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也是迫不得已!

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也是迫不得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3/12/25 16:23: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自明朝初期开始,太祖朱元璋就先后下达了“片板不许入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等一系列的“海禁”举措,而且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条例。

明摆着就是为了隔绝明朝与外界的化交流、经济交流、甚至是政治、军事等外交途径,从而给我们塑造出来一种类似于“闭关锁国”这样的“孤立”主义。

可是结合明朝初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来看,朱元璋的海禁却又莫名的有着“时势所逼”的意思,那么朱元璋到底是因为有意“闭关锁国”而海禁,还是因为“时势所逼”而海禁呢?

朱元璋刻意闭关锁国?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这第一点,朱元璋是不是在刻意的“闭关锁国”,若是结合明朝在十四世纪的风土民情以及欧洲十四世纪的国情来看。

明朝这边是经济发达、科技发达、政治体系相对欧洲当时的政权也要相对完善,而欧洲在十四世纪不但没有统一,各种国公国林立,战争也很是频繁,而且还一度爆发了极为可怕的“黑死病”,使得欧洲整体都处于了阴霾之下。

如果咱们暂且不提后来十五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的话,明朝在当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显然都是要遥遥领先于全世界的。

诸如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其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即便放在后来的新航路开辟时代,也足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大。

而且明初时期虽然社会已经相对稳定,但实则并未完全的安定下来,且刚刚经历战争,百姓正是急需休养生息之际,以“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显然势在必行。

如果把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都综合到一起,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对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暂时的“闭关锁国”确实是有着推行的必要性的。

也唯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以“农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减少外部势力的掣肘,实现自给自足,稳定发展。保证自己的“天朝上国”地位。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并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下达的“海禁”举措,虽然在洪武初期确实看起来是有着“闭关锁国”,然后自己发展自己不顾其他国家的模样。

但是从洪武中后期他所下达的一系列指令来看,其所针对的目标几乎都指向了一点,也就是明初横行的“倭寇”。

而且明朝“海禁”开始的时间刚好就是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与日本外交失败以后,时间点也吻合。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会下达“海禁”的举措,也极有可能是因为“时势所逼”。

明初的“内忧外患”

当然,不是说“倭寇”这样的散兵游勇就能动摇到明朝的根基,而是因为倭寇的流动性和上岸劫掠的不确定性让明朝极为头疼,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治理。

或者说不是没法有效治理,若真的下定决心整顿,也还是能彻底清除的,只不过明初的局势让朱元璋根本无法达到有效治理的条件。

大家看哈,明朝自洪武元年才推翻了元朝政权,但也仅限于推翻政权,依旧有包括山西、陕西、甘肃、云南以及广袤的北方草原都属于元朝残余势力的统治范围。

这也就意味着明朝初期不但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势在必行,对于“元朝残余势力”的打击同样势在必行,这就陷入了一个矛盾。

不休养生息,“民心”就没了保证,不利于后续建设,可若是选择休养生息,那就没办法去继续打击“元朝残余势力”,那么元朝就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风险极大。

所以为了尽可能缓和这个矛盾,明太祖朱元璋就采纳了“刘基”的提议,推行了“卫所制”以及“军屯”制度。

也就是让百姓和军队“双轨并行”,却又互不干预。把军队和民生进行了一定的划分,让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明太祖朱元璋所说的“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钱”的相关言论也正是因此而来。

所以,如果再结合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期间那总共八次的“明北伐灭元之战”来看的话,很明显朱元璋的战略重心是放在北方战场之上的。

那么势必主要兵力都会投放在北方战场上,而且封建时期的民族问题也并不少,明朝时期那一次又一次因文化属性不同而爆发的“少数民族起义”同样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例证。

所以,在这诸多问题的综合之下,明朝既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还要同时应对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还是时不时的处理下民族问题。

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皆而有之,即便能够下定决心去整顿海盗,也压根抽不出多余的精力以及兵力去应对那如苍蝇一般的倭寇了。

故而也就只能是被动的暂时采用“海禁”这样的消极办法去治理沿海的“倭寇”。而且据史书记载,刚到永乐年间不久,明朝用“海禁治理倭寇”的办法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同样足以证明明朝其实并非是刻意的“闭关锁国”,也是想建立一个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圈子”的。

那么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海禁”实乃是时势所逼之举。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凌烟阁24功臣”都有什么背景?“凌烟阁24功臣”的社会关系梳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凌烟阁24功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凌烟阁24功臣”的社会关系梳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第1位: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父亲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长孙晟,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舅舅是出身于官宦

  •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是如何开始的?相互征伐七十余年是有何仇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夫差,勾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不仅是“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处于东方的吴、越两国也逐渐变强了起来,开始参与中原争霸的浪潮中,双方都有问鼎中原之志,也

  • 古代的变法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变法要成功有什么条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世界,变法,革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变法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的变法多以失败告终,这仅仅是在古代中国,其他文明国度则不同。古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南北朝的刘裕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宋朝的王安石变

  • 如何看待中国人现代的奇怪现象?瞧不起中国古人盲目崇拜西方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现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些中国人瞧不起中国古人却盲目崇拜西方名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有一种怪现象,骂中国历史人物很少有人反对,反而有很多人附和,批评任何西方人马上会有“孝子贤孙”出来反驳。批中国人是言论自由,批西方人就是言语偏激,是极端民族主义。这反应了现在很多中国人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政府究竟有多腐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政府究竟有多腐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官员以钱粮为薪俸向君主效命起,古代官场就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腐败犹如过江洪水般波涛汹涌危害无穷,轻者压榨百姓,营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重则引起朝局动荡直至王朝的覆灭。古往今来,有关腐败的事例不胜枚举

  •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十万贯在现代是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北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十万贯在现代是多少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何优雅地形容一夜暴富?”“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说法,来自一部南朝志人小说集《殷芸小说·吴蜀人》。故事里说,有几个人在一起谈论人生理想时,一人说:“我想当扬州太守。”一人说:“我想拥有很

  • 它们为何被评为中国四大名“枪”?它们的主人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枪,四大名枪

    中国四大名“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四大名枪排行第四:虎头湛金枪 使用者马超,枪身乃混铁精钢打造而成,长一丈一尺三,枪头为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铸就,锋锐无比。中国四大名枪排行第三:梅花枪 梅花枪乃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宝枪.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人,卫子夫

  • 双股剑为何能成为刘备的兵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双股剑

    对刘备的双股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凡是有名的人物都有一件趁手的兵器,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点钢矛,吕布的方天画戟。而刘备用的是双股剑。这个双股剑听起来有点特色,原因就出在这个“双”上。其实,它就是两把插在一个剑鞘里的剑。为何罗贯中给刘备这

  • 什么原因让宋江不喜武松?梁山好汉是否一条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江,武松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江为什么不喜欢武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江和武松的关系其实从一开始就没那么好,武松是二龙山的老大,宋江原来是梁山的老二,现在当上了老大。二龙山和梁山因为要一起对抗朝廷所以组成了抗战同盟,但是武松的二龙山也有人马,招不招安对于武松来说只是选一条路子。所

  • 古代人没有牙刷怎么办?牙刷又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刷牙,古代

    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每次看到牙膏广告,心里面就有个疑问,古代人如何刷牙,那个时候还没有牙膏,可是,不刷牙,牙齿又很容易蛀掉。古代虽然卫生条件比现在差很多,但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