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3/12/21 5:46:44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解析】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探源】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故事】

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标签: 三十六计兵法假道伐虢

更多文章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凉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清代凉帽,清朝服饰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凤冠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服饰,清代凤冠

    清代凡后妃命妇,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霞帔是宋代以来妇女的命服,随品级的高低而不同。《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明代霞帔就是这种形式。清代命妇礼服,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霞帔为之。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霞帔下施彩色旒

  • 中国历史上最富的朝代不是唐宋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坐定江山后,定都长安。开皇二年(582),他下令在旧都城之外修筑新都城。因为杨坚早期被封为大兴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兴建,不是在旧的基础上扩建,而是在短时间内按周密规划兴建的崭新城市。全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个部分组成。宫城(皇帝一家居住地)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东西长2820

  • 乐平公主杨丽华的生母是谁?独孤伽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乐平公主,杨丽华,独孤伽罗

    杨丽华(561年-60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隋文帝杨坚长女,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建德二年(573年),嫁给当时的太子宇文赟为太子妃。宣政元年(578年),宇文赟即位,被立为皇后。然而宇文赟荒淫无道,竟然同时并立四位皇后,即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后来又逼淫宇文温之妻尉迟炽繁,等宇文温

  • 北宋的东京在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宋,东京,

    北宋的东京在现在的河南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的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

  • 沈阳城打哪儿来?哪片地下藏着“古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沈阳,古城

    沈阳城打哪儿来?沈阳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我们脚下的哪片土地上?沈阳城有哪些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有些真相原来是这样。震惊沈阳人类活动史距今11万年沈阳的人类活动史最早该追溯到哪里?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曾发现过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2012年到2014年,先后3次对沈阳农业大学后山遗址进行考古发

  • 清朝服饰之:清代指甲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服饰,

    贵族女子留长指甲,以凤仙花或指甲花染指甲的风气由来已久。清代用金银做成指甲套,纹饰极为精美华丽,种类丰富。本图为清代的指甲套(也称“护指),从左至右依此为清代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护甲、清代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清代玳瑁嵌米珠团寿指甲套。清宫戏中妃嫔戴的长指套

  • 清朝服饰之:晚清氅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服饰

    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

  • 清朝服饰之:清代乾隆戎装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服饰,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

  • 大唐公主谁嫁得最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主,唐朝公主,升平公主

    在一般人看来,皇帝的女儿至尊至贵,嫁妆丰厚,一定不会有嫁不出去之担忧。然而,正因为金枝玉叶的尊贵身份,选择范围极其有限,公主的婚事反而成了老大难问题,除了担任“和亲”使者,远嫁异域蕃邦,又有几个能找到理想的归宿?在唐朝,美丽多情的高阳公主若不是嫁了个其貌不扬、出息不大的房遗爱,她能对佛门弟子辨机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