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著名诗人仓央嘉措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著名诗人仓央嘉措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3/12/13 10:09:05

仓央嘉措简介中介绍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出生于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之中,约死于1706年。仓央嘉措是门巴族,的父亲叫做扎西丹增,母亲叫做次旺拉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仓央嘉措图片

虽然他的家族世代信仰宁玛派佛教,但是这个教派并没有要求信奉者不能结婚生子。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成为五世达赖的继承者,那个时候已经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还在摄政的主持之下完成了坐床之礼,举办典礼的地方就是如今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可以说是当时的西藏摄政王为了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产物。在举办过坐床之礼之后,仓央嘉措就成为六世达赖喇嘛,法名叫做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在西藏学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民歌诗人,他的一生有着多部的传世之作,大多都是描写的很真挚感人的诗歌在这些传世之作中,尤以《仓央嘉措情歌》的木质版本最为经典。

仓央嘉措生于农村,在成为六世达赖之前也常跟随在父母的身边一起下田种地。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极为熟悉,在成为六世达赖之后,由于受到各种清规限制,让他对于那种闲散,自由的生活更是极为的热爱。再加上他的人生经历及他本人对于大自然的热情,让他对于诗歌有着很大的灵感。他根据自己的意识思想,写下来很多缠绵悱恻的“情歌”。后来这些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海外。

仓央嘉措的诗

对于仓央嘉措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个达赖,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西藏地区的著名诗人,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仓央嘉措的诗歌作品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传颂,尤其是随着几年前的一部穿越电视连续剧《宫》的火热播出,在该剧大结局之时由雍正皇帝写给晴川的诗所用的《见或不见》更是被人们多次提起。

仓央嘉措的诗

仓央嘉措的诗运用细腻真挚的手法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心。可以说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了种族,超越了性别,成为世界的一大宝藏。

在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之中,有着年轻少年少女们初初相识之时的懵懂纯真的羞涩,也有着两人两情相悦相处时的美妙感动,还有着求而不得的痛惜之情以及一诺定终生的坚贞不渝更有真情付之东流的痛彻心扉。可是这些人世之间的一切平常人可以轻易拥有的东西,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却是只能出现在梦中的情景。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了这一切美好的爱情都只能是幻想。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求而不得的心态使得他对于这样的情感更加的迷恋,更能体会人世间的无奈。进而的也促使了他有着更多的灵感来写诗。

并且,由于仓央嘉措的诗歌之中有着真挚的情感,而且很多都是他按照自己的真实想象来写的,因此有着很深的代入感。可以将看这些诗歌的人的情感代入其中。可以说他的诗歌是灵魂的释放,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语言。

十戒诗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诗为众人所知,十戒诗就是他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十诫诗表面理解的就是十条不能做的事情,但却被仓央嘉措写出了更深的情调。

《十诫诗》图片

第一诫为了不要产生爱慕之意,两人就不要有可以见面的机会。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让仓央嘉措内心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因为想要做到这些,对他来说很难,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很难做到隔绝世间的女子。第二诫是不要了解对方的一切,这样便不会有思念。因为如果把对方的一切都了解的很透彻,在闲的时候便会回味这美好的一切,可是如果失去了对方,这会等的难受。

第三诫是彼此之间不要陪伴着对方,这样就不会有亏欠。因为彼此要是在分开之后,回想那些曾经的陪伴,现在的自己孤身一人便会觉得亏欠着对方现在的陪伴。因为一旦陪伴就是一种习惯,很难改掉。第四诫是最好不要互相珍惜真对方,这样便不会在离开后回顾美好的记忆。第五诫是不要相爱,这样便不会有分开。第六诫是最好不要有相遇,这样便不会产生进一步的约会。第七诫是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对方,这样便不会辜负对方。第八诫是不要许下任何诺言,这样便不会有在一次的相见。第九诫是不要依赖着对方,这样便不会投入到对方的怀抱。第十诫是不要有相遇,这样就不会有再一次的相约。

对仓央嘉措的评价

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于1706年圆寂,1685年仓央嘉措被当时的藏族第巴桑结嘉措找到,并且确定为五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找到仓央嘉措的时候使者没有告诉仓央嘉措的母亲,1697年10月25日在拉萨举行了坐床典礼,成为了六世达赖。但是仓央嘉措却不守清规戒律,所以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争议,对仓央嘉措的评价也好坏不一。

