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同化和学习: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文化大融合

同化和学习: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文化大融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7 2:37:36

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除了华夏民族之外,四方还有匈奴、戎、越等剽悍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算是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呢。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经济、化交流,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先秦时代的中国人是这么认为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你是天子册封的诸侯,你用夷礼,学习少数民族,大家就把你看成是蛮夷,比如赵武胡服骑射,当时就被看成蛮夷之人。但从客观上来说,以前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衣服一上街,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上衣下裳,成年男女也是穿开裆裤的。裤,胫衣也,护腿的,相当于长筒袜。这种服装设计既不便于生产,也不便于战斗。人家少数民族窄衣小袖,死裆裤,生产能力和战斗力都是中原人所不能及的。

最后汉族人还是把自己的传统服装给放弃了,从唐朝开始,皇帝的服饰已不再是汉代皇帝冕服的样式,皇帝上朝已经不再头沉重的冕冠,而是改戴乌纱,领子也变成了圆领,腰部系一条腰带,袖口也由宽变窄,相当时尚。

除了穿着之外,饮食方面,中原人的口味也一直在少数民族方向调整,就像大盘鸡、拉条子这些新疆维吾尔族美食,如今已成为某些人的最爱一样。在行为方式方面,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进门以后,习惯席地而坐。后来中原人采用了西北少数民族那种高桌大椅。由此可见,中原人民其实一直在向少数民族学习,但当时的汉族人认为,中原文明才是正统,谁要是学习少数民族,就把谁当做蛮夷对待,而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明,就把它当成中国的一部分来对待。

这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原人看待这种民族融合现象,主要看重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关系。在中国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从来不被当成外国看待,因为那时候它们跟中国完全一样,用汉字,遵汉礼。但欧洲国家对待民族融合现象的看法,就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看重血缘,而不是看重文化认同,比如一个中国人在德国住一辈子,德语说得比德国人还流利,你都休想加入德国国籍,除非在1750年时,你的祖先是德国人,这样的话,你一句德语不会说,都可以入籍德国。

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不止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侵扰甚至终结。但每一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最后被我们同化,所以我们这个民族非顽强,五千年没有灭绝。快马弯刀打仗容易,但征服人心十分困难。

标签: 同化融合学习

更多文章

  •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和团,慈禧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战,主张坚决镇压义和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帝国主义各国的谅解。军机大臣荣禄虽

  • 皇太极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固伦端贞长公主,清朝公主,皇太极

    (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

  • 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简介:建宁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硕恪纯长公主,清朝公主,建宁公主

    和硕恪纯长公主(1641一1703),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 (1654)

  • 中国革命的刺杀时代:革命党人四处袭击清朝勋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刺杀,五大臣,革命,

    1905年9月24日上午,清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革命党人吴樾抱炸弹登上五大臣的专车,谋炸五大臣。因人多拥挤,车身震动,怀中炸弹爆炸而事败,吴樾当场粉身碎骨,年仅24岁。在此前一天,吴樾由随同五大臣一同出国考察卧底的杨笃生那里得知

  • 康熙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固伦荣宪公主,清朝,康熙

    康熙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是谁?固伦荣宪公主(1673年-1728年),清康熙帝第三女,被认为是康熙最钟爱的女儿,按齿序称为二公主。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五月初六日寅时生,其母为荣妃马佳氏,与长子承瑞、四子赛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十子允祉同母。荣妃(?-1727年)马佳氏,员外郎盖山女,

  • 古人如何配制春药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人,春药

    都说现代人大胆开放,其实祖先们在欲火焚身时……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啊。16世纪时,欧洲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增强男性功能的偏方:以蔬菜汤为底料,辅以新鲜面包和半生不熟的鸡蛋清进行烹煮。不过这大锅乱炖见效却甚是缓慢,女人们要想尝到它的滋味,必须监督自己的男人连续服用至少三天,每天早饭晚饭前各一次。要是嫌上

  • 古代"圣旨"下达的流程:别被电视骗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圣旨

    众所周知,圣旨是异常神圣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然而,我们关心的是,那些神圣的圣旨是如何出炉的,它面世前应该经过哪些程序?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一个皇帝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他就会对身边的大臣或者太监说:“来人,拟旨。”然后他说,大臣或太监在旁边写,(

  • 水镜先生怎么死的?水镜先生墓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

    水镜先生怎么死的?水镜先生墓在哪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

  •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

    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 众所周知,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孔明、庞统和徐庶。在他们师徒之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发现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也许是后人杜撰的,但那种明畅生动的故事风格很好。这日,水镜先生把众弟子都叫到堂前来说道:“你们今日要好生准备,师

  • 古代称呼饭店服务员为“店小二”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店小二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驿站、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侍应的人。古代称社会上的青年男子为“小二”或“小二哥”。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