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明朝的服饰是怎么样的?明朝官服的演变历程!

历史上明朝的服饰是怎么样的?明朝官服的演变历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4/1/8 0:19:29

历史上明朝的服饰是怎么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服饰,从最早作为保暖御寒的遮蔽物,到逐渐演变为社交礼仪的装饰物,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

最近,古装历史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掀起了一阵热议,其中,人物的服饰穿搭尤受争议。

整体上看,《大明风华》电视剧中的人物服饰穿配精美华丽,无论是从衣裳、面料、剪裁,还是从腰带、纽扣以及凤冠头饰等来看,都足于看出服饰的精致讲究。

《大明风华》剧照

不过,虽然如此,还是被指出服化道不够严谨,服饰错误多,与历史不符等问题。

那么,历史上的明朝服饰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从明朝的官服(补服)入手,来聊聊明朝官服特色及其所寓意的文化。

一、明朝官服的历史演变

早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服饰的礼仪交际作用,如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

曰:“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官服的出现,更是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官服,最早发展于商周时期,随后历经秦、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朝代,直至明清时期,逐渐趋于完善,尤其是明朝时期,官服制度达到了最完备与最繁缛的地步。

明朝官服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为了维护统治,朱元璋提出了出“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的衣冠理念,并对官服制度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这点在我们前面写到的明朝服饰的演变发展中提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去看看。

从明朝服饰看明朝社会,浅谈冠服制度下的明朝服饰如何演变发展?

明朝官服的制定,前后历经了数十年。

《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

( bái xián),六品鹭鸶( lù sī),七品鸂鶒( xī chì),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

pí),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 xiè zhì)。”

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官服样式相当繁复,多样,且文武官员的官服,均设有动物的图案。

注:“补子”,指补缀在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织物,这是明清官服制度的一个显著特色。

《大明风华》剧照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官服补子最早起源于唐朝,武则天在位时,为了赐赏百官,特意在服饰上绣上不同的锦纹,上面包括文字及禽兽图案。到了明朝时期,逐渐发展为补子样式,文字被图案所取代,最后只留下了图案内容。

▲补子最大的特色:

文官与武官的补子图案不同,文官补子上的图案为飞禽,武官补子上的图案为猛兽,即“文禽武兽”。为此,人们用“衣冠禽兽”来形容这种服饰穿着。

二、那么,官服上为何要绣补子图案纹样呢?

1.古人用飞禽走兽图案作为纹饰的历史由来已久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夏民族不断创造和丰富自己的文化,图腾文化便是由此而衍生出来的。

早在很久以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习惯于将飞禽走兽等图案纹在器物、饰品上。比如,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鸟兽纹铜镜,上面就雕饰有鹿和鸟形的花纹。

鸟兽纹铜镜

之所以将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纹饰在器物、服饰等上面,这其中体现了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信仰。

在过去,社会生产力低,人们的生存环境比较艰苦,先民们为了祈求平安、吉祥,将美好的愿望寄予在图腾、鸟兽图纹等上面。所以,上面提到的“衣冠禽兽”并非贬义词,而是有着崇高、美好的意味。

2、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制”观念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以“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基础上,服饰也被赋予了政治功能,被用作巩固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根据考证,我国的冠服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按照

《周礼》规定,举行祭祀大典或朝会时,帝王和百官必须衣着弁服或冕服,具体的穿戴视不同身份、等级而有所差异。之后,随着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发展,冠服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并渐渐固化成为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政治手段。

《明史》记载:“古昔帝王治天下,必定制礼以辨贵贱,明等威”。

从中足于看出服饰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方面的重要性。而明朝官员官服上的补子,即前胸与后背的章补纹饰就是用以区别官品等级的重要标志。

三、文武官员的补子图案为何不同?这些图案纹样又具有哪些文化意蕴?

上面提到,文官补子图案:一品为仙鹤,二品锦鸡……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九品海马。

不同品级文武官的补子图案

从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武官员的官服,其各自的补子图案纹样与其身份、个性是相符的。

我们都知道,文官一般都比较温文尔雅、擅长“弄文舞墨”,官服补子上绣飞禽图案纹样,凸显文官的儒雅灵秀之气。而武官一般都比较勇猛彪悍,擅长舞枪弄棒,官服补子上绣猛兽图案纹样,凸显武官的阳刚威武之气。

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官员,其官服图案纹饰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均寓意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和寄托。

下面,我们从文武官补子图案中各取两个例子来说明。

1.文官官服的补子图案

①仙鹤

《诗经·小雅》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答贾支使寄鹤》道“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青冥”,这些都是古人们对仙鹤的美好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鹤有长寿、吉祥、高雅的意蕴,被视为高级的文禽,其地位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纹饰,有

“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美誉。一品文官的补服绣仙鹤图案,象征着高官、吉祥与尊贵。

仙鹤图案纹样

②锦鸡

锦鸡(也称为“金鸡”),雉科动物当中最为华丽的一种类型。宋徽宗在《芙蓉锦鸡图》当中,曾借鸡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包括仁慈、守信、英武、勇敢、有文化等。