仓央嘉措画像

仓央嘉措被确定为了六世达赖,这是藏传佛教黄教的达赖,黄教的教规不允许僧众结婚,严格限制接近女色,但是仓央嘉措却无视这些教规。虽然是作为黄教的最高领导者,但是仓央嘉措却没有实权,只能是作为第巴的傀儡而存在,生活上受到清规戒律的限制,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非常苦闷,于是纵情声色,这是仓央嘉措对自己处境的反抗,据传说记载,仓央嘉措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化身为一名贵族公子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可见到最后仓央嘉措已经完全打破了清规戒律对自己的束缚,随心而动,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事物。仓央嘉措一首著名的诗歌中写道:“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后来仓央嘉措被押解去京城,在途径青海湖的时候在湖边圆寂,时年只有23岁。仓央嘉措就这样去了,后人对仓央嘉措的评价褒贬不一,这些对仓央嘉措的评价无论是怎样的仓央嘉措都听不到了,或者仓央嘉措根本就不在乎任何评价。

现代人对仓央嘉措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的,认为仓央嘉措是一个追求自由、往爱情、向往平凡的尘世生活的人,在仓央嘉措短暂的生命中写下了很多情诗,仓央嘉措的诗歌让人们看到一个人的需求,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感情,佛,是什么?佛就是慈悲,就是让人幸福,如果追求一件事能够让自己幸福,那么佛也会支持你。我想仓央嘉措已经得到了佛的祝福,那些优美的诗歌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心中的奇葩。

虽然仓央嘉措最后被废黜,但是在广大的藏民心中,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后来再次选出的灵童被称为七世达赖,这是对仓央嘉措最高的评价,人们看到了仓央嘉措的善与真,就连藏传佛教的高僧也说:“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更多文章

  • 揭秘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画真的价值连城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初四僧之一石涛

    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出生于1642年,大约在1707年前后亡故。石涛年幼时出家为僧,他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世,他姓朱,叫若极,他的法号是原济,人称苦瓜和尚。他的存世名画有《山水轻音图》、《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石涛山水画石涛一生大半的时间云游四海,得山水精髓和灵性,石涛山水画是他画

  • 揭秘清朝文学大家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学大家蒲松龄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蒲松龄画像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

  • 唐代画家韩干:画法高超至阴阳两界都吃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代画家韩干

    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因为擅长画马而在唐代久负盛名。那么韩干简介是怎样的呢?韩干画像韩干出身于京兆蓝田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份卑微,曾经做过许多下等人的工作,像在酒店当帮工,或在集市上帮人叫卖等的工作。但由于韩干幼时很聪慧,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怀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他从偶然间接触到习画,从此便对作画产生了浓

  • 歌剧伟人普契尼竟与每位女主角都“有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歌剧伟人普契尼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贵而遭到祸

  • 元代神医朱丹溪是历史上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代神医朱丹溪

    了解神医朱丹溪生平经历得知,神医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7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神医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人称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此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朱丹溪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

  •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内容 狄德罗效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狄德罗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狄德罗根据三种关

  • 学富五车的典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学富五车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故事概要: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agrave;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

  • 揭秘南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有什么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著名隐士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隐士,字通明,所以后世称其为陶通明。所谓“通明”,可以两种解读,一是开通而贤明,语出《荀子》的“求仁厚通明之君而托王焉”,二是通晓明了。陶弘景画像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么陶弘景取这个字,其实就是抱着一种得遇明君的希望。这就是积极出仕为官的心态,也很符合他是士族家庭的出身,以及他早期的

  • 鲍姑首创艾灸:揭秘晋代女医学家的崛起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鲍姑首创艾灸

    要说这鲍姑可是个了不得的女性,她是晋代著名的炼丹术家又是一位女灸学家,医术高超,与她老公著名的医生葛洪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那是比翼双飞伉俪情深。咱今天不说葛洪的故事专说鲍姑的传说,其实吧关于鲍姑传说有很多,今天咱就说其中的一个。鲍姑画像话说这一天啊,风和日丽的,鲍姑她老人家采药兼义诊回来,走到

  • 解析明末清初教育家朱舜水和明宗室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初教育家朱舜水和明宗室的关系

    朱舜水生活在明清两朝交替的时候,尽管他曾经几次拒绝做官,可是对于明朝的覆灭他是十分遗憾的,并且为了复兴明朝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奔走,但是最终却还是失败了。面对清政府的威胁和统治朱舜水宁愿死也不愿意剃头归顺清朝,甚至在此之后一直在日本生活。鉴于他这种激烈的举动有些人会十分的疑惑朱舜水是明宗室吗?要不然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