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何放着他不用?

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何放着他不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8:51:16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乐毅这个名字陌生,乐毅是一个政治军事都很精通的全才,曾经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并且组织了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然而燕昭王的突然去世以及其后继者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使得乐毅最终离开燕国,投靠赵国。

要知道乐毅虽然只打了一个大仗,却在战国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国伐齐的战役中,绝大多数是乐毅率领燕国军队完成的,尤其是攻打齐地七十余城的战争,基本全部是乐毅亲自带领燕国军队打的。所以乐毅本人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乐毅不但善于治军,也擅长治国,后世的诸葛亮都自比“管乐”(管仲、乐毅)。公元前279年,乐毅因受猜忌离开燕国,投奔赵国。而九年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那么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不任用乐毅为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因为接受了韩国所献的上党,赵国得罪齐国,被齐国兴兵讨伐。主帅廉颇初战多次不利,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战略,与此同时,秦赵两国的主力大军都开赴长平战场,赵孝成王对廉颇前几次作战的情况非常不满,而且此时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都已经汇聚再次,粮草消耗很大而且国内生产严重受阻,赵孝成王想要速战取胜,换掉廉颇已经成为他一定会做的事。

此时赵国另一员名将李牧正在北方对抗匈奴,一时之间难以抽身,但是乐毅却是赋闲在朝,为什么赵孝成王放着乐毅不用,一定要用没有太多军事经验,而且评价颇低的赵括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赵孝成王不信任乐毅

乐毅毫无疑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是却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虽然是赵国人,但是却先后就职于赵、魏、燕三国,当年乐毅在赵国时,碰到了自己的伯乐燕昭王,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魏国给自己的优厚待遇,跟随燕昭王为燕国效力。燕昭王对乐毅言听计从,奉若上宾,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他的继承者燕惠王只是对乐毅有怀疑并且将他撤回国内,就使得乐毅负气出走。赵孝成王并不是乐毅的伯乐,自然也不会给乐毅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虽然给予乐毅客卿的待遇,但是却并没有给他实权,像长平之战这样重要的战斗,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去交给一个外将。此外,在乐毅来到赵国之后,燕惠王感到后悔,又寄来书信,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歉意,另一方面也在暗讽乐毅对不起自己父亲的信任,赵孝成王也害怕给予乐毅的心思并不在赵国上,故不可能给予他重任。

第二:范雎的离间计使赵孝成王相信赵括是最佳人选

毕竟马服君赵奢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使秦军受挫的将军,他在赵国的地位很高。儿子赵括虽然名声不好,但是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法更是头头是道,最起码能把不懂军事的赵孝成王唬住。而在李牧不能回来,赵孝成王与廉颇战术发生矛盾的基础之上,赵括就成了赵孝成王眼里最合适的人选,而且此时赵括并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又是名将之后,跟一个外来户乐毅比起来,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冒险去用乐毅,因为至少在赵孝成王眼里,赵括是忠于赵国,忠于自己的,而乐毅则不见得。这点赵孝成王的判断是符合常情的,后来赵括虽然作战不利,却也并未投降,而是英勇殉国。

第三:对长平之战失败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除却其他条件外,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这首先是因为他不大懂军事,这点很容易解释,如果他知兵事,就会理解廉颇的战术,最起码不会急着换掉廉颇。其次,就是赵孝成王没想到赵括失败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更想不到几十万大军会就此毁于一旦。而且当时秦军的主帅并不是名将白起(白起是秦国得知赵括挂帅之后临时秘密更换的),而且在长平之战以前,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阵亡战役,可以说长平之战是一场没有前例可参的大战,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不用乐毅而用赵括,很可能是对战败的后果有着严重不足的估计。

第四:乐毅未必同意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乐毅的一生有燕昭王的赏识,有攻城略地的战绩,也可以说是足够了,而他又心高气傲,除非再遇明主,否则很可能不会再次出山。这从他归赵之后长期往返于燕赵之间却始终没什么作为可以看出来。此时的乐毅可能已经只想好好养老了。赵国任用外将打仗在此前并不是没有先例,赵国曾经付出一定的代价让齐国名将田单带兵攻击燕国,当时赵奢还在世,虽然他提出反对,但是却未被赵王采纳。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赵孝成王就没有可能会完全不考虑乐毅。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赵孝成王想换掉廉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李牧,但是在李牧无法抽身的情况下,他肯定也是考虑过乐毅的,甚至可能派人访问过乐毅,但是被乐毅婉拒,赵孝成王本来就想用赵括,这样一来他肯定也不会很坚定地请乐毅挂帅。

总而言之,乐毅没有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帅还是很可惜的,否则时局必然会逆转,至少赵国不会败得那么惨。不过历史就是这样,本没有如果,我们现在回头看,也只能惋惜当时的两大名将较量的机会就此擦肩而过,而且结局是造成了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桑丘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桑丘之战,战史风云

    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秦国本打算借着胜魏解楚的威势趁胜扩大战果,向韩、魏二国借道攻齐以挫败齐国,却反被齐国打败,于是秦国派遣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国赔罪。战役年代焦循及杨宽认为此战役当在齐威王末年,钱穆认为当在

  • 王仙芝起义:王仙芝领导下发动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仙芝起义,唐朝,历史解密

    王仙芝起义又称王仙芝之乱,是指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领导下发动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唐时濮洲人王仙芝,因贩卖私盐而时奔走各地。当时唐朝政府为了垄断食盐买卖,保证财政收入,大力打击私盐贩卖,王仙芝为了抗拒官府查缉,四处拜师,学

  • 她是侍女却享受主子的待遇,一生历经了5朝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历史中,女子的地位后世非常低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人不得不依附男人生存,但在历史上却出现了多位决定朝代兴衰的伟大女性。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时期就有很多伟大的女性,最有名的一位便是让大清荣耀的孝庄,一位便是让大清衰亡的慈禧,两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孝庄是让人钦佩的女性,她一生辅佐3

  • 朱佑樘登基后,在经济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朱佑樘,即明宪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

  • 在蔡京掌权的时候,《资治通鉴》为何成了重点销毁的对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书籍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再提,而在古代则出现过好几次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而进行的焚书。其中我们最为熟知大的就是始皇帝对于焚书事件的处理。而之后的宋朝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想要销毁的书是司马光写的,而这个书的名字叫做《资治通鉴

  • 松锦大战明朝的兵力如何?明军犯了哪些错误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松锦大战,从16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曾经的王朝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直接走向了灭亡,而清朝开始向他们的山海关迈进。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明朝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清朝的兵力雄厚,其实更多是明朝的皇帝和将领领军胆小怕事造成的,否则,明朝也不至于损伤如此惨重。松锦大战是发生在

  • 揭秘:诸葛亮指挥打仗时为何都要坐轮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古代的智者,诸葛亮的大名在民间绝对可以占据前三位。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过起了读书耕种的闲适生活。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

  • 除了三国外,真的还有个独立政权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刘备,曹操,野史秘闻

    有人说,三国时期不只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三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这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个“国家”是什么呢?当然了,这也不叫一个国家,但它确实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而且政权的首领,一直都让自己享受天子的待遇,无论在穿戴、行动上,都极力模仿皇帝。这个政权,就是位于辽东地区的公孙家族的辽东

  •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杰出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

  • 明朝东厂和西厂哪个更厉害?东厂和西厂职能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东厂和西厂哪个更厉害?东厂和西厂到底是干嘛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厂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一直担心帝位不稳,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他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