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

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0 更新时间:2024/1/15 12:53:01

毛泽东不仅是个伟人,而且是个奇人。就读书而言,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据党史专家不完全统计,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他,一个农家子弟,中专学历,没有上过一天大学,没有喝过一天洋墨水,为什么一跃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没有进过一天军校,为何能统率三军,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打败力量比之强大百倍千倍的蒋介石?

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史学家,而且还是个语言大师、演说大师、大诗人、大书法家。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交相回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成功的读书人。

成功的奥秘之一:苦读书

毛泽东从青少年到老年,都把读书看成第一生命。他有一句名言:“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再过十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一生中读的书涉及的门类很多,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及,其中文、史、哲书籍读得比较多,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泽东非常酷爱。

毛泽东读书故事甚多,许多感人情节多少年来依然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在湖南图书馆他是常客,每天早上五点钟第一个到图书馆,天天、月月如此,遇到刮风下雨、大雪纷飞也不例外。长征时,生活异常艰苦,他却带着一箱书随行。他病了骑在马上,稍清醒就在马背上读书,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就是在马背上读完的。他的床铺上、饭桌上、厕所里都放着书,随时可以拿来阅读。

他出差带不少他需要读的书,火车上颠簸,他就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拿放大镜读书。更为感人至深的是,毛泽东在临终前仍然在读书。他1976年9月9日凌晨逝世,9月8日还在读书,医生抢救他,全身插满管子,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但一清醒过来就要书,要文件看。他苏醒了11次,看书看文件11次,总共的时间加起来2小时50分钟,最后一次读书是9月8日下午4点37分,只读了7分钟就昏迷了,过了7小时,他老人家与世长辞。读了这段抢救记录,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毛泽东的生命的确是在读书中度过的,真正是“活到老,读到老,读到死”。

成功的奥秘之二:巧读书

“无巧不读书。”在茫茫书海面前,毛泽东进行了真正的读书革命,实践并实现了“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三个层次的变革。他读书的目的性很明确:“改造社会、改造中国”。他不为文凭读,不为分数读,而为实现自己的大志而读书。

在读书方法上,毛泽东与众不同,采取广读与精读相结合,以精读为主,有的书一般浏览,略知其义,有的书却深入研读,探其真谛。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革命大书都反复读,《资本论》读了3遍,有的书读了十几遍、几十遍。4000万字的史学巨著《二十四史》读了3遍。《资治通鉴》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宝典,他读了17遍。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他从13岁开始阅读,直到晚年仍在研读,跨越了70年之久。读《西游记》他深悟三层思想:唐僧师徒能战胜八十一难,贵在坚定的信念;孙悟空凭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终究成佛;只要在分歧矛盾中求团结,目标一致,就能战而胜之。

成功的奥秘之三:善用书

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常常巧妙得体地运用于他的文章、讲话之中,那些生动而深刻的典故、警言、诗词使文章、讲话感染力剧增,效果斐然。毛泽东有个特点,他读了书,受到发,认准了理,就会去干。他1920年参加革命,是因为反复读了《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在井冈山时期,他把《孙子兵法》和《三国志》、《三国演义》读懂了,在用于反围剿等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他十分推崇诸葛亮曹操,从中学习文韬武略。

毛泽东写《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剖析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六大战例,把“后发制人”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入木三分。在延安写《新民主主义论》时,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十几遍,再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挥笔纵论,层层剖解。为了迎接同蒋介石的决战,他研读了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接着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一章一节地阅读讨论,从中汲取营养、智慧。他还读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古为今用,他提出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为八项注意)就是从曾文正公的“爱民歌”中得以启发。

成就毛泽东伟业的因素很多,读书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人民币背面的人物和风景原型分别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一、人民币上人物1、石奶引在少女时代,石奶引是 一个非常美丽的侗族姑娘,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穿上美丽而得体的民族服装,走在路上,回头率那是百分百。石奶引家中一共有六兄妹,她是老大,从小就帮助父母操劳家务,勤劳能干,没什么文化。长大后嫁给了邻村的石学海。之后也是一直在家里务农。对于上人民币,石奶引并不

  •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是哪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这世界上有无数的石刻大佛,他们来自于遥远的年代,历经沧桑,经过了数千年的时光,你看着这些大佛,甚至都无法想象他经历过什么。毕竟我们只能活百年,而他们却存在如此长的时间。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乐山大佛的历史乐山大佛主要是在唐朝建立完成的,但是过程却非常挫折,几经努力,经过了好多人的努

  •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要说古代的建筑是为了体现出自然和人类的和谐,那么现在的建筑就是为了体现人类的智慧,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建筑尽可能的高大,甚至直穿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也没有了恐惊天上人的情怀,那么世界上有哪些高度最为高的建筑呢?下面来看看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600米高的王国大厦。1、哈利法塔在介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王

  • 中国古代四大女中豪杰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在封建制度男尊女卑,但依然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女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梁红玉,樊梨花,花木兰,穆桂英四个女中豪杰。这四个女人有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战场上的女英雄,都为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代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花木兰生活在北魏文孝帝大和年间,当时的北方少数民

  •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北伐名将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的北方大地,总是血火交融,遭受磨难。这片中华文明发祥的沃土,不断成为野蛮入侵的前沿阵地,成为弱肉强食、生灵涂炭的砧板。然而在战火的洗礼中,它又表现出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各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新的勃勃生机。于是它又得以脱胎换骨,蹒跚前行。唐代诗人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曾经这样描述两军交

  • 中国古代四位贤淑皇后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俗语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即使在封建时代的帝王之家也可得到有力的佐证,在中国古代帝王贤后中以东汉阴丽华、明朝马皇后、唐朝长孙皇后及清朝富察皇后皆为帝王之妻的楷模,在历朝后宫多见倾轧、秽行的情况下,这样的贤内助也让我们看到历史的一点鲜亮的色彩! 1、东汉阴皇后 阴皇后

  • 盘点中国古代历朝亡国帝王结局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皇帝,是一个权力的象征,是许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地位,古代皇帝拥有自高无上的权力,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旦获得帝位就意味着你掌握着全天下的生死大权,更是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这也是为何每个人都有个皇帝梦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享受这样的权力,如果你只是末代皇帝,傀儡皇帝,你或许活的比贫民更卑贱,

  • 中国历史最长寿的5位皇帝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从秦始皇帝开始,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可以发现享年在80岁以上的高龄皇帝只有五人,到底是哪五位皇帝呢?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得知,这五位高龄皇帝分别是梁武帝萧衍、武周女皇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1、梁武帝萧衍萧衍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

  • 唐朝以前的婚房怎么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称“青庐”。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曹操与袁绍年轻的时候,非常要好,经常出去“侠游”,这样就免不了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俩见一对新人结婚,便偷偷地溜进人家的院

  • 宇文成都的生平简介 宇文成都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小说中的宇文成都是宇文化及的儿子,天生神力,骁勇善战,被称作是天宝大将,是隋军的顶梁柱。宇文成都除了勇武过人,还忠孝两全,为君主和父亲之命是从。无奈宇文化及心术不正,隋炀帝杨广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昏君,宇文成都终究没能在这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中落得好下场,宇文成都的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事情,最后他又是为何而