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什么是九儒十丐

什么是九儒十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2/3 3:40:35

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等级,汉人地位低贱。以儒家出仕思想为主的汉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相当高。然而元代将人划分为十等,“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

1、什么是九儒十丐

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两位南宋遗民之著作,一为谢枋得之《谢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一为郑思肖之《心史》中《大义叙略》。要辨析此说正伪,便当考其人其文。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末官员、字君实、号叠山,曾率军抗击元兵。宋亡之后,流落建宁,元廷多次徵召,均坚辞不仕。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将其强送大都,谢枋得遂绝粒殉节。

郑思肖(1241-1318或1238-1315),南宋诸生,原名不详。宋亡后因心怀故国,改名思肖(肖者赵也)。其人“坐必南向,闻北音而走,誓不与朔客交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画兰不画土,谓“土地尽为番人夺矣”。

以此二人生平来看,谢郑二人均有明显的反元情绪,其著述亦有明显矮化甚至歪曲元朝的倾向。且二人均死於元初,无从得知元代中后期社会实际情况。当然,仅凭作者立场,亦不能证其说法必伪。但分析二人著述,其可疑甚至违背史实之处却绝非一两处。

首先来看《谢叠山集》中之说法:谢枋得并未说“九儒十丐”乃是元代定制。相反,他说“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乃是“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语。

而郑思肖之《心史》,则更为可疑。此书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仲冬八日为人从吴中承天寺井中所得,发现时,其书藏于密封铁匣,外裹白垩,沉于水中,开之后“楮墨犹新”。如书中所载属实,乃沉于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至发现之时,已历365年。以一铁匣沉于水中近400年而完好无损,殊为诡异。且书中所载之事,多有谬误荒唐之处,如袁枚就曾指出:“(《心史》)所载元世祖剖割文天祥,食其心肺,又好食孕妇腹中小儿,语太荒悖,殊不足信。”故如谈迁徐乾学、袁枚等人,均认为其书为明末伪造。

当然,仅考其出处,还并不足以证其谬误,还需要其他材料来加以印证。那麼,按元代制度,儒士真实地位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看元代的户籍制度。元代政府依照职业和社会职能不同,将全国居民划为了若干户别,《元史》中称为诸色户计。元代文献中比较常见的户计有:军、 站、民、匠、儒、医卜、阴阳、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神职人员)、答失蛮(回教神职人员)、斡脱(高利贷经营商)、商贾、灶(盐业)、船、弓手、急递铺、打捕鹰房等。因此,所谓的分全国为十等人之说,本身就毫无根据,站不住脚。

2、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

对于读书人的态度,最奇特的应该算是元朝了。怎么说呢,蒙古皇帝既不爱读书,也不爱读书人,更看不起读书人,但他们却能容得下读书人以一种完全漠视的态度。按照通常的说法,元朝读书人的地位大概是历史上最低了,当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地位大概还不如文革时期的“臭老九”。元朝的科举搞得也不红火,读书人指望靠读书当官的希望比前朝也小得多。

但在蒙古人的逻辑中,这个天下是他们马上打下来的,也只会自马上失之,只要勤加操练骑射功夫,天下就永远是他们的。蒙古人从来就不相信,这天下好不好和读书人说什么会有什么关系,这天下怎么会因为读书人的言论自由就没有了呢?用现在的话来说,蒙古人的政治理念就是“让老百姓说话,天塌不下来”,这可能是中国数千年来唯一真诚相信这句话的朝廷了吧。不过,历史证明蒙古人是对的,把他们赶回老家的,的确不是读书人,而是同样不读书的朱元璋,和他更能打的军队。

有元一代,有暴君,有昏君,有的是文盲皇帝,但就是没有“文化专制”和“文字狱”,号称读书人地位最高的宋朝,不是还有“乌台诗案”么。元朝的知识分子虽然不受待见,但文化也不可谓不繁荣,《西厢记》和元曲放在那呢。元曲中一些诸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样的句子放在清朝很可能是文字狱的热门候选。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酷吏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初年,有一位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官员,名叫董宣,因为在任表现良好,被任命为北海相(北海为东汉诸侯国,在今山东昌乐一带,北海相就是辅佐北海国君的相国)。董宣上任后,请当地的豪强大族公孙丹来做掌管春秋祭祀的官。公孙丹要修建一座豪华的宅第,请来算卦的人卜算吉凶。算卦的人占卜之后,说:“住宅

  • “龙凤呈祥”称呼的由来 龙凤呈祥具体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龙凤呈祥”是一个被误解千年的词。凤最早作为楚人的原始图腾,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是导引人的精魂“飞登九天、周游八极”的载体。作为一个图腾崇拜,凤原本是不存在性别的。后人将之与凰组合成“凤凰”,便有了雌雄之分,凤自然成为一只

  • 哲人一词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哲人”一词完全是个法语单词,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英语借用法语“哲人”这个词①,是表示当时的一群作家,他们在探讨知识或生存这些根本问题上并非哲学家,而是社会评论家

  • 景泰蓝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名称的由来),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现今一般认为掐丝珐琅工艺是从阿拉伯地区传进来的一种新的制作工艺。这种工艺的流程是:先在金属体上用细金属丝铆焊成图案,然后填入珐琅彩釉料,经高温成色后,磨光镀金而成。在明朝的景

  • 为何老婆出轨叫给老公戴绿帽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妻子对自己的丈夫不贞洁,其夫常被人叫做被“戴了一顶绿帽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戴绿帽子”的说法是有这样一个传说的。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家庭主妇,长的是如花似玉,娇艳动人。平时在家里做些针线活计,不常出门。但因生得貌美,总有一些人觊觎其美色

  • “千金”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现代人习惯上把有身份的未婚女子称为“千金小姐”,以示对其尊重。其实,“千金”一词最初是指男子。“千金”一词首次出现于《南史》的记载,南朝梁著名文学家谢庄有个小儿子叫谢朏,十岁便能出口成章。一天,谢庄带着儿子陪皇帝出游姑苏(苏州)

  • 皇贵妃称呼的起源 皇贵妃与贵妃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相当于副皇后。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使用,明景帝朱祁钰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清朝沿用,清康熙皇帝时期,在皇后之下正式设皇贵妃一人。1、皇贵妃与贵妃的区别皇贵妃比贵妃高一等级,仅次于皇后之下。若宫中没皇后,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在南北朝设立贵妃之后,贵妃是仅此于皇后,后宫

  • 夏景宗李元昊妻妾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文韬武略能称帝,却因酒色早身亡。”李元昊戎马一生,建国立业,但却因贪图女色引发了一场儿子弑父的历史悲剧。李元昊一生取妻八个1、第一妻为卫慕氏是他的生母惠慈敦爱皇后的娘家侄女,也就是李元昊舅舅的女儿。广运元年(1034年),因皇太后卫慕氏的弟弟山喜密谋杀害李元昊的事泄露,李元

  •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其实所谓三公,就是秦制下中央的三位最高长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总揽朝政、负责监察和掌管军事;而三省则指的是中书(负责拟旨)、门下(负责封驳)和尚书(负责经办)三大机构,六部则专指尚书省下设的吏、礼、兵、刑、户、工六部。三公,据说起源于商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

  • 古代的监察官制度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一、监察官制度的兴衰及特点1.监察官制度的发展沿革我国监察官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秦朝时期,完成六国的统一之后,朝廷对原本六国的旧有封地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因为领土面积的空前广阔,秦朝在中央分设三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御史大夫便是我国最早的监察机构。所谓监察,就是监督,并通过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