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在古代是一个传奇的存在!

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在古代是一个传奇的存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3/12/7 8:44:46

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在古代是一个传奇的存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我国沟壑满布的黄土高坡以及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上,600公里的秦直道备800里加急行军所需,其标准相当于如今的二级高速公路了,可以说秦直道是能够堪比长城的世界级工程史上的奇迹了。那么秦直道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速公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早习以为常,甚至F1的超高规格路面也并不稀奇。但是如果时间倒退两千多年,回到定鼎初期的秦朝,高速公路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条堪比肩长城的工程奇迹。这就是被誉为“古代的高速公路”的秦直道。

通向塞外的利剑

如果说长城是一面阻挡匈奴进攻的盾牌,那么秦直道就是插入匈奴腹地的利剑。

公元前214年的一天,一封来自边塞、含有“西北斥逐匈奴”字样的加急战报被送进了秦宫始皇帝的案头——负责抵御匈奴的大将蒙恬大获全胜。

这是始皇帝33年,距他统一六国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在这一年,秦始皇颁布了包括发配奴隶攻取陆梁,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等许多政令,但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像这封战报一样让他“龙颜大悦”。于是,他连夜又向蒙恬下了一道命令:将收复的河套地区,从榆中黄河以东,设置四十四个县。

胜利并没有冲昏秦始皇的头脑,他很清楚当时已经“扣弦甲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的威力——即使在吞并六国期间,他也从来没有忽视过西北的边防。于是,他补充了一道命令:“使蒙恬渡河取高阕、阳山、北假中,筑亭隘以逐戎人。”蒙恬就此领取了修筑长城的任务,也就是这个时候,蒙恬修建了九原城(今包头市麻池古城)。

公元前212年,长城修筑到了尾声。但仅有长城是不够的。当时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曾征用30万大军戍边,而如此规模的军队驻扎其粮草消耗是惊人的。有人统计,仅粮草一项每月就需12000斤以上,这还不包括军械、甲胄等其他军用物资的运输。

于是,秦始皇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一旦来自北边求粮的告急信抵达咸阳,他可以用三天的时间筹集物资,然后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将这些物资直接送到边防,这就需要在咸阳与九原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在当时,就连修建一条普通的乡间公路都可谓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但这条路竟然修在沟壑满布的黄土高原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上,备八百里加急的行军所需,其标准相当于一条现在的二级公路!

不过,秦始皇的强权最终实现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世界物流史上的奇迹由此诞生。现代人也许无法想象当时的艰辛,其修建竟要耗费30万人力,并由秦朝大将蒙恬亲自率领耗时两年半才告完成。

建成后的秦直道成为打通中原和塞北的一条大动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历次与匈奴的激烈战争中,中央王朝的后勤保障都是重中之重,成千上万吨的军需物资都要靠这条大动脉的运输才能完成,从而保障战争的胜利和中央王朝的巩固。可以说秦直道不仅是世界上公路建筑工程领域的奇迹,也是物流发展史上的奇迹。

秦直道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令秦始皇头痛的后勤保障问题。但是真正让直道大显神威的却是在汉代和唐代。

西汉元封元年10月,汉武帝曾亲率18万骑兵浩浩荡荡沿直道北上,出击卷土重来的匈奴;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率十万唐军北征,沿直道北上抗击突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秦直道对维护中原王朝的安全,曾经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在更多的动乱年月里,阻挡北方骑兵的长城却一次次地被游牧骑兵越过,直道也成了南下的游牧骑兵的进攻通道。直道途经的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河套地区千百年来都是民族对峙、战争搏杀的场所,长城沿线、直道南北,留下了多少民族战争的人文悲剧和历史创伤!

物流史上的奇迹

能够在军情紧急之时,运送大批的物资到前线从而保证前线士兵的需要,这当然是一个奇迹。但是奇迹不只这些,在和平时期,直道的运输潜力又有了更大的发挥。

汉宣帝时,匈奴势力逐渐减弱,遂有与汉朝讲和的想法。于是昭君出塞的悲壮一幕便在历史上上演。据史载,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秦直道。与汉武帝浩浩荡荡的征西大军不同,这次秦直道主要发挥了和平的使命。然而这次的运输任务也并不轻省,而且它还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历史就是这样,当军用设施一旦转为民用,其潜能将会以更大的限度发挥出来,并惠及后代子孙。随着王昭君出使塞外,秦直道也开始由最初的军事要道转变为民用商道。北方的牛羊和中原的器物、丝绸往来其间,不但促进了南北的贸易往来,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各个民族间的情感。此后秦直道沿线成为商贾云集,贸易往来不断的繁华会所,这样的繁荣一直延续到唐代。

王昭君出塞之时,除却大批的护送人员和宫女随从,为匈奴贵族准备的各类奢侈用品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就对道路的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修筑秦直道时开挖的土方量上,还是从路面夯实的厚度上来说,秦直道也都是一个奇迹。

王子今在《秦直道的历史文化观照》中对秦直道的土方量算了笔帐:“据最保守的数字估算,秦直道大略长度600 公里,平均宽度50 米,夯土路基厚50

厘米,秦直道的夯土土方量大约1500 万立方米,按照汉代算术书《九章算术》中的比率,取土工程量大约2000

万立方米。就是说,秦直道工程取用和移动的土方,如果堆筑成高1 米、宽1 米的土墙,可以绕地球半圈。”

