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苏味道

苏味道的人物介绍

苏味道

苏味道的资料

中文名:苏味道

国 籍:大唐(武周)

民 族:汉族

出生地:赵州栾城

职 业:官吏

代表作品:《苏味道集》《正月十五日夜》

地 位:文章四友之一

典 故:火树银花、金吾不禁、模棱两可

苏味道的介绍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9岁能文。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苏家庄(在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在《新唐书》中,唐朝宰相中有苏味道,他属于赵郡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其有著名后裔为苏轼,以后有人因官居于赵郡,因此而留居下采。苏味道的父亲苏荣,也没有多大官位,味道自小聪颖,并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

,因此他及第后官位虽不算十分畅通,但在武则天当政时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跻身相位。在当时强权当政时,他为避免得罪各方,而处事模棱两可,故又有“苏模棱”之称。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味道弟味玄,也居官膳部员外郎。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然成就不及沈、宋。《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衣冠冢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妻子为一代名将裴行俭之女。味道子辈有苏伯,膳部员外郎;苏份;苏倜,兖州刺史;苏惋,职方员外郎。味玄子辈有苏偃。味玄孙辈有,苏油、苏准、以及任郴州刺史的苏汤。

有关“苏味道”的历史故事

  • 历史上苏定方和裴行俭什么关系(裴行俭与苏味道)

    在《风行烈》中,裴行健非常崇拜苏,希望苏能收自己为徒。历史上的苏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苏跟随父亲讨伐汉奸。唐朝建立后,苏为唐朝效力,跟随李屡立战功。在唐太宗时期,苏很受的器重,许多关键战役都交给了他,可见他的能力之强。苏确实收了裴行健做徒弟。据说裴行健所有的格斗战术都是他教的,所以裴行健后来的成就其实离

  • 《赠苏味道》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 唐代政治家苏味道为官之道-“模棱两可”

    [摘要]:唐代政治家苏味道为官之道-“模棱两可”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古代的官职,这些古代官职之中很多名称都非常的相似,经常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例如知府、知州、知县,它们仅有一字之差,往...历史上的清朝大臣刘墉,是一个

  • 苏味道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有哪些历史事迹?苏轼是他的后人吗?

    [摘要]:苏味道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有哪些历史事迹?苏轼是他的后人吗?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眉山苏氏的由来?公元705年神龙政变,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后迁益州(即成都)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其子苏份定居眉州,便是眉州苏家之始。眉山的三苏指的是苏洵及苏轼、苏辙...谁生前以文词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黎?李

  • 唐朝政治家苏味道简介: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味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味道(648—

  • 苏味道和苏轼的关系(苏味道和苏轼是否有血缘关系)

    石家庄栾城有个苏邱村,苏邱村以前叫苏丘村。苏丘也就是苏家坟的意思。因为村里有座苏家大墓,它就是唐代苏味道墓。清朝雍正年间,为避讳孔丘(孔子)之名,改名苏邱村。苏味道墓位于苏邱村中部,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3500平方米。封土高约4米,直径约10米,四角有四座井亭,墓台周围有翠柏和白玉栏杆环绕。墓

  • 苏味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赏析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首诗)

    作为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也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先祖,他有篇佳作流传千古,那就是这首:《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破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为什么要说这首诗?因为它是典型的描述唐朝当时盛况的诗。要想真正解读这首诗,就得从当时的唐朝的一个制度

  • 唐朝政治家苏味道简介: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味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味道

  •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苏味道,字守真,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唐朝高宗年间,还是秀才的苏味道就以文才出名,20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生的仕途生涯。苏味道有个外号“苏模棱”,因为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所以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以苏味道为例

    事实上,对于懒政庸官,历史上比比皆是,而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官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为我们中国已经背负千斤重担的广大学子们又加了一层重担,因为有他,我们的试卷上多了两个要考我们的成语,一是火树银花,二就是模棱两可。这位如此“关爱”后世考生的官员就是唐朝的大宰相苏味道,这位仁兄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先后三次

  • 有哪些与苏味道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朝宰相、诗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味道出自赵郡苏氏。自幼聪颖,并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赏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赏析唐朝是我国古代最繁盛和丰饶的时期,因其开放包容的举措和广纳四海的胸襟鄂闻名于世。因此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描绘人们平和安详生活的景象的诗词。比如唐朝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味道所写的《正月十五夜》便是其中颇具名气的一首诗。这首诗吟咏的是公元705年神都

  • 唐朝宰相:苏味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即进士及第,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因而得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苏模棱”,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苏味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苏味道模棱两可是怎么回事

    苏味道模棱两可苏味道是唐朝初期的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出生在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一带。他自小的便是一个异常温顺的人,他的弟弟经常要他为自己办一些事情,一旦苏味道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他便会毫不留情对他一顿臭骂。但是苏味道也不朝他发脾气,一直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好似骂的不是他一样。性格如此温柔

  • 唐代政治家苏味道简介

    苏味道简介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

  • 苏味道与苏轼有什么关系

    苏味道与苏轼苏轼这个名字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听过,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宋词中著名的“豪放派”中的开创者,与另一位大文豪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和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在赞叹苏轼惊人的才能的同时,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祖先,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味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评鉴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唐朝是我国古代最繁盛和丰饶的时期,因其开放包容的举措和广纳四海的胸襟鄂闻名于世。因此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描绘人们平和安详生活的景象的诗词。比如唐朝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味道所写的《正月十五夜》便是其中颇具名气的一首诗。这首诗吟咏的是公元705年神都洛阳

  • 苏味道的诗有何特色

    苏味道的诗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是唐初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人。据史书记载,他从小便显示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九岁的时候就已经会作诗了。他与当时同为赵州人氏的诗人李峤因为文辞方面的突出才能而被称为“苏李”。在二十岁的时候中进士,此后因为出众

  • 苏味道墓在什么地方

    苏味道墓苏味道,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人氏。他自小便显示出来出众的文学才华,九岁便会作诗,还与当时的另一个诗人也是赵州人的李峤因为文辞方面的才能而被并称为“苏李”,又和崔融、杜审言四人一起被称为“文章四友”,可见人们对他在诗词方面所展现的天赋的认同。苏

  • 苏味道写下一诗少有人知,辛弃疾效仿后,却创下一首宋词绝唱

    在诗词的海洋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美到极致的千古名句,比如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受众人喜爱的永远是《青玉案》中的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