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宝月帖》被苏轼书于治平二年,帖中的释文有何意思?

《宝月帖》被苏轼书于治平二年,帖中的释文有何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97 更新时间:2024/1/17 16:29:10

《宝月帖》又名《致杜氏五札之一》,苏轼书于治平二年(1065)。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4行,计42字。23厘米×1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此帖笔法峻健锐利,应为早年书,是东坡存世墨迹的肇始之作。

释文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释义

此帖中“大人”,应指东坡之父苏洵;“宝月”,即指东坡族兄僧惟简;“令子监簿”大概指杜道源,吴歼跋云:“明允(苏洵)友君懿而兄事之,道源以父任簿其官。”东坡书此帖时,父亲尚在世。文中云“催了《礼书》事”,这《礼书》即苏洵参与编纂的《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续资治通监》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举编纂礼书、参知政事欧阳修奏,已编纂书成百卷,诏以《太常因革礼》为名,赐修等银帛有差。”又,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明允)墓志铭》:“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谈《礼书》事,必在治平三年苏洵死前,且在治平二年九月书成之前。故定为治干二年初书此帖为宜。孔凡礼将此札编人《苏轼文集·轶文汇编》时归人《与杜道源五首》中,有误。因为治乎二年,杜道源之“令子”杜孟坚尚年少,未能“监簿”。

杜氏者,即当时收藏此札的杜唐弼其父、祖辈。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唐弼将之并所藏其它苏氏一门墨迹给中山王安中观看题跋。

王安中遂跋道:“唐弼杜氏自其曾大父四世与眉山三苏游,书帖俱存。绍兴癸丑中秋,安中过惠州,登白鹤峰,拜东坡像。观壁间诗文:则皆后人追书。求公翰墨已不可得。后十二日,邂逅唐弼于潮阳,出此卷相示。二翁两孺千载不没之气,凛凛在目。犹恨独无叔党字画。方求类于旧门,顾小坡之不在。龙驹已逝,骏骨万金。亦可为叹息也。”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宣和中拜尚书左丞。靖康初贬单州团练副史,象州安置。绍兴初,复左中大大。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算来,跋此帖应是王安中从象州往泉州途经惠州、潮阳时事。

跋中所谓“二翁”,自是指苏轼、苏辙兄弟;“两孺”即指苏迈、苏迨;“叔党”,即苏过。《苏氏一门法书》中有苏过,而无苏迨,徐邦达先生考此已非唐弼时原物了,苏迨之帖已拆除,而补上苏辙致王巩数札已是清代之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更多文章

  • 明明实力超过蜀汉,东吴为何不北伐中原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也即其他诸侯基本上都告别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之中,虽然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是,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先后有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

  • 打赢昆阳之战”后,刘秀为何会陷入人生低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更始元年(23年),刘秀率领绿林军打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昆阳之战”,此后王莽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逆转。在很多人印象中,立下如此大功的刘秀必然是官运亨通乃至登基为帝,中兴大汉。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秀在打赢决定性的“昆阳之战”后反而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沦为无兵无权的“光杆司令”。不仅大功被人忽视,甚至连性命

  • 刘骏:南北朝最淫荡的皇帝,让妹妹连生6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骏,南北朝,野史秘闻

    刘骏登基之初,还算是一位认真、勤勉的君王。他还多次主持对外的战争,接连取得了多场胜利。但是到了他登基的中、后期,他却突然厌倦了每日烦闷的生活,开始变得极度昏庸,做下了很多让后世不齿的事情。他先是大兴土木,下令建造众多豪华的宫殿,为此家中的百姓的赋税,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极为艰难。而他的私人生活更是让人

  •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军,累

  • 历史上十大世家大族是什么?盘点古代十大世家大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十大世家大族是什么?这些家族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总能身居高位、荣宠显贵,不管朝代的曲调如何变迁他们始终都能挤进金字塔的顶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盘点。第一家:陇西李氏秦朝时始皇帝设立了陇西郡,李氏的始祖李崇是陇西的第一代郡守,李崇的儿子李瑶也是秦国地方的郡守,李崇的孙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李信。

  • 如何评价宋辽歧沟关之战?歧沟关之战对宋辽双方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辽,歧沟关之战,战史风云

    歧沟关之战是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

  • 古代明明是着火 古人为什么会大喊走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着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发生火灾为什么叫做走水?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难道说是为了相互克制吗?通过查阅相关记载,原来古人对于水火还有这样的一些说法!除了如懿传有走水这个场景,在甄嬛传第42集中,也有走水的场景,本来是华妃想要害人,最后却成了沈眉庄自己引燃大火,嫁

  • 胤禩的福晋郭络罗氏,为何受到康熙、雍正的厌恶?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郭络罗氏,清朝,野史秘闻

    郭络罗氏的生母是安郡王岳乐的第七女,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侧福晋乌梁海济尔默特氏所生。康熙十一年(1672年),岳乐第七女受郡主,下嫁郭络罗氏明尚。明尚额驸资料不详,郡主则在二十三年(1684年)26岁时去世。郭络罗氏与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辈分相同,都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代,一为玄外孙,一为玄孙。

  • 揭秘:为何说杨素是隋唐最冷血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素,隋朝,风云人物

    说起隋唐名人杨素,总是有着各种声音。杨素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是大隋最有名的人物,隋朝的建立,得益于他甚多。他也是朝堂上最有实权的人物,有功必被赏。他对于新人的引荐,极具眼光,但同时他又是打击异已,陷害忠良的奸臣,这个人是一个矛盾体。他也是最冷血的名将,理由嘛,咱慢慢说。作为大将,杨素的用兵是与别人

  • 明朝将阉宦之患发展到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太监,文史百科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