把夯土量换算成取土量的方法有必要交代一下。王子今用的是《九章算术-商功》里的算法:“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这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挖四立方的坑,可出五立方的土,能夯三立方的墙或路基。王子今算的不是取出的虚土,而是挖掉的方量,即挖四立方土可筑三立方路基,四分之三的比例,那么夯1500万立方路基就需要挖掉2000万立方的土。

这算法只是大概其,没有人实测过道路长度和平均夯土厚度,他在谈历史文化的文章里算土方量,只不过是个过场,烘托一下秦直道的工程浩大。事实上,秦直道的长度不止600公里,有人用GPS测过,直线距离632公里,所以很多人认为秦直道全长700多公里是差不多的。平均宽度50米,这有些宽了,甘泉山主峰往东的梁上,二十多米就算宽的了,富县张家湾乡葫芦河南岸山上保存最好,也不过三四十米,内蒙东胜城梁段,直道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修起来不费事,宽度也没超过50米。王子今的算法,长度不够,宽度增加,姑且相信它差不多吧。

修筑奇迹的背后是秦直道那巨大的运输潜力。王昭君后,随着汉和匈奴长时期和平相处的到来,运输在秦直道上的物资成倍的增长。秦直道也理所当然地成,沿线人民与外界往来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历史萧条的背后

然而,随着北方局势的稳定,秦直道也走进了其萧条时期。清代,北方的蒙古部落完全归附,塞北已无兵可用。再加上清王朝前期,清朝曾对直道沿线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致使沿线人丁逐渐稀少。气候的变化和传染病的流行随即爆发,剩下的人也都纷纷逃离,曾经人声鼎沸的闹市,如今变得是“千里无鸡鸣。”

卸下历史的铅华,秦直道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从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到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在绵延700公里的沿线上,至今已没有一处完整的遗迹。所到之处人烟稀少、尽是荒芜。

在这萧条景象的背后,我想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历史沧桑背后的精神。是那种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修建秦直道的子孙们。

标签: 秦朝秦直道

更多文章

  • 唐太宗为什么要设立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做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唐太宗

    唐太宗为什么要设立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做什么的?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太宗李世民贞观14年,也就是公元640年,侯君集平定了高昌,大唐在这里设立了西州都护府,同一年的9月份又在交河城,交河城位于目前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交河故城遗址,大唐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

  • 文种的《伐吴七术》是什么?用了三个就将吴国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文种

    文种的《伐吴七术》是什么?用了三个就将吴国灭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的很有智谋的谋士,他们所出的计谋总是让人拍案叫绝,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到的,各个时期都会有这样的谋士,比如春秋时期被称为“第一毒士”的文种,他就曾经出过《伐吴七术》,用七种办法对付吴国,而且在后来的

  • 古代射箭有什么技巧?军人所用的射箭方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

    古代射箭有什么技巧?军人所用的射箭方法有哪些?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冷兵器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很多武器都是由生产生活工具所演化的,比如标枪,斧头等,当然,最著名的就是弓箭了,早在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文明之前,原始人就学会了使用弓箭来狩猎,世界各民族的先祖均有过使用弓箭的记录。在古代,射箭是很

  • 丝绸到底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为什么印度提出异议说是他们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丝绸之路

    丝绸到底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为什么印度提出异议说是他们发明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可以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

  • 尖底瓶是用来干什么的?尖底瓶取水的原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现代

    尖底瓶是用来干什么的?尖底瓶取水的原理是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尖底瓶其实很多时候有的人会发现这个还是非常的给力的,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真的很简单,毕竟很有意思,小编第一次见这个尖底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瓶子到底怎么用哦,话说这个尖底瓶其实是用来取水的,好吧,那么为什么飞要用这个尖底瓶来取

  • 尖底瓶的底为什么是尖的?尖底瓶又哪些类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现代

    尖底瓶的底为什么是尖的?尖底瓶又哪些类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尖底瓶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见到过,毕竟这个瓶子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也经常性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面,但是很多人有疑问啊,这个尖底瓶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有的人说是打水的,有的人说另外有作用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干什么的呢?下

  • 清代法律对哪些人有优待政策?虽然不是人人平等但也相对人性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清代法律对哪些人有优待政策?虽然不是人人平等但也相对人性化!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专制时代,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平民和官僚之间,在很多方面也所体现。量刑轻重,往往会考虑到双方的等级身份。此外,还有些人属于特殊情况,在刑法上都有区别对待。这一类特殊群体一旦涉入刑

  • 明清时期的县衙是什么样子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明清时期的县衙是什么样子的?官职是怎么设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清时期,县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其长官为知县。至于知县以下还有什么官,又设立了哪些编制,估计了解的人就不太多了。下面就以明清时期为例,说一说县的官职设置情况。官吏设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

  • 蜀汉鼎盛时期的实力怎么样?有可能成功进取中原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蜀汉鼎盛时期的实力怎么样?有可能成功进取中原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虽然早年比较落魄,打拼多年还是没兵没地盘,只能四处依附在别人的门下过活。可以说,三国有点名号的诸侯,基本上刘备多多少少都依附过他们。但是刘备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不管遇到多大的磨难,他都能坦然面对从零开始。真是应了那句话“

  • 武昌鱼来自武昌吗?“武昌鱼”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

    武昌鱼来自武昌吗?“武昌鱼”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作为国内餐桌上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武昌鱼感到陌生。不过武昌鱼虽然叫“武昌”但原产地并非来自武昌,而是现在的鄂州。据说在三国时期,孙权巡游鄂城时把鄂城改名为武昌,此后还发现这里的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