《芙蓉锦鸡图》

《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即是此意。

二品文官的补服绣上锦鸡图案,象征着五种美好的品性,而这些道德品行正是君主对臣子的最基本的礼仪和职业素质要求。

2.武官官服的补子图案

①狮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狮子一直被视为吉祥神兽。比如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以狮子为原型;又如达官贵族大门前安放的石墩,也是狮子;再如中国古建筑屋檐上雕刻镶嵌的也是狮子等神兽。

中国人认为,狮子是保护神,是智慧的化身,权力的象征。另外,狮子还与“太师”等谐意,有高升、高位等意思。此外,狮子,百兽之王,具有勇猛的特性。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

将狮子图案纹样绣在官服上,表现了武官的英勇无畏与威严等个性特征。

狮子图案纹样

②犀牛

犀牛,食草动物,古人认为,犀牛是一种吉祥如意的动物。杜甫曾在《石犀行》中写道:“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曾雕刻五尊石犀用以镇水。可见,在古人心中犀牛是一种吉祥之物。

此外,犀牛体型庞大,皮糙肉厚,毛被稀少而硬,且带有尖锐的犀牛角,其皮可作铠甲,牛角可作兵器。武官八品饰犀,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即希望武官能像犀牛一样,既有灵性柔和的一面,又有犀利强韧的一面。

犀牛图案纹样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补子图案纹样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动物的图案纹样,它们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评价

总而言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服饰一直带有政治色彩。明朝时期,统治者更是重视服饰的政治功能,从官服的装饰、图案以及颜色和穿搭等均做出了细致、严格的要求。

“补子”,一块小小的织物,既有审美功能,又体现了政治功能。在官服“补子”上纹饰飞禽走兽等动物来区分官员的身份,通过“祥禽瑞兽”的图案纹样来表达美好的心愿,祈求吉祥如意,彰显谨严有序的等级对位关系,其所体现的正是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宗法等级制度及思想体系。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平王东迁后周朝为何垮了?周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朝,周平王

    周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稍微了解周朝这段历史的同学大概都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自从周平王东迁以后,感觉周朝从此就进入了衰落期,不仅国力不如从前,就连历代周天子也成为傀儡,难道仅仅迁一个都就把周朝给迁跨了?下面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

  • 你的祖先是谁你知道吗?没有族谱怎么寻根溯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现代

    你的祖先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现在搞什么寻根问祖的人很多,有家谱的人寻找的话相对来说简单些,但是如果没有家谱的人想寻根问祖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其实也比较简单了,很多有智慧的网友都给大家找出了相关的方法,下面小编也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寻根问祖就是现在!现在

  • 从古至今王朝被哪些民族统治过?中华民族是谁建立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从古至今王朝被哪些民族统治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任何民族的功劳。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中原王朝是哪些民族建立的。一,从夏朝到秦朝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根据众多的

  • 宋朝时期的一场大瘟疫!“救荒之术”如何拯救疫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包拯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救荒之术”如何拯救疫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这是《宋史·列传第七十五》中的一段记载,讲述的是宋朝与包拯齐名的清官能臣赵的事迹,也就是这位宋朝名臣,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隔离与封城制度,这就是正史中的赵“救荒之术”。古代

  • 唐朝为何相术盛行?是什么推动了相术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为何相术盛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时期由于相术的风行,众人的迷狂,相术已成一种不用怎么辛苦但获资非薄的职业,一些科场失意的文人竟加入这一行列,以求混顿饭吃,一些人因此而扬名退迩,成为大相师。据经传史籍记载,唐代著名相师就有乙弗弘礼、袁天纲、袁客师、张憬

  • 东西周交替时的局面是怎么样的?携平之争的详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周携王,周平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东西周交替时的局面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周以后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了自己的国家,西周不过短短二百多年,分封制度下早就是一片腐朽,周幽王不自量力,宠爱褒姒,因为一个女人而耽误了一个国家,在这里,错的不是褒姒,错的是周幽王,他没有兼衡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怎么起来的?秦始皇是如何完善这两种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秦始皇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怎么起来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代的时光的确消磨了太多人的锐气,大家沉迷于享受那种家族世袭的乐趣,但是这一切到春秋战国时代都给打破了,春秋时期的诸侯就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到了战国,这种状态更加暴露无遗,而秦始皇则是遵循着祖先的遗迹来完成统一大业的。前秦始皇时

  • “子承父业”合理吗?古代这些职业被强制继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子承父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谓父亲死后,由其子继承其一切特权。这是古代实行世袭制的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领地等的继承权。正所谓,父死子继家天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父死子继除了继承财产、爵位外,还得继承父亲的手艺,这种手艺也可以将其称之为“职业

  • 古代的朝贡制度是什么?朝贡制度对天下一统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汉武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朝贡制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天下,是汉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普天之下”。大一统原指在周朝统治时,天下诸侯皆奉周天子为尊,随着时代的变更,后世指封建王朝统治天下。朝贡制度,就是指中原地区的天子是部落与外藩的共主,天子在国家中央进行直接强有力的行政管理

  • 战国时期哪个国家人才最多?魏国为何最终变成“人才市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吴起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时期哪个国家人才最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彻底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天下大致形成了秦、楚、齐、燕、赵、魏、韩七个国家争霸的格局。在那个战火纷飞、风谲云诡的时代里,七雄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