄梁元帝萧绎被西魏杀害,承圣四年(555年)萧渊明被北齐立为傀儡皇帝,不久病死。萧渊明的父

  • 梁元帝萧绎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绎,皇帝,南北朝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 ―555年1月27日 ),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于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

  • 天龙八部天山童姥武功怎样?天山童姥会哪些武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天龙八部,历史剧,天山童姥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主攻手少阳三焦经(内分泌系统),修炼时必须吸饮鲜血,不然无法修炼。天山童姥自六岁起练这功夫,36岁返老还童,花了30天时光。66岁返老还童,那一次用了60天。96岁,再次返老还童,便得有90天时光,方能回复功力。八荒六合惟我独尊功虽然威力很大,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每次返老还童之际,

  • 天龙八部中天山童姥喜欢谁?为什么没和他在一起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天龙八部,历史剧,天山童姥

    天山童姥和小师妹李秋水同时爱上了同门师兄弟无崖子,童姥在二十六岁时,本有一次机会通过练功治愈残疾,不料被李秋水在他练功的紧要关头大喝一声。使她全功尽弃,从此残疾终身不治,而无崖子当然不会爱上她这么个六岁儿童般身形的“大师姐”。自然选择了李秋水,所以童姥受到了双重的打击,一是身体的不治,二是爱情的失望

  • 盘点世界三大名刀 武士刀马来刀和大马士革钢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闻,盘点,名刀

    世界三大名刀是什么?目前公认的世界三大名刃分别是大马士革钢刀、马来刀和日本武士刀,大马士革钢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首,而第二的则是一种不怎么出名的名刀——马来刀,日本武士刀是目前世界公认第三位(也有说法是第二位)的名刃。世界三大名刀——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是目前世界公认第三位(也有说法是第二位)的名刃是

  • 印度佛像的发展历程 印度佛像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佛教,印度,宗教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王镛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主修印度艺术专业,对印度艺术如何从印度历史和宗教中演化的过程极有研究。请他就展览的特点和背景作解说,对进一步认识那些缄口不语的神佛大有帮助。最早开始出现的是菩萨像,后来才出现佛像。佛陀被神化,明显地发生在古代印度西北部,也就是现在巴基斯坦和阿

  • 天龙八部中段延庆怎么死的?段延庆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天龙八部,历史剧,段延庆

    段延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人物,原为云南大理国太子,段誉生父,后因大理内乱,被奸臣杨义贞谋国后流亡出外,因其身份,受到多方追杀,最后身中无数刀,虽保住性命但面目全毁,双腿残废,仅能腹语交流。后强练家传武学,终于以一残疾之身成为西夏一品堂一等一的高手,练成武功后,开始向当年追杀他的人展开疯狂

  • 和段延庆同为四大恶人之一的云中鹤个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天龙八部,历史剧,段延庆,云中鹤

    云中鹤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四大恶人之一,轻功在小说中数一数二,极为好色,曾被镇南王府四卫围攻,仗着轻功高绝逃离追捕。云中鹤现实中人物模板为金庸的亲表哥徐志摩。这人身材极高,却又极瘦,便似是根竹杆,一张脸也是长得吓人。(原文第五回)角色能力四大恶人之四,号「穷凶极恶」,为一好色之徒。轻

  • 宗教是维系古代印度凝聚的主要力量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印度,宗教

    说印度社会极其杂多样,说印度历史“合少分多”,还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复杂、多样、分裂的背后,的确还有一些起着统一和凝聚作用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赋予印度以统一的性质。否则,印度早就不成为印度,印度人也就不成为印度人了。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尽管各宗教哲学派别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