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宝货制”是什么制度?王莽的货币改革!

“宝货制”是什么制度?王莽的货币改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77 更新时间:2024/1/2 3:47: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宝货制”是什么制度?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8年腊月,当了2年“假皇帝”的莽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王莽废掉了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朝”。而王莽称帝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开始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全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土地、币制和商业等改革。而这其中由以币制改革在新朝进行的最为彻底,王莽当政期间一共在全国实施了四次币制改革,如刀币和布币等秦之前的货币都因为王莽的币制改革而在当时被恢复。

但是由于王莽的币制改革实在是太过于的复杂与混乱,再加上又多次废行旧币改立新币,且每次改革钱币都被越改越小,价格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导致民间交易极不顺畅,而且很多的百姓都为这反复无常的币制改革弄得是叫苦不迭,甚至全国无数的百姓都因王莽那混乱的币制改革被弄得是倾家荡产,正所谓“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可以说王莽的币制改革的确对当时的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王莽在币制改革上的喜怒无常,总是喜欢“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并隔三差五的对货币的种类、大小进行改动,更是时不时的就废除旧币改行新币的这些做法,最终让“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不可称数。”的这种情况屡屡在新朝出现。

而在这四次币制改革中,以第二次改革对百姓造成的影响最为深厚,虽然这次改革只是延续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其对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多少的百姓因为这次改革妻离子散,多少的家庭因为这次改革身陷囹圄,“百姓愦乱,其货不行”这就是当时新朝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王莽第二次币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实施“宝货制”。《汉书·传·王莽传》载“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于是造宝货五品。”。也就是在王莽建国二年,王莽以“书“刘”字有“金”、“刀””的借口废除了自己在第一次币制改革中所发行的错刀、契刀和五铢钱,然后“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

“宝货制”的核心就是五物、六名和二十八品。其中五物指的就是“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指的就是“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化、布化六种钱币”。而“二十八品”则相对五物、六名要来的复杂的多,简单的说它分为“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和布货十品。”

其中“钱货六品”分为小钱直一、幺钱一十、幼钱二十、中钱三十、壮钱四十和大钱五十这六种。《汉书·志·食货志下》载“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七分,三铢,曰“幺钱一十”。次八分,五铢,曰“幼钱二十”。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因前“大钱五十”,是为钱货六品,直各如其文。”。其中“小钱直一”值1文,“幺钱一十”值10文,“幼钱二十”值20文,“中钱三十”值30文,“壮钱四十”值40文,“大钱五十”值50文。

“金货一品”就是黄金,在当时一斤黄金值10000文。“银货二品”分为银重八两一流和它银一流,其中银重八两一流值1580文,它银一流值1000文。“龟宝四品”分为大贝十朋、壮贝十朋、幺贝十朋和小贝十朋,史载“元龟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宝四品。”,其中以二尺元龟的龟壳做出的大贝十朋值2160文,以九寸公龟的龟壳做出的壮贝十朋值500文,以七寸以上的侯龟的龟壳做出的幺贝十朋值300文,以五寸以上的子龟的龟壳做出的小贝十朋值100文。

《汉书·志·食货志下》载“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其二枚四寸八分以上的大贝值216文,二枚三寸六分以上的壮贝值50文,二枚二寸四分以上的幺贝值30文,二枚二分以上的小贝寸值10文,而长度没有超过一寸二分的贝壳则一枚值3文。

“布货十品”主要分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这10种,其中小布值100文,幺布值200文,幼布值300文,序布值400文,差布值500文,中布值600文,壮布值700文,第布值800文,次布值900文,大布值1000文。当然在布的材料上,王莽做出了相应的限制,《汉书·志·食货志下》载“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也就是“布货十品”中最次的小布必须达到一寸五分以上的才能当作货币,而之后每长一分,每重一铢,就可升为一档,如小布升为次布,然后价格也相应地增加100文,不过“布货十品”每一件最多也只能兑换1000文。

而以上就是王莽在实施的第二次币制改革中所颁布的28种货币,当然王莽在使用这些材料为货币的时候,他也同时规定“其金、银与它物杂,色不纯好,龟不盈五寸,贝不盈六分,皆不得为宝货。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有者,入大卜受直。”。也就是说如果金、银有杂质的是不能做货币,龟壳不满五寸的、贝壳不满六分的也都是不能做宝货的。

当然由于在当时这28种货币在使用和换算上实在是太麻烦,所以民间的百姓几乎就没有人愿意去使用这些货币,他们大多悄悄的在“私以五铢钱市买”,也就是只用五铢钱进行买卖,对于这28种货币一概不使用。不过王莽显然不愿意民间的百姓不去使用自己所颁布的货币,所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莽决定使用重刑来逼迫百姓使用这些货币。

据《汉书·传·王莽传中》载“百姓不从,但行小大钱二品而已。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王莽为了彻底杜绝民间五铢钱的出现,他下令凡是敢于铸造五铢钱的,一旦被朝廷发现,除了铸造五铢钱的那户人家需要被处以重刑,就连他周边的人家也都要一起被处罚。

同时王莽为了推广自己颁布的货币,他还硬性规定以后只要有人想进出县城的,都必须出示“大布黄千”钱来作为通行证,如果没有这个就不能自由的进出县城,且朝廷上的官员们想要去皇宫见王莽的,也都必须出示这个否则不能进入。不过就算王莽颁布如此严厉的刑罚和条件,他所颁布的“宝货”依然不能在民间流行,最终王莽无奈只得在建国三年废除了这些刚刚施行的二十八种货币,只留小钱值一和五钱五十两种继续使用。

而至于王莽所实施的“宝货制”难以在民间流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这28种货币在使用上实在是太麻烦,再加上每种货币的价值都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的换算上也极其的不方便,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民间的百姓都不愿意去使用这些“宝货”。想想看如此复杂的货币兑换制度,即使是在当代都是无法正常实施的,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也就是如此百姓又如何去使用它呢?再加上在当时龟壳、贝壳这些的物品都能算是钱,且动辄兑换钱币都达到百文以上的,你说这样百姓又怎么乐意去用自己手中货真价实的钱币去兑换呢?

