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史学家司马迁有后人吗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史学家司马迁有后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51 更新时间:2024/1/24 3:04:31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

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汉乃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而之所以说司马迁是文学家,也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之外,也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主要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作品,司马迁以自己高超的文学素养,以及生动的文笔描写,将许多事情都的叙述都描写的非常的传神,情感充沛。而且对于事物的判断,司马迁也有自己的准则。

也可以说,《史记》中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为今后许多小说、戏剧都提供了重要的写作素材,不少的帝王、英雄、侠客也都由此演化出来。而且后世的许多小说都以“传”为民,以传记的形式写作,这也都是《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所以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史记》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司马迁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文学家。

当然司马迁也是一位思想家,在《史记》中也出现过非常具有哲理意味的话,如“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等,其核心是天道自然,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

司马迁怎么死的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坊间对司马迁的死也有很多的传言,导致司马迁的死成为了一个谜团。不过对于坊间的一些传言的分析,也大致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司马迁画作

第一种说法说的是司马迁惹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下令秘密处决了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首先司马迁一案是汉武帝亲自给平反的,而且平反之后汉武帝还重用了司马迁,不计前嫌的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中书令。如果是汉武帝亲自下令杀死司马迁的话,那么汉武帝这个皇帝当的也太反复无常了,如何能够做好一个皇帝以德服人呢?并且,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曾强调过,是自己没说清楚话,没能给皇帝减少烦恼,这样认错的态度不应该招致杀身之祸,可见这个传言不真。

另外还有说是,司马迁的《史记》得以公开之后,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说法显然就是无稽之谈,所以也就没有深究的必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迁退居故里,无疾而终。这个说法可以在今韩城市司马迁祠内《翟邑侯重修太史庙记》碑文中查证,碑文虽为清康熙七年韩城知县翟世琪先生所撰写,但他记叙的是华山“方外士”遗留的证言,比较可信。根据这碑文判断,司马迁晚年应该是干了几年中书令,之后就退了下来,在华山和道士讨论人生之道,七十岁的时候退居故乡颐养天年,终年七十岁无疾而终。

司马迁墓

司马迁的死因在史书并没有记载,对于司马迁的死年,现在公认的年份是公元前90年。但这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有人说司马迁是死在公元前87年,而还有说是公元前96年死的。

位于韩城的司马迁衣冠冢

而且关于死因也存在一些疑问,有人说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害的,也有说是因为自己的《史记》公开出版了,司马迁高兴死了,这个应该是无稽之谈了。还有说法是司马迁隐居山林,无疾而终。我们可以分析的一些,如果司马迁是被汉武帝秘密杀死的,那么推崇和尊重司马迁的班固,为什么在《汉书》中对司马迁的死没有描述。在史书中,除非是他杀,不然对死因没有什么描写的。所以大致能够判断,司马迁应该是病死或者是无疾而终的。

司马迁死了之后葬在哪里也没有记载,现在在司马迁故乡韩城的墓地为衣冠冢,并不是司马迁真正入土为安的地方。对于司马迁真正葬在哪里有人说,有可能是葬在了山西,因为司马迁本身就是山西人。但是汉武帝的茂陵边上有非常多的陪葬墓,在茂陵东北有一个村落叫史村。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司马迁就是在这了编撰《史记》的,而且解放的后,村里有个古墓塌陷,老人说那个就是御史官的墓,这是否与司马迁有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但是人们心中司马迁的墓,就应该是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南,与司马迁祠相连的这个地方了。

司马迁有后代吗

因为司马迁的出生日期不详,所以在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出来的时候司马迁被捕入狱,这个时候司马迁是什么年纪也不清楚。但是在这之前司马迁也是有过生育的。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司马迁的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还有一个女儿,名字不可考证了。

司马迁铜雕

司马迁为李陵仗义执言而受到牵连,所以司马迁的两个儿子为了躲避奸人的迫害,所以出逃并且都改了姓氏。长子司马临将“司”字加上了一笔,成为“同”,称为同姓。而次子司马观则是将“马”字加上两点,变成“冯”,成为冯姓。

另外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丞相杨敞,杨敞和司马迁的女儿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杨忠、次子杨恽。杨恽从自己的母亲手中得到了外祖所写的《史记》,一开始就被这本书的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对此爱不释手,逐字逐句地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又看了好几遍,一读这本书杨恽就会忍不住的流泪,为外祖父的厄运惋惜感叹。到了汉宣帝的时期,杨恽被封为平通侯,当时朝政清明,杨恽就将这么著作拿了出来,献给汉宣帝,这才让《史记》多年之后重见天日。

司马迁遭受宫刑并不是在没有生育之前的事情,所以在子嗣上司马迁也算是没有断了司马家的香火。但是司马家族世代都是史官,司马迁的儿子也再没有子承父业继续做史官了。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著名诗人仓央嘉措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著名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简介中介绍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出生于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之中,约死于1706年。仓央嘉措是门巴族,的父亲叫做扎西丹增,母亲叫做次旺拉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宁玛派佛教。仓央嘉措图片虽然他的家族世代信仰宁玛派佛教,但是这个教派并没有要求信奉者不能结婚生子。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成

  • 揭秘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画真的价值连城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初四僧之一石涛

    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出生于1642年,大约在1707年前后亡故。石涛年幼时出家为僧,他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世,他姓朱,叫若极,他的法号是原济,人称苦瓜和尚。他的存世名画有《山水轻音图》、《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石涛山水画石涛一生大半的时间云游四海,得山水精髓和灵性,石涛山水画是他画

  • 揭秘清朝文学大家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学大家蒲松龄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蒲松龄画像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

  • 唐代画家韩干:画法高超至阴阳两界都吃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代画家韩干

    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因为擅长画马而在唐代久负盛名。那么韩干简介是怎样的呢?韩干画像韩干出身于京兆蓝田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份卑微,曾经做过许多下等人的工作,像在酒店当帮工,或在集市上帮人叫卖等的工作。但由于韩干幼时很聪慧,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怀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他从偶然间接触到习画,从此便对作画产生了浓

  • 歌剧伟人普契尼竟与每位女主角都“有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歌剧伟人普契尼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贵而遭到祸

  • 元代神医朱丹溪是历史上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代神医朱丹溪

    了解神医朱丹溪生平经历得知,神医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7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神医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人称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此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朱丹溪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

  •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内容 狄德罗效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狄德罗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狄德罗根据三种关

  • 学富五车的典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学富五车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故事概要: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agrave;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

  • 揭秘南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著名隐士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陶弘景画像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

  • 鲍姑首创艾灸:揭秘晋代女医学家的崛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鲍姑首创艾灸

    要说这鲍姑可是个了不得的女性,她是晋代著名的炼丹术家又是一位女灸学家,医术高超,与她老公著名的医生葛洪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那是比翼双飞伉俪情深。咱今天不说葛洪的故事专说鲍姑的传说,其实吧关于鲍姑传说有很多,今天咱就说其中的一个。鲍姑画像话说这一天啊,风和日丽的,鲍姑她老人家采药兼义诊回来,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