但是王莽却显然没有想到这点,他只是一味的顽固地去实施他的“托古改制”,而其结果就是百姓们被王莽一次又一次的币制改革弄的是倾家荡产,也最终造成了“饥疫,人相食,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矣。”惨痛局面的出现。同时随着百姓因为“宝货制”、“汉币制”等币制改革的实施导致“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的情况的出现后,百姓们终于造反了,新朝最终在存在了15年的时间后也毁在了农民起义上。

其实王莽币制改革的失败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在币制改革中对于旧币的处理方法就已经在世人预示着他将失败。按照正常的情况,在历朝历代推行新币的时候朝廷总会让百姓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旧币换新币,从而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但是在王莽一朝却没有这样的规矩,每当王莽推行新的钱币的时候,都是直接废除掉之前的货币,而丝毫不给百姓兑换的机会。你说这样子如果就是一次那倒也还好,可是王莽数次的币制改革都是如此,且每次几乎间隔都不到数年的时间。

也就是如此,王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国家彻底的在百姓中失去了信用,而这也是为什么到后来王莽的任何改革都在地方上施展不开的最直接的原因。因为百姓根本就不再相信你这个朝廷,所以你又如何去让百姓做出变化呢?再者实际上王莽对于币制改革很大程度并不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是为了去实行王莽自己心中所认知的那个儒家所描述的理想社会,比如在实施“宝货制”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名词都是取自于上古时期和儒家的经典之作。

如“宝货”就取自于周景王所铸的大钱,“次布”来自于《周礼地官廛人》中的“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府。”,“元龟”来自于《书·金縢》中的“今我即命于元龟。”孔传:“就受三王之命于大龟,卜知吉凶。”,“公龟”、“侯龟”、“子龟”取自《礼记王制》。从以上种种迹象表面王莽的币制改革绝对是会失败的,可以说如果一个改革不以实际为目的,而是以理想为目的话,那么它必将会失败。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最终王莽的新朝就是毁在了这些理想的改革中。

标签: 汉朝王莽

更多文章

  • “武卒制”是谁推行的?“武卒制”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李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卒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

  • 清朝宗室爵位分几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各朝代宗室封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帝王赐予宗室、官员或有功人员、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爵位,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由于爵位分为宗室爵和非宗室爵,且历朝历代皆不相同,因此作个简单的介绍。宗室封爵西周时一般

  • 清朝真的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吗?从各方面看看清朝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清朝真的是历史上最差的王朝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中学学近代史的时候,估计是每个人最痛苦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们整个国家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似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有证据表明,清朝并非中

  • 清朝后期为何慈禧能独掌大权?清朝的皇权有多集中?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慈禧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皇权有多集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入关以来历经十位皇帝,其中有七位皇帝都有实权,之后的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都为傀儡皇帝,除去宣统皇帝溥仪只在位三年且年幼不说,同治和光绪两朝的政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可以说清朝入关后的前七位皇帝加上

  • 中国古代最强大的三个王朝!汉唐明三朝是怎么对待藩王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唐朝,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唐明三朝的藩王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最强的三个王朝无非是强汉、盛唐和刚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让诸多朝代头疼的宗亲藩王问题这三个朝代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何为藩王?藩王是介于天子和地方官吏之间的统治者,有属于自己的藩国。这些藩王可能是宗室成

  • 牙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牙刷的发展为何会中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牙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张维迎在北大2017届毕业生典礼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的)最后一项(影响世界的发明)是1498年发明的牙刷,这也是明代唯一的一项重大发明。在1500年之后500多年全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来自中国。”印度在中国西汉时期就

  • 玛雅文明是怎么消失的?玛雅人后来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世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玛雅文明是怎么消失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其实,玛雅人并没有消失,现在还存在于世界上,人类学家研究后发现,玛雅人的血统还存在,玛雅人的后裔继承了他们的体貌特征,比如说嘴唇丰满,鼻梁挺直,额头较宽,这和玛雅人遗留下来的雕像的体貌特征很吻合。而消失的只是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也不是

  • “凉茶”起源于哪里?“凉茶”是怎么制作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现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凉茶”是怎么制作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说到中国的凉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王老吉了。因为王老吉是中国饮料市场中首个开创凉茶饮料的,并且将凉茶饮料做到了几只。当然市场上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种凉茶的饮料的选择,像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等凉茶饮品也非常受欢迎的。其

  • “尼姑似鼠狼入深处”是怎么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武则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尼姑似鼠狼入深处”是怎么来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初年,民间有“尼姑似鼠狼入深处”一说,意思是说,那时候的尼姑像老鼠和狼一样,躲在暗处,善于钻营,甚至可以插手皇宫的事务,左右朝局的变化。《义山杂纂》记载: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叛朝廷,有尼姑作诗为李渊的谋反营造舆论

  • 元朝时期“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元朝要抵制儒家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元朝要抵制儒家思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阶层以儒家思想统治人民,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以饱读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走进朝堂。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统治人民,为历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